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与“善”改变职场生态
2010-10-27启程
文/启程
以“直”与“善”改变职场生态
文/启程
“智联招聘”在今年愚人节时搞了一次“职场谎言调查”,共有6000多人参与了这次调查。调查显示,有八成职场人都表示:自己说过职场谎言。近六成职场人对现在的领导和同事信任感一般。还有近两成职场人表示职场上很难找到可靠的人,因此对领导和同事信任感较差。这说明,今天中国的工作环境中,说谎行为极为普遍。它已经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信任危机,说谎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
历史学者吴思说:“一个说谎的、收益很高、成本很低的历史制度,注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说谎。他们生产谎言,我们伪装相信。”在吴思看来,是中国的历史制度滋生和鼓励了一个说谎的社会。如果说谎得到的多,失去的少;甚至不说谎不仅没有收益,还可能受到处罚,那么基于趋利避害的生存原则,绝大多数人对说谎又何乐而不为呢?吴思先生一语道出中国说谎文化产生的社会土壤。这种土壤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古老文化中的沉疴,另一方面也和百年来权力长期缺少监督与制衡的状况有重要的
关系。多年以来,官场上习惯由权力而非事实本身来定义语言的真假、正误,市场经济中的公司组织却也将这种荒谬的标准不知不觉移植过来。此间的商业领导者,往往比其他文化中的公司领导者有更强烈的权威感和优越感,而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生在中国的白领谎说得更多些,活得更累些的原因之一吧。
社会层面的制度问题早已经内化为深重的文化心理背景。每一个成年人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角色形象,分析心理学将之称为人格结构中的一个“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大概是指因为一个人的种族、信仰、阶层、职业以及其他一些条件因素的差异而投射出来的外在人格。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人们为得到认同,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而同他的内在人格并不一致。人格面具协调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荣格所论本是人性的常态,但是,如果某些谎话已经成为人们在职场中普遍运用的日常语言,一个人为了在此文化环境中立足,为了获得起码的接受,他是不是要将这些“职业谎言”统统纳入其“人格面具”中呢?美国电影《大话王》讲了一个谎话连篇的律师的故事,当他的儿子愿他“一天中不说谎话”的祈愿成真,他在打官司和公司合并等职业事务中都已无法说谎的时候,他的言行与职业律师的职场定位发生了冲突。同样,如果人们都接受了那些被固定化了的职业谎言并大致明白其实际所指,诚实反被认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那时候,我们又如何做到特立独行?
现实社会显然不像学校里的说教那样简单,而我们也必须对谎言的性质加以区分,然后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哪些“谎言”是人类的“人格面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哪些谎言会让“人格面具”过分发达和过度膨胀,从而使内心分裂,让真我蒙尘?
职场人际沟通小窍门
经营任何关系都要把握好火候,如何在职场既能有个好
人缘,又不至于太失去自我,这里介绍一些小窍门。
1. 正确对待移情心理。心理学中所谓移情,是指人将对某对象的情绪转移到别的对象上去的心理现象。在职场中,人们通常容易把对上级的不满情绪转移到下级那里去表达。如果我们是经理或主管,我们就要注意对下属的情绪要尽可能稳定,不要让他们受到无辜的伤害;而如果我们面对上级,我们则要对他们的移情现象有所准备,有所接纳,毕竟,那个制造麻烦的人不是你。
2.平常心对待批评。如果受到批评,能做到平心静气,实属不易,但如果你能在被批时忍得住,用力去找批评言辞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那么你的火气就会大大减弱,反而会在批评中成长。有时,还可以把“批评”邀请进头脑中,与“批评”对谈,是个很有趣的锻炼自己承受力的练习。
3.尽可能做到礼貌可亲。不要把自己和同事看成是公司这部庞大机器中的一个个零件。你们不是机器,而是人类,如果对大家保持一种有分寸的礼貌,就可以大大改善同事们之间的关系,使工作环境变得和谐愉快。
4. 在公司内部活动中积极参与。无论是培训,还是聚会,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拉近与大家的距离,也看到大家职业面具之外的另一面,是彼此增进交往的难得机会。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谎言与文明教养的差异。有一些看似不真实的话,却并不能算作是谎言,而属于一种文明礼仪。比如英国的绅士们无论对什么长相的女性,都会微笑着说:“您看上去很漂亮。”比如中国人有谦逊的美德,如果被他人赞赏,往往会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不算什么。”再比如人们常说的“白色谎言”,出于一种善良愿望而说谎,我们并没有理由对这种行为横加指责。
至于那些意在谋取不当利益、故意伤害别人的谎言,无论这种撒谎行为是个人性的还是群体性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它都是病态的、扭曲的。没人生来就愿意说谎。孔子说:“人之生也直。” 如果明明有自己的认识和感知,不仅不能表达,还被迫违拗自由意志说另一番话,心中怎么能不慌呢?“谎”字从“荒”得声,在字义上也与“荒”字有联系。“荒”本义指杂草丛生、漫地而生,没有节制。“谎”字的意思就是:谎言就像漫地而生的杂草一样,本来空无所有,却信口开河,以假乱真。“慌”字的字根也从“荒”,因此“慌”字是指心为杂念所迷,就如同地为荒草所掩,心灵处于一种散漫、无所安住的状态。语言上的“谎”和内心中的“慌”,从造字之初就彼此联系:信口虚言必然会导致神思散乱,而反之亦然。
刚开始说谎时,说谎者会在意识层面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会感觉到窘迫、羞愧。可是如果人们运用自动的心理防卫机制去消除这些不适感,那么意识层面的焦虑就会被压抑到无意识层面。这时,人们在意识层面就对说谎行为变得心安理得起来了。纳粹德国时代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有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句话应验了吗?在历史长河中,纳粹时代毕竟是短暂的一瞬,谎言最终仍旧是谎言,它重复的遍数越多,到头来被人们唾弃得越彻底。一个国家的政治现实是这样,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也遵循着同样的原则:无论谎言变得多么司空见惯,我们仍然无法从心里喜欢它。如果有人真的把谎言当成了真理,那他就会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层面的抗议甚至报复。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身心之间具有严密的对应性,身体疾病常因心理疾病而生。在中医心理学看来,习惯于说谎的人通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肺心系统虚弱不适的状况。现代心身医学也认为,长期说谎,很容易导致情绪和生理的失衡,最终导致心身症的产生。
欺骗别人,这是一种自己完全能够察觉的行为,也是容易改变的。一旦有一天,欺骗别人变成了欺骗自己,以为“欺骗”就是自己的本性的时候,谎言就难以被自己觉察,改变更难,伤害也更大。世事难料,从来就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最后胜出的一定是那个最擅欺骗的人。很多时候说谎不是为了成功,而只是一种基于不安的非理性习惯。那么,在职场生态相对恶劣的状况之下,是否可能做到举世昏昏而我独卓?回归本性的“善”似乎是唯一的办法。说谎的心理动机是“人性恶”的理念,不信任别人的善意,也不相信事情能够向积极方向发展,于是才将真相掩藏起来,恶意地操弄别人或制造事端。但“善”的心理则不同,相信人人都想把事做好,相信人人都想自己成长,相信合作和共赢,这就是善。善念还可以辅佐人的“直”德,使人性本具的“直”德获得“善”意的智慧支撑。直的头脑和善的心灵的合一,不仅使我们自己较少受到身心交困的伤害,还可能会创造一个比较健康的职场生态。从自己做起,试试看。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