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对亚临床奶牛酮病治疗的研究

2010-10-24石建朋贾宗菲庞全海韩一超

中兽医学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西药丁酸西医

石建朋,贾宗菲,庞全海,韩一超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1 引言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的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群发性疾病[1、2]。奶牛酮病多发生在产后60d内,发病高峰在产后10—30d,高产奶牛(年达8000kg以上)更易发病[4、5]。不仅如此,酮病奶牛还会增加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以及真胃变位发病的几率,对奶牛的繁殖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更多的隐性损失[6、7、8]。因此,预防酮病,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酮病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临床酮病潜伏期的亚临床酮病的检测则是重中之重。

目前对奶牛酮病治疗方法多样,不论治疗奶牛消化型酮病还是神经型酮病,有单用中药疗法治疗的,也有单用西药疗法治疗的,而王军等[9]通过多年临床治疗实践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酮病病程缩短,疗效明显。可大大减少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中西药结合治疗患酮病奶牛,进一步提供了临床实践中的预防和治疗的价值。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山西晋南某奶牛场,以BHBA>1.0mmolL-1为正常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判定标准,选择大于此值的24头奶牛,平均分成4组,每组6头,第一组给予西药治疗,第二组给予中药治疗,第三组给予中西药治疗,第四组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选小于此值的6头正常奶牛为阳性对照组。所选30头奶牛均为产后60d内,胎次为2-6胎,年产量为7500-8500kg。

2.2 试验器材与试剂

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技术有限公司)、LD4—2型低速离心机(上海青浦泸西仪器厂)、电器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技术有限公司);

β-羟丁酸检测试剂盒、游离脂肪酸检测试剂盒,购置于上海沪尚生物科有限公司;

葡萄糖试剂盒、谷草转氨酶试剂盒、谷丙转氨酶试剂盒,购置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亚硝基铁氰化钠、无水碳酸钠、硫酸钠、高锰酸钾、四水合钼酸铵、三氯乙酸、七水合硫酸亚铁、冰乙酸、邻甲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8-羟基喹啉、浓盐酸、浓硫酸、磷酸二氢钾、甲基麝香草酚蓝、葡萄糖、硼酸、二乙胺,以上均为分析纯,购置于北京化工厂;

当归、党参、苍术、神曲、熟地、砂仁、广藿香、川芎、炙甘草、茯苓、山楂、陈皮、厚朴、黄芪、益母草、购置于太谷广誉远中药厂;

葡萄糖、氯化钙、地塞米松注射液、安钠咖、硫酸镁、葡萄糖、5%碳酸氢钠等购置于宁波长富药业有限公司

2.3 采样及测定方法

分别于用药前 1d、用药后 1d、2d、3d、4d、5d 停药后第 3d(8d),采集实验牛血样。准备好30支消毒好的50mL离心管,早晨清洁工赶牛之前进入牛棚,当牛开始采食前,使用输液针头采血管于颈静脉采集血样,平放于试管架上,采集的血液于37℃温箱中静置三小时后,于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的血清移入2mL的离心管中,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检。

检测指标包括: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酶联免疫法);血清葡萄糖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测定(一次提取比色法);血清总钙含量的测定(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测定(赖氏法);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赖氏法)。

2.4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样本间差异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结果进行因果方差分析,实验结果采用平均数(X±SD)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β-羟丁酸含量的影响

表1 不同处理对β-羟丁酸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测得机体β-羟丁酸时,各组在用药前1d、用药后第1d以及第2d、3d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到在用药后第3d治疗组与正常组才有了显著性差异(P<0.05),在用药第5d时,中西医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西医组、中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在停药后第3d,中西医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组、中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

由图1可知,各治疗组在用药期间随着用药天数的增加,在用药第4d变化比较明显,在用药第5d用药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减小,在停药后3d,用药组与正常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图1不同处理对β-羟丁酸的影响

3.2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血清GLU浓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GLU浓度在用药前1d、用药第1d和2d西医组、中西组和中西医组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用药后第3d中医组和西医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中西医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疗效。在用药后第4d和第5d中西医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中西医治疗第4d以后产生了效果。在用药后第3d,所有的用药组与正常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空白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此时各用药组均已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表2 不同处理对葡萄糖的影响

注:同一行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角标的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角标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标有大、小写字母角标的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以下各表均相同。

由图2可知,不同的药物、相同的时间间隔作用下检查葡萄糖的结果统计分析;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无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

图2不同处理对葡萄糖的影响

3.3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测得机体游离脂肪酸时,各组在用药前1d、用药后第1d以及第2d、3d、4d测量值差异极显著性(P<0.01),直到在用药后第5d治疗组与正常组才有了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停药后3d,正常组与中西医组、中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不同处理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不同的药物、相同的时间间隔作用下检查游离脂肪酸的结果统计分析:中西医组与中医组及西医组随着药物的实施,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随着减少,等到停药时治疗组接近于正常值,而空白组存在着不断的变化,可能是机体在代谢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做斗争。

