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VS任志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2010-10-18冯嘉雪
文 · 本刊记者 冯嘉雪
时寒冰VS任志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文 · 本刊记者 冯嘉雪
双方在数次交锋中都有疏漏之处。同时,两个男人也缺乏应有的气度,每次辩论到最后,都会向对方送上不敬之词。因此,二人离真正的高手还差得很远。相信今后二人的对弈还会继续,希望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成长,他们的对弈也能更加精彩
小潘导火
如同武林高手过招无需亮出武器一样,高明的棋手在对弈时也无需面对棋盘,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副“棋盘”。对弈中,双方只要言明每一步棋的下法,下到一定程度,输赢自见分晓。任志强最初并未想和时寒冰对弈,只是“任大炮”的性格一贯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但他的“帮腔”却招致时寒冰的不满,甚至最后干脆将枪口只对准他一人。
2007年2月8日,潘石屹有感于“高房价”现象,撰写了一篇《年前再谈房价》的博文,总结了影响房价的七个因素。其中列举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房屋供应量相对减少等五个因素均意在言明:房价还有上涨的趋势。
对此,时寒冰在2月15日发表了《潘石屹竟然如此忽悠》一文,在他看来“除了诸如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这些老生常谈,一些因素被他忽悠得实在太不靠谱”。
时寒冰认为,潘石屹在证明房子供应量增加的速度比不上市场需求量增加的速度时,“用数据玩了一个障眼法”,因为土地出让面积永远都是小于销售面积的,“比如,倘若政府出让1万平方米土地给潘石屹先生,他在这1万平方米土地上建造的商品房绝对不可能是平房,都是多层甚至高层住宅楼,房屋建筑面积总和无疑将数倍于1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因此,北京2005年公开出让土地占到当年销售面积的36%,恰恰证明了土地供应的充足而非不足。”
之后,时寒冰又以2005年七部委新政调查组报告证明,“北京开发商手里掌握的土地够用十年”。同时他提出:大量土地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假如依法对闲置超过两年的土地无偿收回,不会有任何开发商再敢囤地,这必然会使房屋的供应量大幅提高,房价也必然应声而落。
时寒冰认为,以潘石屹为代表的开发商维护自身利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忽悠”得太不靠谱。“这警示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房地产领域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防止开发商借助垄断的信息资源混淆视听、拉抬房价。”
看到时寒冰如此应答,潘石屹自然也要加以反驳。但2月16日,时寒冰便迅速回复了《忽悠不忽悠看数据》一文。明确指出,潘石屹所给的数据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数据相差太远。“我不能不佩服潘总的聪明过人,潘总在提到土地出让的数据时,特意强调公开出让土地。众所周知,我国过去除了通过招拍卖挂公开出让的土地,还有通过划拨等其他方式出让的土地,一个“公开”不用“忽悠”就把数据变小了,潘总文笔之老辣令我甚为叹服。”
2007年,中国楼市正处于疯狂上涨的波峰。任何关于房价、买房难的话题都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潘石屹自己送上门,时寒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于是,在2月25日,时又撰写了《呼吁一年不买房》,这一次他没有再引用数据,而是相对感性。
文章一开头,他就写到:“在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无处不在的时代,官商勾结组成了最坚硬和冰冷的利益链条。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不良开发商利用垄断的资源,一遍又一遍地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迫使一个个善良的人沦为可怜的房奴,无奈地忍受残酷的掠夺与可耻的敲诈。”
在时寒冰看来,“房地产绑架了一个民族,绑架了无数人的梦想。”因此,他用了一连穿排比句,呼吁“一年内不买房”。其中,不乏诸多感性语句,如“把愤怒写在脸上,是我们最有效的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时寒冰相信,一年内不买房,会让开发商破产,“除了被当猴耍,我们也有耍猴的权利。让奸诈的开发商和腐败的官员抱着冰凉的水泥柱、光着屁股玩涨价的游戏吧!”……
隔空对弈
眼看小潘招架不住,时寒冰又在文章中不停地指责开发商,任志强终于坐不住了。农历新年刚过,2007年2月26日,任志强就撰写了博文《我替小潘说两句》。文章一上来就对时寒冰最信任的数据进行了反驳。“且不管潘引用的数字是否正确(这并不重要),但政府报告证明,时寒冰的数字是错误的。”
任志强认为,潘时之争其实是数据之争,实质是要证明和解决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是否相适应,供不应求则必然导致房价的上涨。因此,任志强引用政府报告中的数字证明,“这种供不应求的问题过去存在,今天仍然存在。如果今天不能从政府的角度改善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供不应求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由于供不应求而造成的房价上涨因素也会继续存在。”
