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闽西竹产业的思路

2010-11-06郭田滨

当代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竹山闽西龙岩市

○ 郭田滨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000)

做大做强闽西竹产业的思路

○ 郭田滨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000)

闽西是福建省和全国重要竹产区。2003年以来,闽西竹产业较快发展,处在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过渡阶段,但与竹业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闽西是竹林大市,但不是竹业大市,更不是竹业强市。要瞄准“3531”奋斗目标,力争经过3个五年计划的奋斗,使闽西竹产业产值翻3番,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这一目标经论证是可能实现的。要组织实施竹林丰产技术推广、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丰产竹林建设、笋竹加工增值四大工程;并采取进一步完善竹山承包经营体制、进一步改革竹政管理制度、加快竹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战略措施以确保打造“百亿元竹产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龙岩市 现代竹业 发展 战略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通称闽西。总土地面积2857.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392.5万亩、有林地2244万亩。闽西竹林资源丰富,2009年竹林面积306.8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有林地面积的10.7%和13.7%,是全市耕地面积245万亩的1.25倍,是福建省和我国重要竹产区。竹林是闽西重要资源,竹业是闽西农林经济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竹业,做大做强竹产业,打造百亿元竹产业,是闽西地区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一、闽西竹产业现状与潜力分析

龙岩市2009年竹林总面积306.8万亩(表 1),是福建省仅次于南平市(585万亩)、三明市(459万亩)的第三大竹产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竹林面积超过300万亩的地级市之一。

表1 龙岩市2001—2009年竹产业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闽西的竹业发展可以2003年为界划为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是传统竹业阶段,产业发展缓慢,到2002年,尽管竹林面积达到238万亩,但竹业总产值仅5.8亿元,竹产业亩均产值仅243.7元/亩、笋竹资源亩均产值仅155.9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竹业经营粗放;竹业基础设施落后;笋竹产品加工程度低,竹子大部分只是作为竹编或作为建筑脚手架用;竹山相当多还是集体统一经营,竹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毛竹采伐采取限额管理;竹农税费负担沉重,据龙岩市林委竹业科1999年调查,全市毛竹平均售价5元/根,而应缴各种税费竟高达3.3元/根,约占售价的2/3。闽西200多万亩竹山生产力严重受阻,全产业效益低下。

这种状况到2003年开始改善,竹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从2003年开始,闽西率先在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竹山迅速承包分到农户,经营主体落实,竹农生产积极性有效发挥。二是浙江安吉一带的竹加工技术进入闽西地区,一批竹胶合板厂、竹地板加工厂,如新罗区的悦华竹胶合板厂,漳平的兰天、龙翔竹胶合板厂,连城的闽佳竹地板厂,上杭的红土地、闽裕竹地板厂等2003年前后纷纷建成投产,拉动闽西毛竹价格迅速上扬。2003年、2004年两年,闽西眉围1尺的毛竹价格迅速从2002年的6—7元/根上升至11—13元/根,翻了近一番。2003年闽西竹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比2002年净增1.5亿元,增长25.9%。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龙岩市政府开始实施2007—2010年四年竹业行动计划,每年市、县两级财政筹集1000万元“竹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竹山号竹、劈杂除草、竹山垦复、竹山施肥等丰产竹林培育实用技术推广和竹山便道、竹山灌溉水池两项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使已经加快发展的闽西竹业迅速驶上快车道。从2008年开始(2007年采取的措施效果在次年开始显现),闽西竹业产值较大幅度跃升(表1)。2008年比2007年,竹业总产值净增3.46亿元,增长21.7%;2009年比2008年,竹业总产值净增6.14亿元,增长31.6%。这一年,闽西竹业总产值达到25.54亿元,比2005年的12.19亿元翻了一番多,提前一年实现了原定“十一五”末闽西竹业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从2003年到2009年七年,闽西竹业总产值从5.8亿元增加到25.54亿元,增加了3.4倍,七年翻了二番多,年均增加2.8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6%。预计2010年,闽西竹业总产值将突破30亿元,为后续“十二五”、“十三五”闽西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登上百亿元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闽西竹产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我国、福建省竹业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龙岩市竹产业亩均产值832.5元,不到全国竹产业最发达地区浙江安吉的8%,不到福建省全省平均水平的70%,不到与闽西相邻的南平、三明两市的60%,也只有福建省竹产业两个最发达竹产区建瓯市和永安市的1/3左右。笋竹资源亩均产值与上述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略有缩小,但趋势相同。以上比较足以说明,闽西虽是全国竹林大市,但不是竹业强市。未来发展现代竹业,追赶竹产业发达地区任重道远。