图3不同处理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3.4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血清总钙浓度的影响

由表4可知,血清总Ca浓度在用药前1d、用药第1d、第2d和第3d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组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后第4d中西医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中西医治疗第4d以后产生效果,在用药后第5d和第8d所有的用药组与正常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空白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此时各用药组均已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表4 中医、西医、中西医对血钙的治疗对比

由图4可知,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在用药后的第2d的治疗效果要比其它几天的幅度高,而停药后第3d,各治疗组治疗以后测得数值都接近于正常。

图4不同处理对血钙浓度的影响

3.5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GOT活力的影响

由表5可知,血清GOT活力在用药前1d到用药后第4d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组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后第5d中西医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中西医治疗第5d开始产生效果;在停药后第3d中西医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停药后第3d中西医组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西医组和中医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西医和中医治疗产生显著效果。

表5 中医、西医、中西医对GOT的治疗对比

图5不同处理对GOT的影响

由图5可知,各药组随着用药的天数,血液中GOT的活力逐渐降低,在用药第4d时,血液中的GOT的测量值有明显的转折点。

3.6 不同组治疗对奶牛GPT活力的影响

由表6可知,测得机体GPT时,各组在用药前1d、用药后第1d以及第2d、3d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到在用药后第4d治疗组与中西组有了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第5d时,正常组与各治疗组无差异性显著(P>0.05),在停药第3d时,正常组与中西组、西医组无差异性显著(P>0.05),与中医组差异显著(P<0.05)。

表6中医、西医、中西医对GPT的治疗对比

由图6可知,各用药组随着用药的天数,血液中GPT逐渐降低,在用第5d时,血液中的GPT的测量值有明显的转折点。

图6不同处理对谷草转氨酶(GPT)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组药方对实验奶牛β-羟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本试验以β-羟丁酸含量在1.0mmol.L-1以上的奶牛为隐性酮病试验奶牛,并以β-羟丁酸含量变化作为衡量酮病病情的标准之一。通过BHBA的检测,发现中西药结合可以显著降低亚临床酮病奶血液中BHBA的浓度,表明该中西药组方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防治的效果。由表1和图1可知,治疗组在用药以后,测定β-羟丁酸时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中西医组在用药第5d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停药后第3d中西组测得的小值小于1.0mmol.L-1趋于正常水平,而中西医组测的值接近于1.0mmol.L-1,正处于临界值状态,说明中药治疗的慢,西医组大于1.0mmol.L-1说明西医组对临床酮病的防治并没有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有关该西药组方抗酮的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马洪武[4]通过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可以大大的缩短病程,疗效明显使病畜康复较快。张富林[10]也通过实验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对牛酮病有极明显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药方较单独运用中药或西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β-羟丁酸缩短到5d。

4.2 不同组药方对实验奶牛血糖浓度变化的影响

本试验中,通过对血糖浓度的检测,发现中西药结合可以显著升高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GLU的浓度,表明该中西药组方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2和图2可知,治疗组在用药以后,测定血糖浓度时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三个治疗组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健康奶牛血糖的调节功能良好,使血糖始终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因此很难检测到药物对健康牛的影响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补充了生糖先质,并在奶牛体内通过各种生化途径转变为葡萄糖,补充机体对糖的需要。及时缓解能量负平衡。此外,在西药与中西药的配方中,高锰酸钾可以通过其杀菌作用,可能影响瘤胃纤毛虫数量及其活性从而对碳水化合物代谢起到一定影响[11]。其中的锰成分也可能通过对胰岛素的调节对糖代谢产生影响[12]。本试验中,用中西药治疗,机体内的葡萄糖在第3d提高到正常值范围。

4.3 不同组药方对试验奶牛血钙浓度变化的影响

钙是动物是体内最重要的矿物质元素,在泌乳早期,几乎所有的奶牛都处于钙的负平衡状态[13]。Ramberg曾报道奶牛在泌乳头10d最容易发生钙的负平衡[14]。在此期间,一些奶牛会出现症状不明的低钙血症,随着采食量及钙进食量的增加,大多数奶牛在泌乳6—8w左右的时间,进入钙的正平衡[13]。钙的参考范围2.05—2.50mmol.L-1

本试验中,通过对血钙浓度的检测,发现中西药结合可以显著升高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血钙的浓度,表明该中西药组方、中医组、西医组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3和图3可知,治疗组在用药以后,测定血钙浓度明显升高,并且3个治疗组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血钙水平变化幅度不大,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组在用药第4d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已达到正常效果,而中医组和西医组都在用药后第5d达到正常效果。以上各试验组血钙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药方对试验奶牛血钙水平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中西医结合组比其它两组影响速度明显,并且在第4d把机体内的血钙浓度提供到正常值范围内。

