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内容介绍
2010-10-30
首都科学讲堂内容介绍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2010年12月
175期前“言”话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今日依靠科技,“引渤海水入新疆”是一次旷世的科学设想?还是一次人类中心主义的再度膨胀?
我国水资源面临怎样的尴尬?
水,告急……
前“言”科学:从“引渤入疆”看我国水资源
特约嘉宾:王 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
第176期前“言”话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伴随人类历代哲学家对自身的不断求索和发问,成为了永久的哲学命题。
我们不妨跳出来,静静观察我们的地球,三叶虫、恐龙、侏罗纪,我们尝试着回到过去……
前“言”科学: 解读46亿岁的地球
特约嘉宾:翟明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177期前“言”话题:
“全球变暖”话题,历来争议颇多,迄今无休止:气候变化与科学依据、真相与骗局、发展与和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全球究竟变暖了没有?
大河院士如是说……
前“言”科学:全球究竟变暖了没有?——大河院士说气候
特约嘉宾: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第178期前“言”话题:
原子弹的出现,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明:这是20世纪人类制造出的超级能量。
核电站的出现,也至少说明:人类可以运用这种超级能量。
但,提及核泄露、核辐射,总让人心生怯意。
问题就出在了:运用这种能量的主体和客体均是人类本身。
什么人运用了它?通过什么技术运用它?有那么可怕吗?
前“言”科学:从“核安全”的误解说起……
特约嘉宾:潘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
2011年1月
第179期前“言”话题:
2010年10月28日,“天河一号”荣登世界超级计算机TOP100排行榜首。
什么是超级计算机?这个排行榜有什么意义?2507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意味着什么?
最主要的,超级计算机关你我什么事?
前“言”科学:大话超级计算机
特约嘉宾:孙家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李 杰
田小川
第180期前“言”话题:
1911年1月18日,尤金.埃利驾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完成了人类第一次舰上着陆。自此,航空母舰正式诞生。一百年来,航空母舰不断发展,由最初称霸海洋到现在成就大国的王者之路。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纪念一下有着光辉战史的航空母舰!
前“言”科学:百年航母,王者之路
特约嘉宾:李 杰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田小川 舰船知识杂志社副社长、编审
第181期前“言”话题:
“恐龙灭绝”迄今争论不断,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酸雨说、陨石撞击说……
徐星教授说:恐龙没有灭绝!
前“言”科学:恐龙没有灭绝
特约嘉宾:徐 星 中国古生物学家、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第182期前“言”话题:
2010年10月下旬,商务部又一次发布了减少我国稀土出口配额的决定,一时间,以日美欧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不断给中国施压,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国减少稀土供应的热潮。外媒一度热议中国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大打稀土外交牌。那么国际社会的指责到底有无根据?我国到底是否应该减少稀土供应?中国的稀土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前“言”科学:稀土战争
特约嘉宾:张安文 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
讲堂常设地点: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多功能厅
讲堂举办时间:每周日上午10:00——12:00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嘉星一族传媒集团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讲堂常设地点: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多功能厅
讲堂举办时间:每周日上午10:00——12:00
2010年10月
第166期前“言”话题:
美韩军演引起社会各界极度关注,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等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像两颗不定时的炸弹一样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周边军事环境状况如何?怎样科学看待目前这种境地?我国的基本对策是怎样的?这种局势有何深意?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前“言”科学:前“言”我国地缘军事安全
特约嘉宾:彭光谦少将 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生导师
第167期前“言”话题: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有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近些年来,围绕我国海洋主权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在南海海域,颇有被“瓜分”之势?东海领域也并不太平。这种情况该如何面对?我国该采取何种有效的举措?扩建海军、打造航母是否可行?我国的海洋战略该是怎样的?
前“言”科学:中国的海洋战略
特约嘉宾:李杰研究员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第168期前“言”话题:
由于环境遭到破坏、能源濒临“枯竭”,新能源战略日益受到关注,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但在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水利工程是否破坏生态环境,氢能能不能克服制取难这个瓶颈而成为真正的新能源?
前“言”科学:新能源,路在何方?
特约嘉宾:毛宗强教授 清华大学核研院教授
第169期前“言”话题:
近些年,我国领海屡遭侵犯,特别是在南海海域,东南亚某些国家船只横行无忌。有消息称我国将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以对领海安全起到威慑作用。航母能够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吗?航母是缘何而生的?它发展的状况如何?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有着怎样的意义?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呢?