目前,闽西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竹业发展处于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过渡阶段。竹林大多还是自然生长、粗放经营,竹农科学育竹、集约经营现代竹业理念还很薄弱。例如,闽西实施2007—2010年四年竹业行动计划,林业部门向号竹和实施集约经营技术的竹农无偿提供1根/亩号竹笔和30公斤/亩毛竹专用复合肥,但次年再倒回去调查,能够再自购号竹笔和复合肥坚持继续号竹和竹山施肥的竹农分别只有20%和10%左右。二是竹林林分质量差。闽西300万亩竹山,目前真正达到丰产竹林标准的约1/3,还有2/3,约200万亩是中低产竹林。普遍存在立竹量不足、平均胸径小、竹林年龄结构不合理三大问题。据调查,龙岩市2009年毛竹立竹量115株/亩,比建瓯市的142根/亩少27株/亩。竹林中平均眉围7—8寸,1尺以上的大径竹一般只占竹林总株数的1/10左右。三是笋竹加工业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主要是加工工业总规模不大;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少;笋加工工业特别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高的高端、终端产品不多,许多厂只生产初加工产品、半成品,然后运往本省的三明永安市、南平建瓯市、甚至浙江安吉县再深加工、包装出厂上市或出口。2009年龙岩市千万元以上竹加工骨干企业24家,南平市103家、三明市58家,建瓯市44家、永安市22家。四是竹山道路、竹林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全市还有100万亩左右的竹山未通竹山便道。全市目前有灌溉设施的竹山仅约10万亩。五是竹林承包经营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当一部分竹农林改后承包的竹山人均不足3亩,户达不到15亩,形不成经营规模。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很多,这部分竹山处于失管、半失管状态。农村竹山产权(经营权)流转还形不成统一流转市场;已经流转集中于大户的竹山承包期普遍过短,大多不足20年,超过30年的极少;承包费约定未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对承包期满发包方收回的竹林林分质量,承包合同未约定、约定不清或约定标准过低。六是竹政管理制度改革进展不平衡,竹业发展政策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七是竹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很不发育,竹农组织化程度低。

表2 2009年龙岩市竹业亩生产力与全国竹业发达地区比较表

二、发展闽西现代竹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资源培育为基础,资源培育和加工增值两手抓,以市场促加工,以加工拉动资源培育;以中低产竹林改造和培育高产高效竹林为资源培育重点,以笋加工和竹材精深加工为加工业发展重点;重点推广竹林结构调整、号竹、劈杂除草、竹山垦复、竹山施肥、竹林灌溉六项实用技术;重点实施竹山道路和竹林灌溉两项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竹农培训,提高竹农科学育竹水平;进一步完善竹山承包经营体制;继续深化竹政管理制度改革,形成资源培育科学、经营集约,加工产业发达,经济效益显著的竹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闽西竹产业总产值实现百亿元奋斗目标。