4.4 不同组药方对试验牛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

NEFA与奶牛的能量平衡状况密切关,有人认为[16],NEFA与能量平衡状况为负相关,血中NEFA浓度可作为牛体能量平衡状况的指标。

本试验中,通过对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发现中西药结合可以显著降低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游脂肪酸的浓度,表明该中西药组方、中医组、西医组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4图4可知,试验前,各组血浆游脂肪酸含量与正常组差异均显著,但到试验后,各治疗组游离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停药后3d,中西医组、中医组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趋于正常组,西医组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西医对临床酮病的防治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有关该西药组方抗酮病的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比说明,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药方较单独运用中药或西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游离脂肪酸是在停药后3d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机理尚待探索。

4.5 不同组药方对试验奶牛血浆GOTGPT活性变化影响

动物体内有大量的生糖氨基酸,这些生糖氮基酸在GOT和GPT的作用下,使其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的a-酮酸通过柠檬酸循环生成葡萄糖[12],从而缓解了动物的低血糖。GOT和GPT的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而在血清中的活性很胝。当肝细胞受损时,可有大量的GOT和GPT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血清中的GOT和GPT含量升高。因此可根据血清中GOT和GPT变化判断肝脏功能状况。在SevincM等[16]的研究中却发现,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清蛋白含量要比正常奶牛高,而血清AST和ALT含量却比正常牛低。

本试验中,通过对GOT和GPT活力的检测,发现中西药结合可以降低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GOT的活力,表明该中西药组方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5、表6和图5、图6可知,治疗组在用药以后,测定GOT、GPT的活力明显降低。其中,在测GOT的活力的实验时,中西医组在停药后第3d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中医组、西医组有显著性差异,在测GPT的活力的实验时,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与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比说明,本研究发现,在测量GOT时,中西医结合在停药后第3d产生效果,中医组、西医组在停药后第3d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关该中药组、西药组方降低GOT和GPT活力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结论

5.1 奶牛发生亚临床酮病时,中药治疗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的复发率比西药治疗的要低,而西药的葡萄糖和血清Ca2+浓度比中医的快。

5.2 在本实验中,中西药是治疗亚临床酮病较佳的药方,最佳给药天数是5d。

5.3 高锰酸钾和烟酸等西药成分能够调节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改变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其组成比例,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起健胃的作用,帮助微生物分解饲料以及草料,烟酸参与酮体及游离脂肪酸的代谢调节。

5.4 本实验证明:中药成分可显著升高血糖浓度,降低血酮。但对血清Ca2+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5.5 在治疗奶牛亚临床酮病时,血清中的β-羟丁酸可以作为检测指标,血清中的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Ca2+等的含量以及GOT、GPT活力的检测结果均可作为参考。

[1]葛铭,刘忠诚.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4(3)31-34

[2]崔旭久.兽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84:445-455。

[3]孙斌,赵凯.奶牛酮病及其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9,11(3)48-51.

[4]马洪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酮病[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13-14

[5]SeegersH,BeaudeauF,FourichoC,etal.Reasonsfor cullinginFrenchHolsteincows[J]PreventiveVeterinary Medicine,1998,36∶257-271.

[6]PattonJ,Kenny,DA,NamaraSM,etal.Relationships AmongMilkProduction,EnergyBalance.PlasmaAnaltes,andreproductioninHolstein-FriesianCow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07,90∶649-658.

[7]卢开森,李万盛.中西药治疗奶牛酮病[J].兽医临诊,2007,(215)37-39。

[8]萧定汉.奶牛疾病监控[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83-85

[9]王军,张秀凤,程会昌.奶牛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措施[J],农技服务,2008,25(7)77-79

[10]张富林,权会芳,孙义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酮病[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6,2(8)13-14

[11]HuhtanenP,VanhataloA,VarvikkoTEffectsofabomasalinfusionsofhistidine,glucoseandleucineonmilkproductionandplasmametabolitesofdairycowsfedglasssilagediets[J].DairySci,2008,85(1)∶204-216.

[12]江精华.奶牛酮病致病机理研究一产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6

[13]EnderF,DishingtonIWHelgebostadACalciumbalancestudiesindairycowsunderexperimentalinductionand preventionofhypocalcaemicparesispuerperalis[J].Tierphysiol TieremahrFuttermittelkd,1971,28(5)∶233-256

[14]RambergCF.Kineticanalysisofcalciummetabolism inthecow[J].FedFuttermittelkd,33(2)∶183-187

[15]杨丈正.动物矿物质营养[D].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87-97.

[16]SevincM,BasogluA,OztokI,etal.Theclinicalchemicalparameters,serumlipoproteninsandfattyinfiltrationof theliverinketoticcows[J]TurkishJournalofVeterinaryandAnimalSciences1998,(22)443-447

猜你喜欢

中西药丁酸西医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