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资源的投入与科研产出——东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

2010-10-23陈惠兰

关键词:东华大学论文期刊

毛 莉,陈惠兰

(东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电子资源的投入与科研产出
——东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

毛 莉,陈惠兰

(东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对东华大学电子资源的投入及利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依据SCI-E数据库,对该校2005—2009年度学术论文产出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研究,分析了东华大学的科技论文产出能力.通过比较和对照两个角度的分析结果,阐述了电子资源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图书馆合理配置资源,充分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

电子资源;利用;统计分析;文献计量学;科研产出

信息资源作为基础研究的源头和知识转化的重要媒介,在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学校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逐年递增,是希望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科研工作者创新思维的产生,加强高校的创新意识和科研产出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电子资源逐渐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而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笔者在对东华大学图书馆已购电子资源的投入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SCI-E数据库统计,对东华大学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较宏观的分析,通过比较和对照两个角度的分析结果,探讨了电子资源满足高校科研需求的程度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图书馆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

1 电子资源的投入与利用

1.1 电子资源的投入

截至2010年初,东华大学已购进或租赁使用包括ScienceDirect和SCI-E等著名数据库在内的各种国内外数据资源51个,电子图书125万多种,电子资源建设经费占文献资源总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费用累积达2 600余万元.电子资源类型丰富,学科涵盖广,数据回溯期较长,数据库产品的权威性高,基本满足东华大学各专业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

1.2 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及使用成本

利用率统计分析是电子资源建设论证的主要手段之一.图1为东华大学主要外文数据库自2006—2009年的使用率及使用成本统计.全文数据库统计结果以2009年各数据库月均全文下载篇数排序.利用率较高的为化学类、材料类及综合型数据库,相对使用成本也较低,与东华大学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建校方针相契合.此外,图书馆应东华大学理学院教授强烈要求,于2007年底新 增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与Institute of Physics(IOP)数据库.事实证明,根据教授、专家们的建议订购的数据库,对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详见2.3节).尽管数据库成本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全文下载量的逐年递增,使得全文数据库的实际使用成本均呈下降趋势.

图1 2006—2009年各数据库月均全文下载量、文摘检索量及使用成本统计Fig.1 Monthly average full-text article requests,search runs,and the cost comparison for different databases from 2006 to 2009

文摘数据库统计结果以2009年各数据库月均检索次数排序.由图1可知,尽管 SCOPUS数据库的开通及对化学类、综合型全文数据库的高效使用,分流了读者对 SCI-E与SciFinder Scholar的利用率,但这两个文摘库2009年的月均检索次数仍然位于所有文摘库之首;工程类文摘库 Engineering Village 2的使用量没有受到影响,使用率逐年递增,其使用成本在所有文摘库中最低;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数据库使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并发用户少,导致访问量受限,使得资源利用同比成本升高,但2009年该库使用成本亦大幅降低.

2 基础科研成果产出分析

数据库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资源在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而信息资源被用户利用后,是否促进了创新思维的产生,形成了创造及创新性成果,需要通过分析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来衡量.SCI-E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重要工具[1].通过对SCI-E收录的东华大学基础科研成果的调查研究,可探讨东华大学的科研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信息资源建设与高校科研的密切关系.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显示:东华大学在科研产出量占全球前1%的4 166个学术研究机构中,2000—2009年10年内的累计论文总数排名第1 306位,较1999—2008年 ESI的统计排名前移45位,说明东华大学的科研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9年东华大学科技论文产出量、总被引频次及篇均被引频次3种指标及其增幅(图2(b):2001—2005年增幅为2001—2005年指标值对比2000—2004年相应指标值的增幅,以此类推)每5年的总体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2005—2009年(以下简称5年),无论是论文产出量还是篇均被引频次都居于首位,且自2006年之后,总被引频次及篇均被引频次增幅比论文数量增幅快,说明东华大学在加强科研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质量.东华大学自2005年陆续引进各类数据库,且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率逐年攀升,基于此,对5年东华大学被SCI-E收录的论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电子资源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图2 东华大学的科技论文产出量、总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及其增幅5年移动分析Fig.2 Number of papers,number of citations,average citations per paper,and their increases of DHU in 5-year intervals

2.1 论文年代分布及影响力统计分析

一定时期内科研机构发表文献数量的多少,揭示了研究机构的科研效率.基于 SCI-E数据库,以“地址=donghua univ*ordong huauniv*”为检索条件,检索了东华大学5年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检索时间:2010-01-15).如图3(a)所示,东华大学5年共被SCI-E收录论文2 154篇(由于数据库收录存在一定滞后,2009年的统计数据比实际发表的论文数偏少),论文发表数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论文量年均增长28.81%,增长速度十分可观,表明东华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在迅速提升.

