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帝国斜阳 黄光裕的四色人生“首富”黄光裕权畔湿鞋记

2010-10-25杰肖海鹏

中国检察官 2010年14期
关键词:黄光裕国美首富

文◎曹 杰肖海鹏

帝国斜阳 黄光裕的四色人生“首富”黄光裕权畔湿鞋记

文◎曹 杰*肖海鹏**

【黄光裕外传】

这是怎样的一个句号?

2010年4月22日,一条红地毯指引着旁听者走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门口,只是这一次,红地毯代表的不是荣耀和富贵,而是对于财富的质疑和拷问。昔日的中国首富、前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正在接受针对他本人的一审公诉。

经过并不漫长的等待,结果出来了:14年有期徒刑、6亿罚金、2亿罚没,黄光裕一审判决于5月18日尘埃落定。一审判决书的白纸黑字写着,黄光裕构成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执行。随着审判长宣读完长达半个小时、65页的判决书,黄光裕在看守所的500多天的等待画上了暂时的句号。

据说,宣判过程中黄光裕很“淡定”。毕竟,黄光裕的创业生涯“无处不惹风波,无往不涉是非”,他习惯了。但是,貌似铮铮铁骨,可惜铁证如山。黄光裕三度加冕首富、两次被警方调查的强悍人生如此告一段落,这是怎样的一个句号?

有人说,他的许多故事依然属于经典,包括那句名动天下的口头禅——“乱拳打死老师傅”,让无数商人顶礼膜拜。有人说,从最为得意的人生顶峰瞬间荡至谷底,黄光裕的没落比他的成功来得还快。有人说,你要想把摊子做大,就必须寻求权力庇护和关照,而一旦亲近权贵,难免会违规违法,并越陷越深。在权贵之间奔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漩涡。还有人说,黄光裕只是把法律等资源都当成“工具”,而没有真正对“规则”的敬畏。更有人痛陈,黄光裕案说明的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更是公权力的原罪。

黄光裕,即使没落,仍在逼着时代反思。

【黄光裕正传】

(一)黄金时代:用不着贿赂的野蛮开荒

“在2002年之前,黄光裕是金黄色的。仅仅15年时间,黄光裕变得无比强大,曾经硕大的京城都无法盛下他的野心和梦想。他的热情随着以自己命名的商业模式,迅猛地向全国扩散流溢。”

——题注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9日,广东汕头潮阳人,现年41岁。

1985年,16岁的他将自己的学历定格在了小学阶段,初中尚未毕业就选择了辍学。他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始入商海。小小年纪外出闯天下,为了博个吉利和好运,这个叫黄俊烈的男孩把名字改成了黄光裕,取“前途光明、财富充裕”之意。

一年后,在稍有获利之后,兄弟两人决定到北京发展。黄光裕回忆,当第一次走出北京站时,天色已晚,为了找到一家每天五毛钱的地下旅馆,他被热心招呼上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三轮车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将他送到其实离车站不远的旅馆。第二天早晨,黄光裕走出地下旅馆,开始面对北京这座城市……。

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的凑了3万元,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座两层小楼,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

这一年,黄光裕刚满17岁。这时的黄光裕是纯白色的。在他眼里,世界是一张大大的白纸,他渴望着早一点把它涂抹成自己心目中斑斓的五彩。

对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而言,机会比比皆是。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进口家电。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

家电在当时属于热门商品,基本由国有企业经营。在当时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 “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既然不能切入到当时需要“关系”的批发环节,两兄弟属于“提着猪肉都找不到庙门”。

