近十年我国排球科研现状分析
2010-11-07翁永良
翁永良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近十年我国排球科研现状分析
翁永良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0 ~ 2005年国内14种体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410篇关于排球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论文总量呈波浪起伏型。其中对排球俱乐部、市场发展、选材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有上升趋势,而对裁判与规则和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下降。文章的重复率较高、研究队伍中高学历偏少、主要科研骨干偏于集中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献计量学;排球科研;现状;波浪型
本文以2000~2005年发行的14种体育中文核心期刊上410篇论文和数百位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可探寻出我国排球理论研究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是否均衡,为我国排球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0 ~ 2005年发表在14种体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410篇论文,以及300多位作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了2000~2005年6年间在《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14类体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排球科研论文。同时还查阅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学会和其他相关网站,获得近年有关排球发展的信息。
1.2.2 文献计量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文献进行了学科、性质等方面的归类、整理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排球科研成果的刊发量分析
我国排球科研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数量是有起伏的。如2001年下滑,到2002年突然上升至高峰,2003年又下降至最低,到2004年又略有上升,6年中呈小波浪型发展。2002年核心期刊论文量达到94篇,而第二年突降至56篇,相差38篇。究其原因:其一是与核心期刊刊发论文周期和期刊内部调整有关。举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刊发排球论文14篇,而2003年只刊发了9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刊发11篇,而2003年只刊发6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发6篇,2003年只刊出1篇,可见其波动较大,同时《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分别从双月刊向月刊发展,都是原因之一。其二,与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新规则修改有关。其三,与第27届悉尼奥运会、第13届排球世锦赛和2001年全国女排联赛有关。此外,与中国男排世界杯失败、排球俱乐部市场化以及软式排球的快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2.2 对排球科研成果现状分析
2.2.1 科研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及内容
表1显示,排球科研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较为集中的排球技战术、基本理论、生理与心理、教学与训练等研究范围之外,还发现从哲学角度、历史文化角度、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排球展开研究的,在排球国际赛事分析、排球基本理论运用、俱乐部与市场、选材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有上升趋势。此外,还有不少涉及软式排球、排球与全民健身以及高校排球与大学生健康的研究。足可说明,我国排球科学研究者研究方向多、面广、整体水平不低。但从表1也反映出我国排球研究在选材与人才培养、排球职业俱乐部与市场、运用医学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仍偏少。然而,这三个方面却是中国排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和走向世界的标志。笔者就上述现状作以下几点浅析。
第一,排球科研受到上至国家体育总局,下到各省市的普遍重视。近年发表的论文中不少是涉及中国排球备战奥运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我国观众对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1/4决赛的收视率位居第四位,足见国人对中国排球的关注程度。
第二,自从中国排球协会在《中国排球事业2001年计划纲要》中提出,5年内在“全国开展和普及软式排球的目标”以来,该项目很快在群众健身、娱乐活动中发挥出明显的作用,理论研究也随之增加。
第三,排球运动还是我国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排球基础理论和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一直占较大的比例。近年在排球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化技术,如电化教学、多媒体动态图像、三维摄像方法等教学,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而且有快速上升趋势。
第四,沙滩排球和软式排球的兴起,可以说是当今我国排球的新鲜事物,由于这类排球更具趣味和观赏性,深受大众喜爱,也因此引起排球学术界的重视。
2.2.2 我国排球科研存在的问题 首先,排球科研队伍分布不均衡、新人少,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从2004~2005两年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排球论文的作者来看,绝大多数是高校教师,国家和各省体科所的人员少,中小学教师更是罕见,说明排球科研活动没有普及,这也是我国关于青少年排球研究少的原因之一。其次,论文的重复率高,一些论文研究内容基本相似,但却在刊物上出现多次,一些70、80年代的研究方法仍在使用,有少数实验重复,结果也非常相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排球的科研队伍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山东、陕西、浙江、湖北等省市,其中黑龙江、青海、西藏、宁夏、贵州等省6年中没有关于排球的核心论文发表。
另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对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材、培养和训练的论文较为少见。2000年这方面的论文只有1篇,2001年为零,2002年涉及少年排球训练的论文只有5篇,但多是关于少年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研究,2005年关于排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论文只有3篇。青少年的选才与培养是中国排球竞技的未来,这样的研究现状显然是令人担忧的。
表1 科研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及内容统计(N=410)
3 结论与建议
3.1 2000~2005年的6年间排球学科在公开发行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科学论文410篇,比1994~1999年同类期刊311篇的总量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排球工作者和教练员积极参加到排球的科研队伍中来,使我国排球科研队伍有所扩大、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呈现出数量、质量都有提高的良好势头。
3.2 排球科研涉及的内容广泛,这比1994 ~ 1999年的6年间排球科研所涉及内容有明显增加。从近6年的研究内容看,特别在排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基本理论、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加强。其次对国际高水平排球赛事的分析论文也有上升。还出现了对排球哲学的探讨、沙滩排球和软式排球技术打法及其健身意义等方面的论文。在排球的后备人才培养与选材、排球的社会文化意义、排球史的研究是弱项。
3.3 排球科研人员大多集中在几个省市或几所体育院校,而地方院校和各地体育科研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各大专院校应与各省市体育科研所合作,联手攻关,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集中研究排球生理、医学方面。
3.4 从2005年排球科研论文来看,在排球俱乐部、职业排球市场调研、排球选材和后备人才培养、现代排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功能等研究有一定数量的增加,是6年来的高峰。这可以说是排球科研的一种新气象,上述几个研究方向对我国排球竞技向高水平发展、面向社会普及和走商业化道路都是有实际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的,说明近年我国排球科研人员更趋向理性思考。不难预测,今后几年我国的排球科研,一方面在社会转型中改变观念,为大众和社会服务是研究的趋势,另一方面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是中国排球科研的最主要走向。
[1] 王晓东.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168-169.
[2] 汪爱丽.我国排球软化项目的发展[J ].体育学刊,2006(1):115-116.
[3] 吴澄清.中国排球优秀运动员15年动态发展状况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2,23(5):36-38.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85-88.
G842
A
1674-151X(2010)06-042-02
投稿日期:2010-04-22
翁永良(1952 ~),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