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0-10-30
新闻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籽粒大小关键调控基因
谷粒大小不仅是决定水稻产量的要素之一,而且对谷粒的外观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近日,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在谷粒大小和粒型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证实了水稻中GS3基因控制水稻籽粒大小,发现了该基因中控制籽粒大小的关键区域,命名为OSR(Organ Size Regulation)。在此基础之上,该组近年来对该基因的功能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GS3是调控谷粒大小的主要基因,揭示了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据该论文第一作者茆海亮介绍,他们发现GS3基因编码的蛋白存在相互对抗的前后两个部分,其中前一段(N-端)是控制粒形的关键区域,即OSR,后面一段(C-端)对OSR的功能有抑制作用,GS3蛋白内首尾两部分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籽粒的大小。
中国首次成立国家教育咨询机构推进教育改革
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11月18日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设置专门机构,对国家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根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对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改革事项进行论证评议,提供咨询意见;开展调查研究,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及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报告。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备,由64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咨询委员会产生。委员从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现任或曾任民主党派中央、人民团体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大中小学校长中产生,平均年龄63岁,任期两年。
科学家发现10个新的大质量星系团
美国和智利科学家11月1日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南天星空进行观测时,发现了10个大质量星系团。这项研究始于2008年,科学家利用架设在智利的阿塔卡马宇宙望远镜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低能和高能光子数量的变化,从而发现了这些新星系团。星系团是星系、气体和大量暗物质由于引力作用而聚集在一起的庞大天体系统。星系团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集结在一起组成超星系团的,是宇宙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科学家认为,这批新的大质量星系团的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诞生和演化。
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举行 近百校长齐聚羊城
11月12—14日,由国家教育部、广州市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承办的亚洲大学校长的盛会——“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在广州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亚洲大学校长就“亚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与对话,探讨大学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席论坛的有来自亚洲20多个国家及港澳地区30多所大学的校长以及我国内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50所高校的校长。大会期间,来自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大学校长和国内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中外11所大学的校长就亚洲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合作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同时,有20多所亚洲大学校长在本届论坛上发表了论文。
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据报道,科学家借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成功完成了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实验,产生了一个温度为太阳核心温度100万倍的火球。参与这个项目的英国科学家热烈庆祝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迷你大爆炸”是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的,撞击产生的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0万倍,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ALICE铅离子对撞实验的英国科学家都在庆祝对撞实验取得成功,这将开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世纪。
上海拟建科研人员诚信档案
电费长期欠缴、贷款逾期不还将给市民个人信用记录“抹黑”,不久的将来,科研人员若有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也将被列入科研诚信黑名单。记者11月2日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的相关事宜已经写入新版《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有望于“十二五”期间探索实施。2010年9月,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并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修订过程中,备受企业关注的创新“36条”和新“32条”由地方政策上升为法规。
人类首次获小行星物质 有助解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日本文部科学相高木义明11月16日宣布,现已断定,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密封舱中发现的1500个微粒子中,大多数来自于小行星“丝川”上的岩石。报道称,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小行星物质。由此,“隼鸟”号完成了其最大的任务,为飞行探测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后将与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物质进行详细分析。据称,“丝川”一直保留着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时的状态,通过今后的详细分析,有望朝着解开太阳系的起源之谜迈进一步。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效果图
中国天文学家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联想深腾7000
借助近300亿个虚拟粒子,情景再现了“盘古开天地”,边长为45亿光年的立方体积中,物质分布如何演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17日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中国天文学家实现了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据天文学家介绍,这次实验,是迄今同等尺度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数值实验。天文学家认为,实验将帮助科学家理解星系是怎样形成、演化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同时,对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未来南极天文台的科学目标来说,实验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