但不得不承认,黄是商界奇才。他将自己的诸多“变革式”思想注入当时死气沉沉的市场体制中,并以自己铁腕般的手段推行这些日后在行业内被奉为经典的手法。比如国美电器从一开始就强调“坚持零售,薄利多销”,以速度冲规模,国美电器遂有快速发展的机会,这一策略后来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积累自己的财富似乎是黄光裕与生带来的本能,在国内还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黄光裕已经开始懂得借助媒体的力量。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同时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报纸中缝多是“白板”,所以广告价格非常便宜,最初每次仅为800元。国美一包就是10年,黄光裕因此获得了第一个称号,“中缝大王”。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 “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到1993年时,其旗下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一些钱,据说当时也不多,就几十万。这样,这个当时24岁的小伙子,将独自去创办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以惊人的速度抒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最初的成功显示了黄光裕的商业敏感和打拼的性格。他曾总结过自己的商业理念:“方向一旦明确,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

真正的机会继续垂青黄光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家电业进入产业整合阶段,一些国内品牌,如长虹、海尔开使崛起。黄光裕迅速调整思路,同国内品牌建立联系,并且迅速转向以销售国内品牌为主。而这些国内品牌在高速发展初期,仍然强调规模,依靠价格制胜,渠道经营较为粗放,这就使得终端的价值凸显出来,家电行业的附加值渐渐向终端转移。

1997年,黄光裕率先以包销、招标、定制等形式,同厂商建立更直接的联系,逐步绕开了当时家电渠道繁杂的中间环节。厂商乐意合作的理由是,不断的价格竞争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规划渠道成本。

1999年,国美开通800免费咨询电话,并且推出80公里免费送货、厂商联保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专业家电销售商的形象开始凸显。

这时,黄光裕不再满足于北京市场的成就,他决定从天津开始,拉起全国扩张的大旗。进军天津准确地说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在天津两家连锁店开业前10天里,天津劝业场、百货大楼、滨江商厦等天津十大商场至少召开了三次会议,他们不惜成立了“商业联合体”,发布《关于统一电讯商品零售标价的联合声明》,为了“把国美赶出天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正是这样一份声明,反而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一年后,国美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

面对挑衅,要么你以最快的速度放倒对方,要么被对方放倒,黄光裕选择前者。他说一不二,“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做得好,马上赏,做不好马上罚。”他要求行动迅速,“我要求速度,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改清楚了,再去实施。”

有了天津之战兵不血刃的尝试,此后的黄光裕就像一条游进了大海的鲨鱼,他随意想象、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并且从来都主动出击,来势凶猛。

同时期另一件意义更为深远的事情是,国美对《经营管理手册》进行了修订,330页的新手册问世,详尽的手册将指导每一家国美门店的运作。这部经营管理手册是如此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乃至后来到全国开展分店,工作人员只要拿着这部手册,就知道该干什么。

2003年2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企业排名结果,国美以年销售额108.96亿元位居第四名,在家电零售企业中则位居第一。

做大了的黄光裕也开始不满足于从银行借钱。有没有不需要支付成本的借钱方式呢?黄光裕的秘诀是向生产厂商“借钱”。

连锁电器商城迅速扩张其实也没什么秘密:这个行业的关键在于现金流,大型零售企业控制了现金流,一般来说,商品实现收入到向厂商付款,会有时间不等的占款期,这一段时间,就相当于自有资金。

本来,家电大卖场善于“欺负”生产商是名声在外了,但是在家电大卖场中,黄光裕的“借钱”手段依然是最厉害的。对比国美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苏宁,国美每年从上游厂家中获得了20.33亿的周转资金,而苏宁每年还要自己掏腰包。这就是黄光裕借鸡生蛋的杰作。