同时,对于时寒冰指责开发商囤积土地,任志强则解释:出让土地已知的供给量并不能及时形成市场住宅量的供给,也在统计数字与市场实际有效供给之间形成差额。仅从理论上或土地手续办理上来判断供求关系是不够的,还要加上生产周期安排与销售周期安排的时间滞后因素,那么就更突显出土地供给的矛盾了。
时寒冰在《呼吁一年不买房》中反复表达对开发商的愤怒,任志强则评价,这是“无知而形成的愤怒”。“自认为自己在用数字证明市场中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在错误的数字引导下得出官商勾结和开发商利益群体在用供不应求忽悠房价的错误结论。又在这种无知形成的错误结论中失控而疯狂的愤怒,并不但将愤怒写在纸上,还要画在脸上做一张新的画皮。时先生自认为在替民众说话,自认为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但良知并不是用来欺骗民众的;良知不是要用于煽动民众反对政府的;良知不是用于反对市场经济的;也不是用来反对国家的土地出让制度的……”
最后,任志强提出,时寒冰所谓的请教了北京市国土局和相关部门并查阅了大量资料的数据,几乎没有一个是对的。“不是说你所引用的该报表中公布的住宅用地供应量1318公顷的数据是错的,而是你用错了地方,没有对1318公顷土地的分类情况做分析,也同时没有注意看1318公顷允许规划的建筑面积,更不用说你用的2.5或3的容积率计算出的数据错误了。”
同时,任志强还提醒时寒冰注意,良知是要将事实告诉民众,“我想媒体最重要的还是要告诉民众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写者编造的梦幻,更不是用梦幻来制造莫须有的愤怒,并且还要用这种画出来的愤怒污染我们的美好天空,更不要污染中国美好的未来。”
第二天,时寒冰发表了《潘石屹和任志强在恐惧什么?》一文,一上来就指出,任志强指责他“欺骗民众”、“煽动民众反对政府”、“反对市场经济”等,“这些帽子加起来可以让我坐一辈子牢了,任志强先生对一位持不同意见者表现得竟如泼妇骂街一般”。
接下来,他对高房价的罪魁祸首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列举了开发商囤积土地制造“地荒论”、开发商暴利、官商勾结、话语权操纵、投机和富人占有多套住房、开发商绑架银行成其帮凶等八大罪状。
见时寒冰继续痛斥开发商,任志强在2月28日立即发表博文《请时先生对民众认个错》。他表示:“当我用数据来证明了时先生的数据是错误时,时先生显然并不想和我讨论数据的对错,而是想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其他,那么请问:如果你作为论据的数字是错的,还有什么可以支撑你的论点正确呢?在数据的对与错上,请不要再厚着脸皮不肯向民众承认错误了。”
针对时寒冰用八点理由来证明不是供不应求造成的房价上涨,任志强则回应,曾培炎副总理已经代表国务院在北京调研房地产市场之后,明确提出了要增加供给。“如果连国务院都公开表示要增加供给来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时先生还不肯承认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现象吗?同样,如果不增加供给,我仍断言,房价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仍会持续上涨。时先生至少可以在曾副总理的讲话面前认个错了吧!”
难说“再见”
任志强公然要求自己“认错”,这更加激怒了时寒冰,3月1日凌晨5时,他就以《请任志强先生忏悔》一文回击。既然对方在博文中搬出总理,时寒冰也一上来就说,“任志强先生篡改了副总理讲话”。通过新华社的稿件,时寒冰列举曾培炎副总理曾提出“加快户型结构调整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减少被动性住房需求”、“依法查处房地产交易中囤房惜售、哄抬房价、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行为”等。
时寒冰称:“众所周知,许多冷血的开发商最喜欢建大户型、豪华住宅,而反对增加小户型和民众需要的普通商品房供应,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才成为中央领导人都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不得不令开发商捡起自己丢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面对造成的这些问题,任志强先生不仅不羞愧难当,反过来拿这个来忽悠我,以副总理之名压我,让我向民众道歉,其心理素质如此之好世上绝对罕见!”
对于任志强指责他的数据引用问题,时寒冰则再度搬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最原始和明细数据,证明任志强所说的“北京市的建成区容积率也不过0.43”是谎言。此外,住宅土地供应量的总和数倍于开发商们提供的总和这一事实也并非“几个专业术语可以掩盖的”的。
在时寒冰看来,“以民众陌生的术语蒙骗,掩盖自己的问题是开发商的一贯伎俩”。最后他写到:“所谓理越辩越明,真相早晚会大白于天下。”
面对时寒冰的据理力争,任志强在3月2日发表了《疯狂的逻辑》一文,他先回顾了二人争执的原因,在他看来,之前时寒冰一直在试图用数据做支撑来证明“市场中不存在供不应求现象”的论点,但在《呼吁一年不买房》一文之后,对方就不再对相关话题和供不应求是否是促成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讨论了,“此后就从头到尾的放弃了所有的数据观点,用转移视线的方式开骂了,以至于让自己的逻辑也出现了混乱”。
对于“篡改副总理讲话”这一罪名,任志强回应:曾副总理的讲话已公开刊登在各大媒体上,谁也无法篡改。但同时,增加供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请问时先生‘增加有效供给’是否证明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呢?‘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是否证明市场商品住房的供给不足呢?‘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减少被动性住房需求’是否证明市场中的供不应求呢?”
