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抬棺材”和“狮虎索地”的雷同效应

2010-10-27茅家梁

检察风云 2010年10期
关键词:雷同海瑞棺材

文/茅家梁

“抬棺材”和“狮虎索地”的雷同效应

文/茅家梁

最近的两篇报道,有点让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另一种意义小范围的“倒春寒”。

一是广东省的吴川市民政局抬了13副棺材于闹市区,还在棺材上挂着写有“殡葬管理监察大队”和“葬改举报中心”的牌子。附近有鉴江中学、实验中学和一个小学,有数千名学生每天经过时,见到棺材均吓得拔腿就跑。(4月13日《广州日报》)

二是为了向河南省体育局索要20多年前出借的土地,郑州市动物园派出了狮子、老虎、鸸鹋等动物“要地盘”。为争夺一块土地,派出这么多动物“轮流站岗”,路过的人笑称这成了“动物巡演”。(4月13日《河南商报》)

有网友说,“如果是洗浴中心,是不是叫小姐们赤膊去示威?”这仅仅是“恶作剧”的泛滥?却“恶”得没有一丝幽默!那些没有“特色资源”而受了天大的委屈的老百姓,他们除了弯曲自家的膝盖,淌几铅桶谁也打动不了的眼泪,还能怎样?

不是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说法吗?这也是一种“创新”!目的要的就是让上级、同行、老百姓知道“孤家”之厉害,促“有关”的衮衮诸公乱淌虚汗。相比较而言,狮虎“站岗”,则轧个闹猛,“稍逊风骚”了。不过,同样为了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耍起泼来,都会利用本单位、本部门的“特色资源”,如此“雷同”的“维护”形式一齐出现,自然要产生相应的晕轮效应,且迅速影响扩散到别的行当。

世界上所有“耍泼”成功的“艺术”都有自己的符号,譬如七品芝麻官鼻梁上的元宝白、小丑脸上的红鼻头,人们不但不会反感,而且习惯乐于承认其应该享受的“靠山吃山,傍水喝水”。一旦人们在这个方面,变得麻木或“敏感”起来,对法律的信任便丧失殆尽,就有可能积极寻找更厉害的“资源”,甚至寻找与“特权”勾结的黑恶势力来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局面更危险的呢?

出现同时“耍泼”的“雷同”,相当程度上是封建割据意识在集体作祟,是“法律无用”的观念在综合作怪。在有些干部的视野里,所谓法,仅犹如令齐天大圣头痛的紧箍咒,只要唐三藏不念,屁事儿没有!而对于猪八戒、沙和尚,甚至小白马都无可奈何。

多少年来,谁把“耍泼”的牛二们当成一种光明而正义的力量,谁也会把“耍泼”当成一种“生存、发展、壮大”的智慧。法律的执行、监督、约束不力,

肯定将导致“耍泼”盛行,如果整个社会都重视经常的良性互动,那么双方都会愈加坚定地选择法治,否则,这么“繁衍”下去,真不知道还会出现什么新鲜荒唐事。

“民政局”“动物园”的恶劣情绪以极端、偏激和幼稚的言行表现出来,影响了判断,人格和思维肯定出现了偏差,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泄,施行“情绪惩罚”,只顾一时的痛快,那么,情绪化的举措就必然与法治精神严重背离。

历史上,依据自家的“影响力”,抬棺材对统治阶级进行“精神劫持”的,最著名的当数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瑞了。棺材无言,主要是被海瑞的后世称之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报告”,惊天地泣鬼神,平民百姓感怀至今。而“民政局”的“抬棺材”呢?为来为去,只是为了一个放大的“我”,勒索、威慑,树起了一个负面的道德标志,不过尔尔。

图:陆华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雷同海瑞棺材
不要把传统诗词送进棺材
这些较大及以上燃气事故原因如此雷同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官财”的故事
货比货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行书章法浅析(七)相邻字偏旁相同避免雷同
雷同报道的真正“雷” 之处
Passage Six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