“无论从开店速度、扩张地域,还是单店盈利、社会声望等方面,1997年至2002年都是国美发展最好也是最健康的一段时期。”不少人士都持这种看法。

从一无所有,到攫取、利用、借用,再到掌控和嫁接一切有利的资源,任何大学里面都学不到的东西,却构成了黄光裕野蛮生长的利器。

(二)白银时代:财富“拼图”,这欲罢不能的游戏

在2006年之前,黄光裕是银白色的。2004年国美的借壳上市,他让自己的身价变魔术般一夜狂增,达到了上百亿元的天文数字。这个曾经的穷小子终于成为财富梦的阐述者。

——题注

低成本扩张门店数量的秘密在哪里?一个新店开张,国美会要求物业提供至少3个月的免租期,而其开张前的装修只需2个月,备货和铺货则只需一天。这样就会节省1个月的物业租赁费。而前期的装修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由施工方垫付,由于国美每年多达200家的开店速度,国美在垫资谈判方面拥有绝对的强势。而当卖场开业时,国美已经收取了上游厂商的各种进场费和新店开张费,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物业费。一旦悟透家电连锁的秘密——金融属性,黄光裕便依“有三分把握就去做”的秉性,将资本+垫资的开店模式发挥到极致,将新开门店不断装入上市公司以获得资本套现。至2008年9月,“装入”上市公司国美电器的门店数量扩张了11倍,达到847家。

从高处观之,处处可见黄光裕极力攫取类金融效益的渴望。其实,早在2000年,黄光裕就逐渐对卖电器失去了兴趣。这个精明的潮汕商人越来越多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哪里有借钱又不需要还的地方?

答案只有一个,真正的金融资本市场。

黄光裕很认同潮汕老乡李嘉诚 “商者无域”的观念,他甚至对“商者无域”还加上了自己的观点,“经商是没有边界的,要用自己的思维左右出击,找到谈判的点。”

一颗不断膨胀的心,加上一段理论支撑,国美电器在家电领域初具规模后,黄光裕便迫不及待地跨进了其他领域,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而后他开始成为非家电领域的房地产高手、资本高手。

他开始利用账上随时涌着的巨大现金流操作各种周期不同的生意,还为其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大宗交易”。“大宗交易”的内容黄光裕不曾透露过,没有一个常规性的部门来运作,一切高度把控在黄光裕手中。

在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的过程中,黄光裕结识了香港立法会议员詹培忠,人称“香港壳王”,是香港资本运作的高手,最善长倒腾“仙股”,据说其先后运作的壳达到20多个。

两人经过两年合作,将一只跌至以 “毫”计价的“壳”京华自动化的控股方变成黄光裕,黄把旗下的地产业务逐步注入其中,2002年7月,更名为 “中国鹏润”,詹则从中获利数千万。

而实际上,黄光裕才是更大的赢家。通过在两掌咫尺之间的腾挪,由黄光裕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这年9月10日,香港上市的“中国鹏润”正式更改为“国美电器”。几经辗转,国美电器在港“曲线”上市。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幻,黄光裕的账面财富大幅度增加。其并购手法之精妙,让诸多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惊叹不已。具体说,黄光裕让市值只有2亿的上市公司中国鹏润,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项收购之前,胡润认为黄光裕所有财富仅仅为46亿,而此次交易,黄光裕仅是拿出了22个城市的国美电器的65%权益,市盈率高达48倍。黄光裕一夜之间“到手”88亿元。

黄光裕在中国鹏润上的交易使得他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富。当年的《福布斯》排行榜,黄光裕以13亿美元身价列富豪榜第二位,仅次于荣智健的14.9亿美元,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以12.76亿美元列第三位,而在胡润版百富榜中黄光裕则以105亿元位居第一,2005年,黄光裕以140亿元蝉联首富。2008年,黄光裕以430亿身价,第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2005年,当被记者问及当首富的感觉,黄光裕戏称,有点像左手牵右手,然后又是一个招牌式的难以琢磨的微笑。毕竟,黄光裕终于尝到了向股民借钱的甜头。同时,这个微笑里还藏着其他东西。从事后看,首富黄光裕不只是打开了财富之门,也放出了欲望之虎,在种种光环的拥簇下或主动或被逼着走向绝境,伤了人,更害了自己。

(三)青铜时代:2006之劫,起于斯、毁于斯的权力迷宫

在2008年之前,黄光裕是铜青色的。在2006年底,因为《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让黄光裕与其兄长陷入“调查门”的漩涡之中。虽然后来涉险过关,但从此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他焦虑、不安、固执、偏激、侥幸。他走得太快,没有想着停一停疾行的脚步,让灵魂和理智也跟上来。

