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0-10-21李程飞魏光龙陈绍菊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成都人文传统

李程飞 齐 娟 魏光龙 江 波 陈绍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李程飞 齐 娟 魏光龙 江 波 陈绍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本文以四川成都 15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现状作为研究课题,采用问卷、个别访谈和现场采访等方法展开调查。在获取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基础上,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思考,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作为肩负着民族希望的大学生,本应该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但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却成为目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如果缺少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缺乏足够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于国于民于己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本文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 15所高校的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近 8.85%的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表示满意,认为“还可以的”比例占 35.17%,而持不看好、不满意和需要改进这三种态度的人数比重达 55.98%。(如表1所示)生活在追求经济利益优先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更重视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提升就业率。在此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单一,缺少重视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

表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

在“在校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这一问题上,通过各类书籍和课本了解传统文化的比例达 49.01%,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比例远没有想象中的高,分别是 21.85%、25.64%。(如表2所示)

表2 在校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正面临着断流的重大危机,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十年文革”将许多文化遗产破坏殆尽,极左思潮阻碍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正常发展,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很大一部分人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如今那一部分缺乏传统文化认知的人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他们就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有 34.35%的学生认为教育模式是影响传统文化缺失的最主要因素,38.32%的学生认为是环境因素,即社会重视和媒介影响,另有 24.92%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如表3所示),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最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认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崇洋媚外。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人文教育的失衡,造成现代人文教育的失落,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难以引导其子女学习传统文化,甚至认为语文、历史等没有太大的用处,只有外语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忽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大学语文取消必修课形式,使得对优秀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环境因素又可能使大学生忽略自身文化内涵的修养。

表3 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令人担忧,这也为高校教育者们敲响了警钟。

2 改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

2.1 逐步建构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融合的教育体系

人才综合素质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和课外人文熏陶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建设。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文理渗透,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有针对性地融入其中,例如现在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高校对一年级新生开展通识教育,所讲授的内容即是以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辅以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知识。还有部分高校通过《大学语文》课堂,用传统文学经典来熏陶学生们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还可以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公选课,为大学生提供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如中国武术、中国戏剧、中国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曲艺、民俗学、国画、中国宗教、中国历史等相关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员优势,积极举办各种文化素质讲座,使大学生领略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最佳人文环境

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最佳人文环境,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除了在硬件设施建设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外,各高校在制订校规、校训的时候还应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比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对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精神。这样的校训在规范学生的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此外,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重视在生活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主动地学我文化,爱我文化。例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博物馆,参加中国民俗调查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笔者所在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就多次举办“我最喜欢的家乡菜”厨艺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加认同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2.3 充分发挥社会、传媒及家庭的合力,共同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民族特色,不应千篇一律地打造模式化都市。在很多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老师的苦口婆心和千言万语。社会职能部门在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可以多设置一些传统文化中伟大人物的标语和雕塑,以此潜移默化地加深大学生以及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现在成都市在各公交站点以及街道路牌上介绍街道名称来历或者历史名人故事。政府部门还应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大学生生活中普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内涵。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使大学生了解和喜爱民族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比单纯地发布公告严禁大家在外来节日期间聚众狂欢效果会好得多。通过举办讲座来向大学生普及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比如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金沙讲坛》,以及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每周六下午举办的《成都故事》周末讲座,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每次开讲都座无虚席,深受成都市民的喜爱。成都群众艺术馆还曾举办过“人日唐风民俗游”“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同时,还可以借助传媒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各类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生动多彩的画面来展现传统文化的精义,通过民间老艺人的表演及解说,向观众展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纸质媒体则可以细致入微解读艺术作品,提升读者的理解力与文化认同感。这样长期坚持由浅入深、全方位地表现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会乘风破浪、畅行无阻。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向子女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手共进,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会更上一层楼。同时政府部门还应成立社区或者街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各种人文活动,如传统服饰展览、戏曲欣赏以及各种社区文化讲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既提高家长的人文修养,又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子女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疏远了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睁着好奇的双眼注视着与传统文化相冲突的现代文明,古老、宝贵又值得后人学习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正一点点褪去引人注目的光辉。而在这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更大地拓展自己,与时俱进。

(指导教师:牛会娟)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Abstract:Nowadays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prevails in colleges.Taking fifteen colleges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by resorting to questionnaires,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on-the-spot interviews.Based on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the paper then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inadequat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its cau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aim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how to promote and carry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lack;causes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LI Cheng-fei QIJuan WEI Guang-long JIANG Bo CHEN Shao-ju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Sichuan,China)

G642

A

1008-5432(2010)04-0067-02

李程飞 (1987-),男,海南东方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07级学生,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

齐娟 (1987-),女,四川成都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6级学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魏光龙 (1989-),男,山东潍坊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2007级学生,主要从事大气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成都人文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穿过成都去看你
老传统当传承
数看成都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人文绍兴
成都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