图3 5年东华大学SCI-E论文收录量及被引频次统计Fig.3 Numbers,citations of the papers cited by SCI-E database for DHU in 5-year intervals

此外,论文总被引频次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3(b)所示.由于论文被引用次数与年度发文量、论文发表时长(评价时间—发表时间)正相关,而被引用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文章发布后的2~3年[2],因此,不可轻率地以年均被引频次判断5年的年度发文影响力.可借用评价期刊的“立即指数(Immediacy index)”概念来评价论文的及时影响力.立即指数是指某一期刊当年刊载的论文在同一年即被引用的比率,用于评估新成长起来的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期刊的影响力.因此,可以比较某机构特定年份中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除以同年发表文章的总数而得到的数值,用以确定年度发文的及时影响力.如图3(c)所示,2006—2009年该指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尤其2009年达到了顶峰,说明我校科研成果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及时关注,东华大学论文的及时影响力及情报渗透力逐年增强.

2.2 基金资助论文产出分析

目前,SCI-E提供2008年之后收录论文的基金分类统计数据.东华大学2008年与2009年共被SCI-E收录论文1 093篇,其中获得国家、省部级、校级等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515篇,占收录论文总量的47.12%.如图4所示,受基金资助的论文所占百分比呈显著增长态势,从2008年的22.38%增长到2009年的68.39%,反映出东华大学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科研实力,与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逐年增强有直接关系.

图4 2008—2009年SCI-E收录东华大学基金资助论文统计Fig.4 Numbers of SCI-E papers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for DHU in 2008 and 2009

2.3 论文所属学科分布统计

依据SCI-E提供的学科分类,5年SCI-E收录东华大学发表文章共涉及110个不同学科,前10位较活跃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论文产出数量较多的学科仍集中在聚合物、纺织、材料、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与东华大学的学科发展特色及材料类、化学类数据库的高使用率相契合;其他较活跃的领域包括应用数学与纺织物理,尤其是纺织物理学相关学科论文产出比例逐年加大,如图5(b)所示.此外,东华大学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纺织物理学领域,说明以物理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图书馆于2007年新增IOP与APS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原因.事实证明,电子资源的订购及合理使用,创造了信息交流和利用的良好条件,可有效提高科研效率.

图5 5年东华大学前10位较活跃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情况Fig.5 Output of sci-tech papers of the first 10 subjects for DHU during 5 years

2.4 论文所属期刊分布统计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 r,IF)原本用于比较期刊的被认可度及影响力,由于同一学科 IF值高的期刊刊登论文的基本要求相对较高,评审过程也比IF值低的期刊严格,因此,在定量评价的实践工作中也常常被用来评价论文质量[3].5年东华大学被SCI-E收录的论文共涉及628种期刊,具有影响因子的期刊收录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从2005年的75%增加到2009年的95%.如图6(a)所示,影响因子均值 ([∑(某刊IF值×某刊收录论文数)]÷收录论文总数)逐年提高,说明东华大学的发文水平逐步提升.统计了5年在各IF值区间段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该指标值占当年所有发表论文数的百分比,如图6(b)与(c)所示.由图6可知,所涉及期刊的影响因子多分布在0~2范围内,且随着年度发文量的增多,各IF值区间段的论文数亦相应增加,高影响力期刊(IF值>3)论文占据年度发文量的比例不断升高,表明东华大学从事高影响力科学研究的能力逐年加强.

图6 5年东华大学发文所属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Fig.6 IF distributions of SCI-E journals occupying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DHU in 5-year in tervals

2.5 科研合作情况分析

如图7(a)与(b)所示,东华大学的科研合作伙伴遍布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埃及等主要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论文数量占到合作论文总数的75%以上.合作国家与地区数与科研合作产出逐年增长,说明东华大学的国际交流、交往日益频繁,世界性的学术研究交流与渗透也日益增多.此外,由图7(c)与(d)可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布鲁内尔大学及伦敦城市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与东华大学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机构数量与合作论文数量均逐年增长,说明东华大学的科研合作不断发展深化,这与电子资源的大量引进与高使用率密不可分.高效而广泛的信息获取不仅能节约科研时间,还能克服时空限制,加强国内外同行的沟通和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有效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图7 5年东华大学主要科研合作国家及地区与机构分布、数量,及合作论文产出统计Fig.7 Distributionsand numbers of the cooporated countriesand regions,institutions,and numbers of cooperated papers cited by SCI-E database for DHU during 5 years

3 电子资源的投入与科研产出

以上分析表明,东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已进入了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发展时期,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科研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长足的进展,这离不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根据上述分析,电子资源的拥有量、使用量与高校论文成果的产出数量、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下面就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做深入剖析.