前“言”科学:百年航母
特约嘉宾:田小川副社长 《舰船知识》杂志社副社长
第170期前“言”话题:
当下科技日渐发达,我们对高科技依赖越发增强,对于我们身边事物的评判,我们总要找到科学依据来作为价值评判的依靠,科学似乎成了我们衡量事物的一个客观标准,我们越发信赖科学,就像一种坚定的信仰!那么在科学依据之外,是否还有其它依据可信赖的可能?科学与信仰是否矛盾?我们该当如何来重新审视科学的依据?
前“言”科学:在科学依据之外……
特约嘉宾:田松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2010年11月
第171期前“言”话题:
自今年8月起,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在英、美、加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传播,造成数百人感染。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通报,国内已发现3例“超级细菌”病例。
“超级细菌”到底是什么?它会像SARS、H1N1一样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吗?“超级细菌”的诞生是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吗?
前“言”科学:走出超级细菌的误区
特约嘉宾:徐建国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
第172期前“言”话题:
总能在耳边听到这些名词:“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究竟何为云计算?我们是否已进入了云计算时代?未来的云计算孕育着怎样的潜力?
前“言”科学:前“言”未来云计算
特约嘉宾:李德毅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173期前“言”话题:
钻石是晶体吗? 每天吃的盐是晶体吗?晶体与我们生活有多少联系?你又可曾知道居然还有人工晶体,缤纷多彩的晶体,闪烁着奇异的秘密!
前“言”科学:晶体与生活——多彩的晶体世界
特约嘉宾:沈德忠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174期前“言”话题:
世博会,带给了我们对未来城市的向往!
科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出了独到魅力与潜力,对于“世界城市”的提出,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世界城市”,那么世界城市究竟魅力何在?从城市规划视角下又有哪般不同?未来我们将拥有怎样的新生活?
前“言”科学:“世界城市”与未来生活
特约嘉宾:周干峙院士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嘉星一族传媒集团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8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因特殊情况导致讲堂暂停或延期,详见活动现场公告。)
讲堂常设地点: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多功能厅
讲堂举办时间:每周日上午10:00——12:00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嘉星一族传媒集团
2011年2月
第183期前“言”话题:
环保部称2010年全国发生9起血铅事故;时至今日安徽怀宁血铅案仍然未完待续;《南方周末》预测2011血铅事故会更多。血铅是什么?它是怎么造成的?有哪些危害?我国的防控和检测情况如何?为何屡治不绝,反而还可能会越来越多?
前“言”科学:血铅迷案
特约嘉宾:傅松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
第184期前“言”话题:
垃圾和垃圾焚烧,已经同时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兴公害。然而各地垃圾焚烧项目依然陆续上马,并因此引发了一些冲突事件。垃圾处理事关民众健康,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前“言”科学:垃圾危机与民众健康
特约嘉宾:赵章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第185期前“言”话题:
民以食为天!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广大民众的餐桌安全由谁来守护?2010年食品安全盘点中地沟油荣居第一。是什么导致它如此猖獗、屡禁不止?国外严防地沟油上餐桌的措施能否在中国站住脚?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饮食环境?
前“言”科学:餐桌上的幽灵——地沟油
特约嘉宾:吴永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1年3月
第186期前“言”话题:
世界范围内面临化石能源对生态的污染和不可避免的枯竭,新能源的发展变得迫在眉睫!我们所知的新能源都有哪些?它们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蓝图中所站的位置如何?地热仅仅是温泉吗?地热能缘何不热?它的发展局限何在?北京周边的地热情况是怎样的?汪院士将为您一一解答。
前“言”科学:地热——被忽视的宝藏
特约嘉宾:汪集旸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学家
第187期前“言”话题:
2011年是《湿地公约》签署40周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2月16日,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11年启动会议在南昌召开。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对自然环境到底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我国湿地资源情况到底如何?
前“言”科学:守卫“地球之肾”
特约嘉宾: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188期前“言”话题: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能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但是,据统计在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水资源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障碍。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持优美、田园式的现代城市的建设?
前“言”科学: 现代田园城市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特约嘉宾:王 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
第189期前“言”话题: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由来已久,真实的困扰着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谁都无法回避,但谁都束手无策,远有限号限行,近有限制购车,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但总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其实,北京的交通拥堵归根结底是城市规划问题,然而,解决之道又在何方呢?
前“言”科学:路网、交通与城市规划
特约嘉宾: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