2、基本原则

(1)坚持分区指导、分类经营的原则。交通较为不便或海拔较高的毛竹林以发展材用林为主;交通便捷或海拔较低的毛竹林以发展笋用林、笋竹两用林为主。其他经济竹种的发展方向,南部地区以丛生竹为主,北部地区以散生竹为主。坚持以毛竹为主,兼顾中小径竹的原则。毛竹以提升竹林质量和提高竹山土地产出率为主,依靠自然扩鞭适当增加面积为辅;其他经济竹种以现有竹林改造提高和新植并重。

(2)坚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用生态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林业发展理念引领竹产业,便闽西竹产业尽快转到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

(3)坚持资源培育与加工增值两手抓的原则。依靠科技夯实竹林丰产高效基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达的笋竹加工产业集群。

(4)坚持科学育竹、集约经营的原则。通过技术培育和典型示范推广,增加投入,持续加强竹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中低产竹林改造和高产高效竹林建设,提高竹林林分质量和竹山土地产出率。

(5)坚持面上技术推广和开展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在搞好面上技术推广的同时,建设好示范片和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带动高产高效技术的广泛应用。

(6)坚持市场带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和营造宽松的竹业发展环境,把全社会发展竹业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3、奋斗目标

根据近年来闽西竹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提出“3531”的奋斗目标,即以2005年为基数,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3个“五年计划”的持续努力,使闽西竹产业产值翻3番,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表3)。这一目标体系实现的可行性如何?我们认为是可行的,理由如下。

表3 龙岩市竹产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奋斗目标

(1)竹业是资源性朝阳产业。未来全球性资源短缺将日趋加剧。竹业是与木业一样的资源性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竹代木各项技术、工艺及产品已经基本成熟。竹业是朝阳产业,有旺盛的社会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2)闽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适宜竹业快速发展。闽西地处中亚热带,是毛竹生长的最适宜区。近年,闽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是我国距离东南沿海港口最近的竹产区,十分有利于竹业加工和流通销售。

(3)竹业改革基本到位,体制机制障碍较少。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目前我国整个林业产权制度和林政管理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整个林业产业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还相当浓厚,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但唯独竹业例外,福建省,尤其是龙岩市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锋省份、先锋地区。对于闽西来说,经过几年先试先行、大胆改革,先行突破,竹业无论是经营主体产权改革,采伐、运输两项竹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各种竹业税费的减免改革都已基本到位。竹业目前是整个闽西林业产业体系中生产力最解放,竹农生产经营自主权最落实、生产积极性最高的领域。

(4)目前闽西竹业已有了相当的产业基础。经过2007—2010年四年的竹业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一是竹农科学育竹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四年共举办了约400期的竹业实用技术培育班,共约培训竹农4万人次,凡是3000亩以上竹山的行政村都举办过竹业培训班,竹农现代竹业实用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二是竹山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善,四年共新开了约5000公里的竹山便道,按每公里竹山辐射200亩竹山计算,约解决了100万亩的竹山竹材集材问题。四年新建了约3万m3竹山灌溉水池,约增加6万亩的竹山灌溉面积。三是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竹加工企业。目前还有竹纤维、竹集成材、竹炭、竹工艺品、竹刨切板等一批新厂正在加紧建设,为后十年龙岩市竹业加工工业挑起产业发展重担将起主力军作用。

(5)与全省全国竹业发达地区相比较,这一奋斗目标也是可能实现的。闽西到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竹产业亩均产值2500元/亩,笋竹资源亩均产值750元/亩(表3),这一竹山亩生产力水平与全国竹业发达的浙江安吉相比(表2),竹产业亩均产值不到其1/4,笋竹资源亩均产值只有其1/2强;与福建省竹业最发达的建瓯、永安相比,两项指标均与其2009年实际(表2)或2010年预计达到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说,即使到2000年闽西实现了奋斗目标,也还是与浙江安吉现在已达到的水平相差甚远,且大约落后建瓯、永安10年。以上比较说明,闽西竹业后十年的奋斗目标设置并不高,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6)上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已提前一年实现。2009年龙岩市竹业产值已达25.5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为后两步走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信心。

