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2010-10-26王德瑞
王德瑞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民族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王德瑞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临夏2地部分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目前民族地区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
民族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等因素所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人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冷漠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成就感就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降低[1]。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较高[2],他们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随着我国中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诸如评优选先、工作调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在给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在民族地区,尤其是45岁以下的教师群体,由于年龄特点、个人修养、教学经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比45岁以上的老教师承受着更多的外在期望的压力及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其身心疲惫,极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本文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2地45岁以下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
1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甘南地区的合作一中、夏河藏中和临夏地区的临夏市一中、临夏县中学等17所中学215名在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年龄均为25~45岁,性别、职称和所教课程不限,其中男154名、女61名。调查内容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3种类型,此外,还涉及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3方面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调查时由教师选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类型,并写出产生的主要原因。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89.58%。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进行归类。另外,在问卷调查前,对23名教师进行访谈,探讨目前影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产生原因及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总结。
2 调查结果
2.1 职业倦怠发生率
经统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较严重,有52.56%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其中有29.77%的教师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有12.56%的教师对工作持消极、否定或冷漠态度;有10.23%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另外,男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高于女教师。
2.2 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表1 男、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统计[n(%)]
2.2.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统计,在215名在岗教师中,34.26%的教师面对经济转型时期的喧嚣浮躁和欲望膨胀,崇高的职业理想与清贫的现实生活发生强烈冲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26.47%的教师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或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工作,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时,会变得暴躁、悲观、消极,产生倦怠感。43.14%的教师认为许多学生为独生子女且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学生顶撞教师或与其他学生发生争执时,有些家长往往袒护自己的子女,部分学生受“读书无用”等思想的影响或因家庭贫困对将来的继续深造失去信心,于是学习自觉性降低甚至经常旷课。另外,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较大,不同民族之间存在语言的差异等,使得学校教育的难度增大,教师受学生及其家长和他人尊敬的程度逐年降低,因此对职业失去了神圣感,产生倦怠情绪。
2.2.2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仍然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在215名教师中,有40.56%的教师认为学校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选先、人事管理等方面论资排辈和“走后门”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33.41%的教师因校内统考、升学考试、奖罚制度等压力而整日忙碌,身心处于极度疲劳状态。16.37%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死板,未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用人,奖罚制度不够合理,使他们感到压抑。
2.2.3 个人因素 除社会和学校两大主要因素外,个人因素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在215名教师中,有14.64%的教师具有高成就和高工作动机,他们期望自己成为博学多才、成就出众的人物,这种高标准的角色期望使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上产生沉重的压力,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内心苦不堪言,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对工作感到厌倦。15.39%的教师在事业上富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正义感强,对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然而他们张扬的个性往往在群体中易发生冲突,导致身心极度疲惫,产生职业倦怠。16.71%的教师由于工资收入低,婚姻不理想,住房问题无法解决,无暇照顾孩子,存在照顾老人的生活,解决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 中学教师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
综上所述,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可归纳为社会、学校和个人3方面。因此,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
对社会而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倡导新型的职业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1)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讨论交流,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新的教学理念。(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使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做到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结合,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3)教育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消除“读书无用”思想,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4)切实做好对贫困生的帮助工作,使有限的经济补助真正发放到贫困生手中。(5)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在偏僻的农牧区开展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使儿童为接受小学教育打好基础,且在进入中学前力求提高汉语水平。另外,呼吁全社会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尊重教师,让他们在一个被爱、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3]。
对学校而言,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教师管理制度、科学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能论资排辈,杜绝“走后门”现象。根据教师的心理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与教师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根据学校的财力、人力等条件,多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4]。
对教师个人而言,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师职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职业倦怠。要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多方位、多角度看待周围环境,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做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但不影响自己的情绪。要面对客观现实,对自己严格要求但不过分苛求,不为外界环境所诱惑,建立符合客观现实的工作期望。在遇到困扰和挫折时,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解脱,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问题。
总之,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及时调节心理不适,消除心理障碍,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5]。
[1]殷佳琳.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3.
[2]韩宏莉,吴秀生,林永惠.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54.
[3]向祖强.论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克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91.
[4]汪晓琳,胡俊胜,余国新.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9,(1):119.
[5]马学玲.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21.
G443
B
1671-1246(2010)09-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