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0-10-26秦淑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教学法

秦淑英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护理教研室,河南 安阳 455000)

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秦淑英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护理教研室,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探索护理教育新方法。方法 在2006级护理专业4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1、2班为实验组(n=102),3、4班为对照组(n=93)。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比较2组学生考试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项目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为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其实质上是以项目为导向,以真实或模拟医院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将医院所遭遇的问题透过真实的情境呈现[1],并将其设计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承担和完成某个具体的项目来掌握内科护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弥补临床见习少的缺点,提高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

1 对象、方法与结果

1.1 对象

在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2人,对照组93人。2组学生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6岁。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理论成绩、教育背景等方面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让学生对给定的病例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并编写患者的护理计划。

1.2.1 确立项目 项目即选定的内科病例。项目教学法在第四学期开展,学生经过了对基础护理学和健康评估等课程的学习,对内科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有了基本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对选定病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并与学生共同商讨确立项目,进一步按照护理程序将总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并将各个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

1.2.2 拟订项目计划 实验组学生结合病例,以项目为纲,分组讨论,制订项目任务,拟订项目计划,确立项目实施方案。学生根据所学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对此项目的掌握情况,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及观看操作光碟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分组设计、协商并决定解决方案[2]。

1.2.3 课堂展示 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制订出项目计划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然后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实施项目活动计划,完成对患者的入院护理评估、生命体征的测量、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每组分别演示一个情景,其他小组学生作为评委,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离题时,要引导学生回到项目情景中,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1.2.4 项目评价 在评价总结时可先由学生进行相互讨论,针对项目工作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总结,并按照项目实施的操作流程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是否规范,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的进步程度[3],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展现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1.3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及期末考试、技能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1 2 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比较 给学生发放教学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共11条,每条有“A:有效”和“B:无效”2个选项,要求学生必须客观地对每条进行选择,结果195份问卷调查表全部回收,均符合要求,将每组选A的人数统计列表进行比较(见表 1)。

表1 2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比较

1.3.2 考试及判定 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用同一试卷测试理论课内容,并进行实践操作考核。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组学生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见表2、表3。经χ2检验,2组的优秀率(≥90分)和及格率(≥60分)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学生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表3 2组学生内科护理学的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2 结论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验组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学生。因此,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优于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法。

3 讨论

3.1 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应用项目教学法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安排与学习很少和医院环境充分结合的问题,弥补了临床见习少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1.1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实施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兴趣浓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时常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

3.1.2 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通过病例分析、项目计划的制订以及情景模拟的真实体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原先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复存在,所代替的是自由讨论和运用,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从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到项目实施和评价,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项目教学要分小组完成,实施项目的过程多为布置任务、小组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总结发言。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3.1.4 能促进课程间的整合 完成一个项目通常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运用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有利于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促进课程间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4]。

3.1.5 有利于对教师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人文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人际沟通等知识,应积极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2 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选题要求严格,实施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且不能涵盖所有的教学任务,所以,项目教学法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此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丰富的临床病例及稳定的实践基地,因此,打造“双师型”教师,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基地的条件,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王亚敏,杨桂芝,周丹.场景模拟法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17.

[2]徐利云,谢洪波.项目教学法与儿科护理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70.

[3]马文华,王慧玲,陈巧力.项目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99.

[4]卞加花.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50.

G424.1

A

1671-1246(2010)06-0047-03

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ZJB07016)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教学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