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2010-11-02李嘉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留园私家园林石林

李嘉乐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李嘉乐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江南一带的园林是我国保留下来最多的古典园林,其中以私家园林居多,从这些丰富多彩的园子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个人渴望传达的那份情思与智慧,这些园子更能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留园;网师园;清代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更是被誉为“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旨在再现自然山水的原本状态,讲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中国的造园艺术更是历史悠久,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博大精深,下面主要以清代留园与网师园为例,从几个方面介绍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

一、清代的私家园林起因

1.经济繁荣

苏州虽非都城,但自隋唐起就十分繁华。至明中叶,由于疏浚了运河,遂使苏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加之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复呈一片繁荣景象。至明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农业、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苏州成为江南头等富庶繁华的地方。[1]因此,这一带聚集了大量的地主、富商,他们的资本极大地促进了造园活动的发展。

2.文风极盛

明清时苏州的文风极盛,据说清代苏州考中状元的人数为全国之冠,这些人一旦官场失意或告老归乡,便大肆购买土地以修宅筑园,从而使苏州成为官僚地主高度集中的地方。[2]

3.取材方便

苏州附近的洞庭东西二山盛产湖石,稍远的常州、宜兴等地则可提供黄石及其他各色石料,并可利用水道方便地运往苏州,这些都为园林叠山创造了方便的条件。并且苏州园林的叠山技术特别见长,有“苏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的评价。

4.地理条件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罗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庭园引水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加之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合于花木的滋长。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主要特点。私家园林中为了适应主人居住、游憩、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修建的建筑物比较多,类型也很复杂,如堂、厅、馆、轩、榭、亭、台等。这些住宅部分与宅院的关系无论从情趣上还是构图原则上,所呈现的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得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1]譬如说 ,留园由东部、西部、中部、北部组成,其中东部和中部为全院的精华所在。留园中采用绘画中主景偏右的构图原理,西部和北部构筑简单。因此,从平面上看重心向右偏移,全园并不想象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以水池为中心,而是将一个构筑精巧的“石林小院”放在构图重心上,位于中部的水池、山石、曲廊起到了平衡构图的作用(见图1)。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原本就融入了造园者的诗情画意,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如同诗画一般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并且,私家园林由于面积一般并不大,建筑便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也只是构成园林的景观要素之一,它必须与周围的山石、水池、花木等自然景观要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

图1 留园平面图

三、意境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首先,景是物质的,而境是精神的。江南的私家园林,往往是通过模仿和想象而感悟到有限的空间里达到咫尺山林的感觉。如网师园水面较小,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它的实际情况,水面聚而不分,仅在东南和西北角伸出水湾小涧,黄石池岸叠石处理成洞穴状,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使你感到此处水面与外界宽广的河流山涧相连,无形中扩大了水面的界线,给人以余韵未尽的印象(见图2)。

图2 网师园平面图

其次,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例如网师园中的待月亭,其横匾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万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再如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仅一几两椅,但却借宋代大诗人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佳句以抒发出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见图3)。

图3 月到风来亭

四、空间关系的灵活运用

在古典园林中,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为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1]例如使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而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大的幻觉。

留园是一处私家宅园,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建筑又将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院与院、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连续而又富于变化和韵律的空间整体。同时由于建筑密度大,为了避免空间的繁杂和混乱之感,园中利用水池和叠石丰富空间的层次。同时也在假山之中,布置许多小路。小路峰回路转,依山就势给人以空间无尽之感。

留园中,中国传统的“无心画”和“尺幅窗”的运用,创造了“处处临虚、方方侧影”的空间视觉无尽之感。留园中有一种空间处理手法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包括大小、明暗、开阖、隐显等。

在留园入口处,进入大门是一方小庭院,接着是一条曲廊(见图4),使人顿觉空间隘塞,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地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顺着曲廊前行来到“古木交柯”处,由此北望,通过一组假山石之间的空隙,远景依稀可见,在西行至“绿荫”处,顿觉水面开阔,北面的建筑与山石、植物尽收眼底。这从开到合再到开的过程,便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无尽之感。这种利用开阖变化的对比来丰富空间层次的做法在留园中随处可见。

