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2010-10-30夏炎
第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第二届认知科学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开幕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为进一步促进认知科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全面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举办,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心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毕节学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于10月30-31日在西南大学召开。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贵州毕节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江西城市学院等多所国内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国内重要科研单位以及来自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专家学者、教授、教师和研究生8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0月3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重庆莱特酒店会议厅举行。会议主办方代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总编辑周溯源研究员、《科学中国人》杂志张刚总编、会议承办方代表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会议协办方代表张学立教授以及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孟东方教授在主席台就坐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何向东教授主持。
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在开幕式上致辞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何向东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西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等方面的研究
上:彭凯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文化与认知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文化和认知(包括归因、判断偏差、辩证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中:蔡曙山教授在此次会议上担任主持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主任、心理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逻辑学、哲学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下:舒华教授在会议上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特别是人类语言的加工过程和儿童阅读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简短开幕式后,开始学术研讨。10月30日上午和10月31下午,有12名学者应邀作了大会发言。在10月30下午的分组中,所有提交论文和题目的参会代表都作了发言。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邹崇理研究员、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院张自力教授、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熊明辉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柯锦华编审、《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张刚总编分别主持了以上各节研讨和发言。
经过两天的紧张研讨,大会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10月31日中午,举行了大闭幕式。闭幕式由会议协办方代表张学立教授主持。会议主办方代表彭凯平教授、柯锦华编审、张刚总编、承办方代表何向东教授、协办方代表张学立以及第一届大会承办单位江西城市学院院长黄玉林教授致辞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作了大会总结。
本届会议取得多方面积极成果。
第一,与第一届会议相比,本届会议参加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广,提交的论文质量更高,研讨更加活跃;更令人高兴的是,本届会议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加,表明认知科学在我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认知科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本届会议的参加者学科涵盖面广,涉及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领域,体现了认知科学文理工综合的研究模式与学科格局。坚持文理工大交叉的综合学科格局,坚持认知科学的全学科覆盖,是全国认知科学大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今后我们仍然会这样做。
第三,学科深度交叉,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一批学者在学科纵深方向上拓展了自己的工作。例如,在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彻底诠释与信念的认知辩护(王静),认知表征:动力学理论评析(刘高岺),意识、觉知与反思(李恒威),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与制度性事实(巴丽);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再探视觉记忆中的类别信息及其提取(杨金华),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研究(李海江);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认知语言学对认知科学的贡献(文旭),汉语句法结构的认知研究(周建设),事件相关电位与语言学研究(白晨),同义反复在信息传递中的认知功能研究(成军),汉语是时间性双值型语言:认知语法对汉语词类研究的启示(莫启扬),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田龙菊),第三代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杨坤),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机制(符存),味嗅觉通感转移模型的构建及英汉对比研究(段红),在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运动员成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刘鈺)。学者们在这些学科方向上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其次,一批学者在更大范围的学科交叉领域做了尝试性和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例如,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傅小兰),语言加工的脑机制(舒华),知觉负载影响选择性的注意的位置: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傅世敏),顿悟的大脑机制:来自ERP和fMRI的研究证据(罗俊龙),Stroop任务中冲突控制的阶段性:来自生理电的证据(肖宵);在心理学、逻辑学和思维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从认知心理学教人如何思维(彭凯平),从进化心理学教人如何思维(塞思·罗伯茨),心理、逻辑与认知(蔡曙山),对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韩旭),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的探索对认知科学构建的启示(唐玉斌);在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时间序列认知研究的最新进展(李伯约),人脸识别的认知思考(胡伟平);在语言学和逻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自然语言逻辑的多种研究形式(邹崇理),扩展三段论推理与广义量词(张晓君),推理背景下名称的语义解释(张存建),由格岗尼图建立的新的直言判断及其传递推理体系(张寅生),普特南的三值逻辑(吴玉平),ALCN数的限定与值的限定之间的关系(张学立、曹发生);在人工智能和逻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论逻辑学的共性与个性(熊明辉),机器博弈的认知底蕴(谷彪),模糊认知逻辑在agent中的应用(何映思),community logic中的偏好及其改变(梁真),带有事务管理算子的动态偏好逻辑(熊作军)等。在这些领域,许多学者做了出色的研究,取得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
第三届认知科学会议将于明年在清华大学召开
上:傅小兰教授在会议上发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认知心理学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中人的数据理解和知识发现,现代信息社会中远程协同的分布式认知机制的研究。
中: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王静在作会议发言
下:本社张刚总编在开幕式上致辞
第二届认知科学会议顺利闭幕
第四,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如彭凯平提出中国认知科学发展的“三要三不要”原则以及心理学与思维的研究,蔡曙山提出在认知科学背景下重新理解逻辑学和心理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傅小兰所做微表情及其应用研究,舒华在成年人的语义认知方面的发现,罗伯茨的人类进化与认知研究,傅世敏在认知的神经表征方面的研究,邹崇理对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的研究,文旭及其团队在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等。
闭幕式上还通报了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筹备成立的情况。据悉,由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发起成立的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已经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成立,将于明年召开成立大会。认知科学学会的成立对我国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闭幕式后,举行了下届会议的授旗仪式。本届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将全国认知科学会议的会旗授与下届会议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将于明年在清华大学召开。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每年举办一次,以此推动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会场剪影
统稿:本刊记者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