——题注

其实,一夜套现88亿,18年打拼出105亿元传奇的黄光裕,其“商战人生”并没有逃脱资本原罪的束缚。

改革开放30年来,如黄光裕般的问题富豪一直试图在市场法治体系中寻求灰色空间。在黄光裕的野蛮生长中,在资本市场、政府审批、地下金融、土地买卖等环节几乎都存在违法违规的嫌疑。至于黄光裕的案发,则有几种不同版本的传闻。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他曾涉嫌中行北京分行骗贷案,涉嫌操纵*ST金泰股价,涉嫌操纵中关村重组和三联商社股权拍卖。

回头来看,2006年是黄光裕命运反转的一年。这一年,黄光裕开始染指“中关村”,并相继发生了“中行骗贷案”和“国美逃税案”。其中,“中行骗贷案”并不是黄光裕走上黑金“下坡路”的直接导火索,却启发了他大搞权钱交易的“灵感”,黄光裕本想以权力“护身符”保佑自己的基业,最终开启的却是一条不归路。

从现已披露的材料来看,“中行骗贷案”是审计部门在审计中行北京分行贷款时发现的,黄光裕旗下鹏润家园在中行有3亿余元虚假按揭贷款,涉嫌贷款诈骗,案件移交公安部,黄氏兄弟“第一次”被带走协助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国庆前夕,公安部启动了对黄俊钦私人拥有的地产公司“新恒基系”的立案调查,查封其全部资产;曾先后效力于黄氏兄弟的“新恒基系”最高层于星旺等人被逮捕。早前,银监会也对“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进行摸查,包括黄氏兄弟在内的29人以及两系旗下的39家公司,被列入摸查名单。初步官方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

“被带走”的黄光裕四处活动,找到时任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局长的郑少东。在郑少东的帮忙下,该案的主办人相怀珠协助黄氏兄弟逃过一劫。2007年初,公安部经调查后,正式对鹏润公司涉嫌骗贷案发出了“撤案通知单”。

表面上“安然无恙”的黄光裕想了很多。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负责此案的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黄光裕提出要为相怀珠临时解决一套住房,被其回绝。在相怀珠获得公安部分房后,黄光裕提出赠送全套家用电器。一番推却之后,相怀珠与妻子前往黄光裕旗下门店挑选了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总价值6万余元,均由黄光裕签单。此后,黄光裕“请托”许钟民将装有100万现金的箱子交给相怀珠本人,以借其购买中关村股票。无疑,成了首富的黄光裕,开始倾向于寻求“高官保护伞”,而且他坚信“保护伞”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掩盖他的原罪。

而在黄光裕看来,“2006之劫”被其归咎于“缺乏背景”,此后便着力于编织背景。他开始不断地拉拢权力部门官员,直到东窗事发。可惜,正是金钱的富裕,反而把他推进了一个更大的漩涡。

2006年8月,国美电器欲收购永乐电器,双方经谈判达成了并购协议。由于两家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收购计划很快在香港联交所进入了为期3个月的公告期。因两大连锁巨头的经营区域都集中在内地,这场并购引起了内地家电连锁业的一片反对之声。为此,商务部出面要求国美电器向商务部递交反垄断申报。

这一情况完全出乎黄光裕的意料,他原本认为两家香港上市企业的并购无需商务部审查。但事实上,按有关规定,如果境外企业涉及的权益在境内,需要由商务部审批。

黄光裕当时面临的局面是,商务部完成反垄断审查的时间是个未知数,而国美并购永乐的公告期已剩时不多,如果商务部在公告期满时未作出同意并购的结论,此次并购即宣告终结,所有并购行为将从零开始。对于永乐来说,可以重新选择合作伙伴。这种不确定性,使黄光裕无法接受。

