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务英语的文化意识培养
2010-10-20谢枝龙
谢枝龙/文
企业商务英语的文化意识培养
谢枝龙/文
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贸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急需大批懂外贸和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开拓市场,同样需要高端的外语商务人才。英语成为交流的正式语言、工作语言,然而与外商交流的时候经常碰到障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意识的薄弱。有许多员工看似滔滔不绝可以流畅地表达,在外国人眼里却成了“没文化”的说英语者,会说英语的“文盲”。
当前中国的英语培养模式
正规大学教育
当前中国的英语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传统的正规的公立学校教育。此类教育过度文本化,缺乏商业意识。学校教育多数以文本和考试为中心,与市场化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一般有三种情况:(1)专业为主,英语为辅:课程设置以专业课程为主,只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英语专业阅读能力的 “经贸文章选读”课程或类似与专业有关的英语阅读课程。这些课程一般课时量很少,不注重学生的口头能力的培养;(2)英语为主,专业为辅:以英语为主的大多数是语言类的专业,开设的涉及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也不多,学生的知识面单一,虽然英语技能很好,但专业基础欠缺;(3)专业和英语同时兼顾,采取这种设置的大多数都是财经类专业,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专业。这里所要研究的是第三种情况。目前此类专业可大致分为两类:拥有专业发展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通称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其课程的开设应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英语课程,包括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英美文化、语言文学知识等课程;2)国际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国际商务文化交流等课程;3)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根据学科的发展特点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关系、国际旅游、国际新闻、国际投资与合作、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对语言知识的培养,对外贸知识的培养都有相关课程,但是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却非常的少,其中的文化交流课程也只是一般的实例,而且是个辅修的课程。这种“英语+商务”的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文化意识缺乏,不少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在踏入工作时都深感交流的困难,而究其原因,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培训学校教育
第二类属于近年兴起的培训类学校。此类教育过度市场化,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过度强调机械训练,忽视人文性和创造性,导致学员在企业上岗后处在文化的缺失点,最终导致对外交流的失败。培训学校过度以商业化为目的,以通过什么考试(托福,GRE,雅思等等)把英语的学习过程“高效化”,压缩学习过程,号称在短时间内掌握美式英语。不可否认培训类学校丰富了我们学习外语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刺激竞争作用,但是培训学校的公司化管理和教学造成培训的功利化,短视化,过度市场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育专家邱耀德谈道:“现在有很多辅导班强调几天之内就能够让你的英语水平提高多少多少,我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在英语学习上我们应该更重视基本功,这是一个长期的努力。现在社会上很多著名的英语专家都开始说什么几天时间就能说出多纯正的英语,其实是有些夸大其词的。这种短期培训形式的出现恰恰反映了现在学生和家长的一种浮躁心态,希望学英语也能速成,这是不正确的。” 而培训学校正是抓住了这个浮躁的心态,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在速成的模式下,要说到文化培养,那就更是遥远了。
何谓文化培养
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它有特殊的行为准则,外国有外国的文化,有外国的行为准则,在商务交流中更能够体现不同文化行为对商务交往的影响。比如在美国,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平等,因此面对明显的地位歧视,美国人会觉得不舒服,除非个人非常有成就。在美国人轻松的非正式礼仪中相对缺少地位歧视,他们希望很快就直呼其名,甚至是刚刚认识的人,非正式礼仪显示友好和热情,来自更正式文化的商务访问者应该知道轻松的交流并不是对你的不尊重。
企业员工的文化培养模式
要培养企业员工的文化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般文化:一般文化指的是要了解外国的一般行为准则,交流方式,文化习俗等等,和中国文化习俗可以比较对照起来研究学习。比如语言交流,用餐,会议,旅游,接触,礼品,谈判,销售等等。比如中国人谈业务总喜欢喝酒抽烟,在饭桌上进行,但是对于美国人,他们则不会喜欢这样的劝酒行为(除非他喜欢喝酒),若是中方坚持,会让对方反感。再比如送礼,美国的商界没有馈赠礼品的文化。如果呈送一件贵重礼品,美国的谈判者会觉得不习惯或者有受贿嫌疑。
(2)商业文化:按照原商业部长胡平同志的话,商业文化是经济和文化结合的产物,大致分为几个内容:一是商品文化,商品作为文化载体。二是商品营销文化,研究顾客和企业之间需求的关系以及商业手段。三是商业环境文化,外部环境对商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四是伦理文化,诚信道德,优质服务。五是新商人文化。实际上就是培育遵纪守法的有文化、有道德、懂行的商人,包括商业企业家和从商人员;六是商业精神。商业精神是商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商业精神把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全体员工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成为员工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最广泛的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所拥有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品牌与信誉、客户、营销网络等核心资源和资本及风险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构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培养须是结合个体企业、地区及国家的文化、产品、管理等等各方面综合形成的。在对外交流发生时,推崇本企业文化必须以尊重对方文化为前提。
文化意识对企业的推销作用
形象在对外贸易中的好坏决定贸易的成败。当然这个形象的好坏,是以对方的行为准则为标准的,所以了解对方文化风俗、培养对方文化意识显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把自己的文化向外推广,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和修养亦可极大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文化意识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到对企业的推销作用。一是个人形象。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紧密相连。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业务水平、沟通能力、行为准则、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甚至仪表等等都是企业信息最具体、最有效的传播媒介。二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商业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是内在素质,第二是外延表象。内在素质主要是指企业精神、营梢策略、经营战略、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外延表象主要指购物环境、商品形象、营销手段、管理水平等等。三是产品形象。良好的国际产品形象应该是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全方位的整体形象。树立国际产品整体形象观念,塑造国际产品良好的整体形象,是企业开展国际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最后是国家形象。名牌企业与国家形象是相互影响的。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促进国家形象的建设,可以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播。同时,国家形象也会影响企业形象。政府形象以及民族文化都会对企业的形象起到一定的制约或者促进作用。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业者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但是无论如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尊重对方文化,从而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贸易往来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双方贸易甚至国家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英语的学习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结合各国文化习俗和特征进行相应的文化意识培养和实践是培养企业从业者和管理者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