三、实现奋斗目标的战略措施

1、实施竹林丰产技术推广工程,提高科学育竹水平

重点仍是调整竹林结构、号竹、劈杂除草、竹山垦复、竹山施肥、竹林灌溉六项实用技术。首先是号竹,这是进行丰产竹林结构调整和丰产竹林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前提条件,要特别予以重视推广。今后每年要新增号竹面积20万亩,到2015年,全市号竹面积要达到200万亩,到2020年,要达到300万亩。其次要指导竹农进行科学调整竹林结构,要大幅提高闽西竹林立竹量,这是毛竹丰产林的群体数量基础,没有这个数量基础,毛竹林不可能丰产。龙岩市大多数竹林是笋竹两用林,其丰产竹林结构必须达到立竹密度180—230根/亩,采伐后的经营密度要达到150—180根/亩。丰产毛竹林平均胸径应大于9厘米,竹林要以眉围8寸以上的竹子为主体,1尺以上的竹子最好占20%以上。1—6年生的各年度竹数量基本相当,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第三要大力推广竹山施肥。过去传统竹业管理是不施肥的,竹林完全依靠自然地力生产。肥料是现代竹业高产的物质基础,竹林集约经营理论突出强调施肥。不施肥的竹林不可能高产高效。

推广科学育竹实用技术,还要继续抓好竹农培训。一是要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要将培训班办到行政村、自然村,送技术到生产第一线,避免农村实用技术往往在最后“临门一脚”节点球传不到位的弊端。

2、实施竹山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竹林生产经营条件

龙岩市竹林主体在玳瑁山和武夷山南段大山之中,交通不便,竹材运输成本较大。困此,大力开挖竹山便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竹林经营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从2011年开始,全市每年要新开竹山便道500公里左右,力争后十年闽西再新增100万亩通便道的竹山。

竹林,特别是以笋为主产品的笋用林和笋竹兼用林要达到丰产高产,水分是重要条件。毛竹孕笋期在秋冬季,正是闽西地区干旱季节,水分往往成为冬、春笋孕、发笋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的制约因子。要充分利用闽西雨水资源丰富,许多竹山有自流水可引的有利条件,尽量多建竹山灌溉设施,提高竹林灌溉率。

3、实施丰产竹林建设工程,提高竹林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是中低产竹林改造。要通过推广号竹管理、合理留养笋竹和科学采伐等技术进行竹林结构调整;推广劈杂除草垦复技术措施改善立地条件;进行科学施肥,引水灌溉,使之尽快达到丰产林标准。全市计划每年改造中低产竹林20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市丰产竹林面积达到200万亩,2020年达到300万亩。二是大力推广集约经营,培育高产高效竹林。对于一部分立地条件好、竹山道路完善、竹林基础好的竹山,要按现代竹业的要求,大力推广集约经营方式,向高产高效方向培育。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产高效竹(年笋竹资源亩产值800元以上)达到150万亩。各地要在搞好示范片、示范户的基础上带动培育,建设一批竹山年笋竹资源亩产值千亩超800元、百亩超1000元,小面积超1500元甚至2000元的高产高效典型。