怎么办?黄光裕挥舞起“金元”大棒。他开始约请时任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兼反垄断调查办公室副主任的郭京毅,希望郭京毅能在并购项目的审批上加快进度。几经邀请后,郭京毅才赴宴,并表示愿意帮忙。

10月底,商务部举行反垄断调查听证会,与会的家电业巨头均投了反对票。此时距离公告期满只有几天时间。黄光裕一再致电郭京毅,希望加快办理。在公告期满的最后一天下午5点,黄光裕终于等来了郭京毅“报平安”的电话。黄光裕急忙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并购公告。

此后不久,郭京毅突然来国美公司找黄光裕,称他准备买房。黄光裕安排郭京毅看了旗下地产公司的楼盘,郭京毅并不满意。于是,黄光裕在办公室交给郭京毅10张银行卡让他买房用,每张银行卡里有10万元人民币,总共是人民币100万元。

如今看来,黄光裕的核心人际圈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他非常喜欢结交潮汕背景人士,如重组中关村的娱乐圈名人许钟民、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等。郑少东与黄光裕年龄相仿,广东潮阳人,是陈绍基的爱将。在陈主政广东省公安厅期间,郑历任刑侦局局长、常务副厅长,后被调任公安部经侦局局长。2005年4月,郑晋升为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一级警监警衔。郑少东于2009年1月被查。已知的事实是,郑与黄光裕案有直接关联。在黄光裕被查当年的12月23日,郑少东在全国公安机关经侦系统会议上说,应对负责企业正常经营的高管人员慎用拘留、逮捕措施。这被解读为对黄光裕案的特殊关照。

虽说,黄光裕一审判决中没有涉及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原纪委书记王华元和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等曾经据传与黄光裕案相关的落马官员,但子虚乌有的背后,权钱关系网仍然扑朔迷离。毕竟,从向怀珠到郭京毅再到郑少东,黄光裕已然踏上了权钱交易这条贼船,从此欲罢不能。也许,他信奉的,本来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一句常常挂在他嘴边的口头禅。

(四)黑铁时代:人生何来暂停键

在2008年之后,黄光裕变成了铁黑色。因为被查,关于他的各种传闻纷纷扬扬:涉嫌操纵股价、涉嫌官商勾结、涉嫌非法洗钱、涉嫌违规贷款、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涉嫌豪赌……“黑社会老大”这顶大帽子,在他满怀愤懑地抵触了数年后,终于像紧箍咒一样套牢在他头上。

——题注

渐渐寻得靠山的黄光裕胆子慢慢大了起来。“中行骗贷案”风波还未平息之际,生性好战的黄光裕又挑起新的战斗。

2007年七八月份,*ST金泰股价异动,黄光裕涉嫌操纵股价。*ST金泰人称第一妖股,曾创造过短期内连续30多个涨停的纪录,也出现过“最牛散户刘芳”等强悍新闻,黄光裕哥哥黄俊钦是这家公司的控股方,他也曾因此锒铛入狱。

几乎与此同时,2007年5—6月份,在达成股权置换意向、上报证监会批准的信息敏感期内,黄光裕开设6个账号,大量购进中关村股票获利。此举首次引起证监会注意,其稽查一局出具《关于对中关村股票交易过程中涉嫌市场操纵行为进行非正式调查的函》,深交所亦在8—9月之间认为中关村股票价格异动,相关账户涉嫌市场操纵。其后,证监会与公安部经侦局都出具了鹏润投资涉嫌中关村股票内幕交易的函件。

事不过三。2007年9月,黄光裕故伎重演,大量买进三联商社的股票。据三联集团称,黄光裕通过代理人“导演”了股权拍卖,而在拍卖会两个月后,2008年3月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三联商社二级市场股价异常波动”,这场发生于2月14日的拍卖会成为重点调查对象。证监会证实,黄光裕因为此案和中关村案而被调查。从目前披露的材料来看,事不过三的黄光裕终于被证监会盯上,并因此案而被判处“内幕交易罪”。