图4 留园入口

下面就再以留园的“石林小院”为例,分析论述隐显和大小对比在留园的空间处理中的应用。

“石林小院”是以一栋名为“辑峰轩”的两间半的主体建筑和环以四周的回廊组成的小庭院。庭院以锋石为主要景观。

从“五峰仙馆”进入小院,并无洞然明显的门户,但实则有三处,如图3所示。由“五峰仙馆”的东山墙望“石林小院”,小园的空间层次分明,同时石林主景欲显还藏,而不显。从“五峰仙馆”进入“石林小院”,在“静中观”处看“,石林小院”尽收眼底,同时“,辑峰轩”和“石林小院”周围的围廊,层次分明,东墙回廊的转折,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使空间似尽非尽,从而产生空间无尽的联想(见图5)。整个小院峰石突立,藤萝漫衍,花木满庭,郁密而无狭迫感。回望“静中观”“,五峰仙馆”在重重窗廊后依稀可见,层次极为丰富。东廊与南廊错位斜出折角,南望,曲廊南折后被一座假山石和满庭的藤萝花木所隐藏,与廊尽头的窗牖所漏出的山石小空间一道,既加强了空间的导向性,又创造出视觉莫穷的艺术效果。如此,则使很小的石林小院从视觉和感受上扩大化了。这也是留园其他小空间所普遍采用的空间处理手法,从而创造了空间的无尽和视觉的无穷。

1.藏与露

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诉诸于表现的,但如何表现却大有讲求。不外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率直地、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是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1]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遵循后者,我国传统的造园艺术更是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因此,我国的园林总是习惯把景藏起来,使其若有若无,忽隐忽现。例如,在留园“古木交柯”的北面墙上,连绵的六个花漏窗就是将中部花园春的消息暗暗透出,但又露而不尽,让人们进一步探幽。而这六个花窗本身也构成一道诱人的风景。再如,自留园中部水谷深处看曲楼,曲楼便若隐若现在山石植物当中。

图5 揖峰轩观石林小院

2.疏与密

园林中在总体布局与经营方面特别讲究疏密相间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和花木的配置上。譬如,留园中的建筑分布很不均匀,疏密对比很强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景观内容繁多,一步一景,节奏变化很快,使游览者的心理兴奋而紧张,其他部分的建筑则稀疏而平淡,缺少变化,使人感到放松恬静。再如留园的中部景区,在山石的配置上同样体现了疏与密的对比原则,其西北面主要借密集的山石形成山林的效果,而园的其他部分虽然也有山石,但却比较稀疏。

3.虚与实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论及造园艺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虚实相结合在各种艺术范畴内都有应用,在园林里山为实,水为虚;形体为实,空间为虚;墙为实,窗为虚。构成虚实对比的要素有很多。为了求得对比,应使两种因素相互交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例如留园中部景区,其东面建筑较多,实的要素占主导地位,南面则空廊、扇占的比重较大,因而虚为主要因素。就整体而言,东面与南面构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并且各部分又虚实相结合。

4.渗透与层次

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用地昂贵,限于其面积的约束,宅园必须在较少的空间用地条件下创造更丰富的景物,因此在划分景区或造景方面产生很多曲折、细腻的手法,来增强景观的进深,把园子做得更有层次感。

方法之一是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门洞、窗口连通、渗透被分割的空间,例如留园的鹤所,在东侧的墙面上开了若干透空的窗洞,从而使被分隔的内外空间产生了连通性。

另一种方法是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例如从网师园东侧的水榭看待月亭,既是一种框景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身处暗处去把室外明亮的景致引进来的感觉。

五、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更加着眼于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绘画、诗词、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对其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国古代并无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的感情色彩。

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手法是变幻无穷的,这些古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才情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更应该从中去提炼出一些东西,不是这些士大夫的假清高与逃避现实,而是他们所向往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这种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今天我们造园必须去秉承与传承的。并且,我国有如此众多而优秀的古典园林,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些古人留下的财富,寻求一些方式与方法应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使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西方的现代景观,而形成有中国自己风格的中国式现代景观。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刘先觉,潘谷西.江南园林图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靖颉]

On Art of Building Private G ardens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in Qing Dynasty

LI Jia-le
(Garden Colleg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gardens in the area of the south of Yangtze are the most of the classical ones preserved in our country.The majority of them are private ones.From these rich and colorful gardens we can deeply feel the mood and wisdom that were early expressed.These gardens can more deeply refle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s,among which there contain boundless treasures for us to discover.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private garden;Art of building gardens;Liu Garden;Wang Shi Garden;Qing dynasty

TU986.1

A

1671-5977(2010)03-0058-04

2010-05-20

李嘉乐(1989-),女,山西清徐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留园私家园林石林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黄河石林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相约在石林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游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