首先,通过SCI-E提供的引证关系图分析科研过程中的贡献与影响因素.图8为东华大学ZHUMF教授 2006年发表在《JOURNAL OF POL YM ER SCIENCE PART A-POL YM ER CHEM ISTRY》上的论文的引证关系图,清楚地揭示了学科的发展轨迹与文献交流的客观状况.即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时,无不以文献信息为基础,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对知识的吸收与利用推动学科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及科研方法的创新,从而实现科学研究工作的突破性进展[4].电子资源的普及不仅缩短了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文献检索的质量,有效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

图8 引证关系图示例Fig.8 Citation map of the literature

其次,通过SCOPUS数据库的引文分析功能来评价电子资源对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保障程度.引文是科研人员利用文献信息并从中获得帮助的重要标志,用以体现文献被利用的深度和广度[5].通过对引文的数据统计可以确定科学研究的情报来源.图9为2006—2009年东华大学发文之引文所属数据库归属统计.由图9可知,东华大学发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ScienceDirect,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iley-Blackwell,EBSCOhost,Sp ringerLink数据库,这与数据库实际使用情况基本吻合;APS数据库的引文量也较多,印证了纺织物理学论文数量与质量逐年攀升的事实.此外,现有资源对引文的保障率较高,被引文献的满足率从2005年的89%上升到2009年的95%.未保障引文多来自间接引用、文摘数据库、纸质期刊或原文传递,还有近2%的引文来自SAGE Full-Text Collections(简称 SAGE)科技医药期刊库.2009年下半年,图书馆已订购SAGE数据库,截至目前,使用情况良好.引文统计结果基本体现了数据库使用的大致规律,即使用率较高的数据库文献作为引文的几率也较大.

图9 引文数据库归属统计Fig.9 Database distributions of the references

此外,提取综合类数据库SCI-E的IP段文摘检索数据,按使用频率由高至低的顺序对东华大学各学院进行排序(因无法实名至各学院,剔除代理服务器及图书馆IP段检索数据),同时对照各学院2006—2009年发文量,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对SCI-E平台使用最频繁的部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学院、理学院及化学化工和生物工程学院,这和这几个学院论文被SCI-E收录、引用较多相一致,再次验证了数据库使用率与论文产出能力间的正相关关系.

图10 2006—2009年东华大学各学院论文产出量及对SCI-E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统计Fig.10 Number of paper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DHU,and their using for SCI-E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09

科研活动是一项学术性强、知识密集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为支撑[6].电子资源以其广泛、完整而便捷的信息收录与获取模式,成为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载体.当科研人员通过有效获取信息资源,产生创作思路,形成研究成果时,用户既获得了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又提升了自身的文献利用素质,这使得科研工作事半功倍;当研究成果成为新的信息源被吸收利用,就实现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完成了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往复循环与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用户和图书馆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上的双赢.

4 几点建议

电子资源的建设为5年东华大学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科研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如何对信息服务进行深化,提升信息资源对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电子资源宣传及用户培训工作.真正的研究人员总是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文献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数据库使用培训、功能开发和使用技巧等挖掘,强化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意识及使用技巧,提高用户的文献利用素质,帮助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创造出更好的价值.

(2)结合学科主体研究重点,优化电子资源订购策略.图书馆在选择和调整专业数据库订购策略时,必须确立学科主体研究重点.因各专业特点和读者的不同,对专业文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各异.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跟踪专业学科的发展态势,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调整电子资源订购策略,这样拟定的资源建设方针才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3)深入开发馆藏电子资源,做好各类文献资源的质量导向工作.强调和重视发表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是彰显高校科研实力,提升学术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图书馆在进行电子资源宣传时,应做好各类文献资源的质量导向工作.可根据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每年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 rts(简称JCR)引证指标将每个领域的期刊按影响力聚类,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分区提炼,引导科研人员选择高质量期刊进行阅读和投稿,并注重对科学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

(4)深入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应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桥梁和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引导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发挥信息资源的能动作用,帮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水平,力争在高水平与高起点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加强资源投入与科研产出的匹配与协同.将信息资源的价值评判放入科研产出体系中进行考察,是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不同的科研环境,其科研信息需求必定随之而异.图书馆应根据科研产出信息,如学科分布信息、引文信息等,掌握科学研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求,引入与学科发展相匹配的信息资源,做到有针对性地为科研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以此来推动信息资源向不断增值的方向配置.

[1] 岳洪江.从SCI与CSCD论文看省区科研优势[J].情报杂志,2003(10):69-71.

[2] 邱嘉怡.2000—2006年SCI收录和引用中山大学论文情况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5.

[3] 李涛,周文胜,朱长飞.我国2005年 SCI论文质量状况分析报告[J].科学学研究,2008,26(增刊):10-15.

[4] 祖芳宏,苏军.高校馆藏电子资源的优势及其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6):373-739.

[5] 陈文爱,杨璐,赵瑞刚.简析科研产出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方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73-74.

[6] 李久林.对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理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5):167-169.

Input of Electronic Resource and Out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A Case Study of Do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MAOLi,CH EN Hui-lan
(Library,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

Statistical analysis w as made for the input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 in Donghua University(DHU).Research on DHU scientific paper output ability w as investigated by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papers cited by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w ith a span of five years from 2005 to 2009.The significance of E-resour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reveal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mentioned above.Suggestionson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were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E-resource provide an effective servi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electronic resource;utilization;statistical analysis;bibliometrics;scientific output

G 353.1

A

2009-10-29

毛 莉(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学.E-mail:maoli120@dhu.edu.cn

陈惠兰(联系人),女,教授,E-mail:hlch@dhu.edu.cn

1671-0444(2010)03-0324-08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