按《证券法》的解释,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七)》对此进行了延展,将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其他内幕信息的人员,从原来的上市公司扩展到了各类金融机构,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及相关公司,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

黄光裕似乎忘记了作为一名商人,本应敬畏这样的规则。作为草根企业家,黄光裕聪明、勤劳、努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同时,他也没有走出挑战法律、攀附权贵,以金权交易完成自己从草根到权贵角色转换的庸俗思路。非法经营、内部交易和行贿这三宗罪,最终还是让黄光裕付出了代价。

如果有暂停键,黄光裕一定希望自己的人生只定格于2008年。在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因为“内幕交易罪”第二次被带走羁押,而这一次,他再也没能侥幸逃脱。2009年1月12日,郑少东、相怀珠被抓,黄光裕的保护者自身难保;2009年4月,郑少东的老上司陈绍基、王华元被抓,郑少东“复活”的可能性失去;2009年6月,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被抓,其震慑作用非同小可;2009年12月,深圳富豪、同为广东潮汕人的黄茂如传因涉及黄光裕案被抓。黄光裕经营多年的政商渠道被悉数切断,再多的钱,也无法施展威力了。

此外,这一次犯案,与内幕交易同样惊人的是豪赌牵出的非法经营。黄光裕好赌,最疯狂的时候,黄不带任何现金,从港澳赌王连卓钊(又名连超)处最高预支过2.8亿港元作为赌资。欠赌资之后,如果没有港币,黄光裕就以伍健华为名以人民币归还。而这种途径直接导致了黄光裕触及非法经营罪——归还人民币的方式,是赌场先通过一个陈姓女士提供一个地下钱庄的账户给伍健华,伍健华在境内将人民币汇入指定账户,再由地下钱庄在香港将港币转入指定账户。地下钱庄提供的中介“壳公司”有数个,分别是深圳康源达贸易有限公司、仁惠公司、盛丰源公司等,私人账户则使用一个叫“孙永帝”的名字开户。

黄光裕本人供述,从2006年-2008年间,总共动用了大约10亿元人民币通过地下钱庄换汇,2007年一年大约就换了6亿-7亿元。”

上述资金大部分没有说明任何资金用途。这样频繁大额的进出账款引发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公安部经侦局分别出具了 《涉嫌洗钱等犯罪案件(线索)移送表》和《关于核查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可疑交易线索的通知》,并在北京市公安局立案。如上构成了黄光裕被捕的第二个导火索。在一审判决中,检方因此认定,“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其实,黄光裕一案,若非因为昔日首富的光环和特殊身份而承载了太多的想象和演绎,此案实在说不上有多特殊、多复杂。黄光裕被最终起诉的罪名是单位行贿、非法经营及内幕交易,而并非此前盛传的包括洗钱罪在内的“七宗罪”。

此次被控内幕交易和非法经营和单位行贿,不仅勾勒出黄光裕3宗罪背后隐秘的政商勾结图谱,更意味着黄光裕正在为自己充满瑕疵的暴富传奇赎罪。“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黄光裕说对了开头,更猜对了落网的结果。

记得,2005年在上海某酒店,被评为“中国最佳商业领袖”的黄光裕大步走进会场,他双手抱拳,冲着台下一群心情阴晴难辨的企业家们打招呼:“在座的都是我的大哥!”

彼时,一句话电影台词很是流行:“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一语而中的。

资本玩家黄光裕狂欢欠下的法治债,实业家黄光裕将透支自己未来14年的自由,一点点归还。好在,黄光裕的倒下,至少完成原罪企业从“人治”到“法治”的惊险一跃。

*中华合作时报社[100071]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100101]

猜你喜欢

黄光裕国美首富
黄光裕归来!
5000亿元“小目标”国美能否实现?
简单车:争做汽车界的“国美”
“捡”来的世界首富
王健林 亚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