4、实施笋竹加工增值工程,做大做强竹产业

根据如前所述的闽西竹产业近年发展历程,“十一五”期间,闽西竹产业发展的战略是笋竹资源和加工增值两手抓,取得明显成效。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9年,闽西竹业总产值中笋竹产值与加工产值比例基本维持在45∶55水平。但是产业继续发展,笋竹资源产值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后续发展只能是加工挑重担。浙江安吉2009年竹业总产值112亿元,其中加工98亿元,占87.5%;笋竹资源产值只有14亿元,占12.5%。因此,从“十二五”开始,闽西竹业发展要对笋竹加工工业予以更加重视,下大力气予以推进。一是要加强笋竹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首先是笋加工,这是目前闽西笋竹加工工业的薄弱环节。其次是竹纤维开发,这是竹材加工的新兴战略性产品,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有厂家意向在闽西投资办“烟用竹醋纤维”和“竹原纤维”项目开发,要抓住机遇,努力促成项目尽快落地建成投产。再次是竹集成材和竹刨切板两类竹材产品的开发。竹集成材可加工利用眉围6寸以下和绿竹、杂竹等中小径竹林;竹刨切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二是要努力培育规模以上特别是千万元以上骨干竹加工企业。“十二五”期间,每年要新增千万元以上骨干笋竹加工企业5家,2015年总数达到50家以上,并有亿元企业诞生。“十三五”期间企业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应有10亿元,甚至20、30亿元企业形成。三是要努力推进笋竹加工产品争名创优。“十二五”末要力争有多个笋、竹加工产品获福建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十三五”期间应实现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5、进一步完善竹林承包经营体制,确保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要继续落实集体竹林承包经营体制。对尚未落实经营主体的集体竹林要尽快改革承包到户。第二,要完善竹林承包经营合同。实行家庭承包的,其承包期不足30年的要依法延长到30年至70年。实行其他形式承包的,其承包费要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提倡将定额承包费折算成毛竹实物数量,以后每年按毛竹实物市场价计算年度承包费;也可将定额承包费乘以每年物价指数计算年度承包费。对承包期满发包方收回的竹林林分质量三大因子:竹林亩立竹量、平均眉围(眉径)和竹林年龄结构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且所约定竹林林分质量要求不能过低,原则上要达到当地中产竹林林分质量标准以上,以保证竹林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丰产高效。

6、进一步改革竹政管理制度,为资源培育和笋竹加工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改革的总原则是“简政让利放活”。第一,可以考虑将毛竹采伐限额“指令性计划”改革为“指导性计划”管理。这一方面,浙江省前几年已经在全国先行一步改革,福建作为改革先行先试省份,也可以先行试点探索,成功以后再在面上推开。在仍然坚持毛竹采伐限额指令性计划管理制度的地区,则应大幅简化采伐审批和核发采伐证手续,实行以村或联户为单位办理采伐证的办法,方便竹农。第二,对原竹采取“限项(育林费和检疫费两项)限额、终端产品环节征收”的办法收取林业规费;对笋生产及其加工实行零收费。第三,对竹材及半成品、成品的运输管理予以放宽,市内运输(包括外省、外市进入闽西的运输)实行全市绿色通道,林业检查站和其他执法机构不再进行检查。第四,依法审批,严格监督,解决好竹林低改的林木采伐指标问题。劈杂是低产竹林改造的基础性措施,尤其是竹树混交的竹林,要培育丰产高产竹林应当允许适当择伐竹林中的树木,但伐后每亩必须保留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8—12株。列入生态林管理的竹林内的阔叶树木和竹林中混生的珍贵树木不得采伐。第五,要在做好广泛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打击盗挖冬笋、乱砍4年及以下竹龄青壮年竹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竹木经营者权益,培养良好经营习惯,保持竹区生产秩序稳定。

7、加快竹协和竹业专业合作社组建,提高竹农组织化程度

竹业行业协会是政府联系竹农的桥梁和纽带,要按照“民办、民有、民管”的原则,改革现有市、县两级竹协,使之能够发挥团结竹农、组织竹农、培训竹农、服务竹农的功能和作用。竹林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行政村和3万亩以上的乡镇应尽快成立竹协,使之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竹协体系。竹业专业合作社是今后竹农联合起来的主要组织形式,要大力组建。今后政府对竹农的扶持优惠政策、贴息奖励资金、补贴肥料等应尽量通过竹业专业合作社来组织实施,将更加有利有效。

猜你喜欢

竹山闽西龙岩市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한국어 체언 수식 부사에 대한 연구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放不下的老区情——记龙岩市老促会原会长谢克金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