由于时寒冰在每次论辩中都会指责开发商采取欺骗手段、牟取暴利等,因此任志强指出,“真正为开发商努力争取更多暴利的恰恰是时先生这种明知市场中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却告诉政府与民众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只有开发商人为制造出来的供不应求的假象。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至今仍不承认市场中存在这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任志强看来,房价高低不仅涉及到有多少人买得起住房的问题,还要看政府住房社会保障的能力。如果政府有能力保障大多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权利,那么高房价就仅仅与中高收入家庭相关。如果在中国中高收入是个少数群体,那么只要政府保障了多数群体的住房权利,就既不会有社会的不稳定,也不会破环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而对于时寒冰的“忏悔说”,任志强则回击,“要忏悔的也许是因为无知而挑起这场争论的时先生;要忏悔的正是没弄懂数字又偏偏要用数字来做论据的时先生;要忏悔的恰恰是在数字的错误游戏中未能蒙骗民众、把戏被揭穿后又不肯认错的时先生;要忏悔的实在是被愤怒打乱了自己阵脚,最后不得不打击一大片,并变得疯狂而失去了逻辑与文字的严谨性的时先生……”在这篇1万多字的长篇论述末尾,任志强表示,他准备不再与已经失去了理性的时先生对话了,“和这种丧失了良知与理智的人又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和研究的呢!不用再浪费民众的时间了。再见!”
然而一年之后,二人就见面了。
2008年5月25日,时、任等人受上海某电视媒体之邀,参加了《头脑风暴》节目的录制。尽管那期节目的主题并非房价,但从节目录制一开始,会场上的嘉宾便就房价问题争论起来,而二人的观点、辩风也并未改变。
那次节目中,尽管二人的正面交锋有限,但足以加深对彼此的坏印象。事后,时寒冰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人有时候是可以无耻到你不能想象的地步的。”在整篇博文中,时寒冰也不再直呼任志强的名字,而是用“丫”字来代替。
也许正是时寒冰的这种态度,让任志强不得不继续关注他。从2009年10月开始,二人就房价是否推动CPI上涨这一话题,再度展开论战。当然,这一次又是“任大炮”先开炮……
评论:谁更疯狂?
仔细翻阅二人的博客,不难发现,任志强的辩风更有北方男人的特质,逻辑清晰、论证数据充足。相比之下,时寒冰也会引用数据,但在这点上,他显然不如任志强老道,且每次举例也总能被任志强找出破绽。此外,文人出身的时寒冰相对感性,一旦理论、事实论证不起作用,就通过感性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市场是残酷的,时至今日。中国楼市依然一派红火,房价还在上涨,被时寒冰诅咒的开发商依然还在(是否健在尚待考察)。
其实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任志强一向反对不分住房用途和主体而对相关问题“一刀切”,他认为大家所争论的商品房问题其实是少数人的游戏,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普通老百姓喊破嗓子也没用。而时寒冰则认为,低价房和高价房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政府保障性住房提供充足了,所谓的商品房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说到底,时寒冰还是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居者有其屋,但这显然在今天是不现实的。
正如财经专栏作家韩令国所言,“当前房地产与民生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任志强与时寒冰则分别是这两个阶级的代表。”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头脑风暴》节目的主持人袁岳认为,任和时只是各执一理或者说各执一偏而已。“说到底,两个人根本不是在说一回事,可以说是隔空交火,难怪双方都认为对方对于自己的论点不敢回应,或者说不明白,他们对于彼此的指责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本身。”同时,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二人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极端地推崇自己的主张,而不接受对方的任何依据与观点,并且均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不二拥有者”。
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仅有十几年的时间,无论是市场本身还是制度建设都不健全,再加上中国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没有哪个先知能够将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一网打尽”,甚至妄称权威。
但既然是辩论,双方就应该先搞清楚对方的论点、论据,而在这点上,双方在数次交锋中都有疏漏之处。同时,两个男人也缺乏应有的气度,每次辩论到最后,都会向对方送上不敬之词。因此,二人离真正的高手还差得很远。相信今后二人的对弈还会继续,希望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成长,他们的对弈也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