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秋:污水治理在路上
2010-10-30井芳芳
本刊记者 井芳芳
张雁秋:污水治理在路上
本刊记者 井芳芳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需要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看准了的道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甚至是一时无望也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看淡名利,坚决走下去。二是要科学地把握自己,避开自己的不足,充分利用自身全部优势来选择研究方向。”
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清醒的认识,一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说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理。这就是张雁秋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博士点首席学科带头人。为了治理污水,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他坚定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其中,最让张雁秋教授引以为豪的就是ECOSUNIDE除磷脱氮新工艺。
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关键是克服硝化菌的低增长率。国内外对传统污水厂的改造一般采用增加生物池水力停留时间,或增加生物滤料等。这些改造方法,一般需要较多资金。张雁秋教授在研发ECOSUNIDE除磷脱氮新工艺时,提出并应用了如下几个理论:
1、提出统一动力学理论: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动力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理论上的矛盾,他对生物化学学科中的酶反应过程进行重新推导,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酶动力学方程。此方程从理论上成功解决了生物反应动力学领域内多种学说不统一的问题。该理论揭示生物非线性增长的机理,即生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与生物浓度呈非线性关系。以此发现了高污泥浓度有利于弱势菌群生长的机制,为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比例、加快硝化速度、提高除磷量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2、提出动力学负荷理论:针对污水生物处理经验设计的不合理状况,他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负荷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可以较为精确的进行工艺设计。
3、回流污泥浓度优化理论:通过大量的污泥沉淀理论及实验上的研究,他提出了回流污泥浓度优化理论,该理论与传统理论模型相比能更为准确地找出最佳污泥回流比,提高活性污泥法工艺效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污泥回流比可大幅度提高曝气池污泥浓度,进而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处理效率。
张雁秋教授用ECOSUNIDE除磷脱氮新工艺曾经帮助徐州国祯水务运营有限公司(16.5万吨/日)、临沂市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临沂润泽水务有限公司(5万吨/日)等公司进行工艺改造,使出水水质稳定地优于污水处理厂一级(B)排放标准或接近《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由中国矿业大学提供研究和完善思路,利用德州联合润通水务有限公司其中2.5万吨/日生产线实施ECOSUNIDE除磷脱氮新工艺定型验证、对天津创业环保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10万吨/日生产线进行工艺完善研究,使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采访中,张教授曾说过,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要为国家多做贡献,最重要工作的是理论创新。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点,因此还有很长的研究道路要走。我们希望张教授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专家档案:张雁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1975年11月作为知识青年下乡锻炼。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学习。1986年2月至1986年10月在奥地利科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水生生态学。1982年至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1989年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从事环境生态学及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博士点首席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