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恭维策略的性别差异

2010-10-17刘彩艳王显志

关键词:恭维性别差异男女

刘彩艳王显志

(1.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河北唐山063004)

基于恭维策略的性别差异

刘彩艳1,2王显志1

(1.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河北唐山063004)

恭维策略;性别差异;社会文化规约

性别差异体现在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恭维语这样高度程式化的礼节性语言中。通过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恭维和不恭维策略,在回应恭维时,倾向于不接受策略;而女性更喜欢使用直接恭维策略,回应恭维时,倾向于直接接受策略。男女恭维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是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交往的润滑剂”的恭维语是社会语言学常见的研究对象。恭维语具有维系和谐社会关系、表达礼貌、交流情感、获得信息等多种社交功能;同时,恭维语也是“社会文化的镜子”(Manes,1983),它能折射出特定社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约。因此,对恭维语的研究在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中一直是热点。本文对汉语语境下男女在恭维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力图找出这些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引导男女更好的语言交流和沟通。

一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研究中主要采用DCT(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收集数据。许多语言学家都论述过DCT问卷收集语料的优点:它使研究者能够控制受试者的地位、权势、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变量,并且它能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需要的语料。本文的DCT问卷采用了Ye(1995)的研究问卷,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适当修改。该问卷中包含16个场景,前8个是关于恭维的场景,后8个是关于恭维回应的场景;16个场景中的恭维话题都是以往研究中被公认为最常见的话题,即外表和表现。同时,为了弥补DCT问卷收集语料的不足,在DCT问卷后本文辅以多项选择问卷,用以收集访谈问题的相关信息。多项选择问卷包含8个问题,这些问题选自史耕山(2008)的研究问卷。之所以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访谈,是为了节省时间,并能对回答DCT问卷者进行访谈,保持收集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根据Wolfson(1988)“亲密的人或陌生人都会使用恭维,但大多数恭维不是发生在他们之间的,而是发生在相对熟悉的人之间。”因此,本研究改变了以往对单一受试群体的静止研究的方法,对唐山某高校年龄处于45-55岁的男女教师各50名和年龄处于19-23岁的男女大学生各50名进行了动态调查研究。这些教师是多年的同事,相对较熟悉,并且有相同的地位、权势关系,其他一些细微的个人差异将忽略。学生是处于第二个学期的一年级新生,他们也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势关系。这样,本文以性别作为变量,年龄作为受试分组的依据,对男女受试者的恭维策略和恭维回应策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最终收回教师组和学生组有效问卷各100份,其中女性各50份,男性各50份。根据Ye(1995)的研究分类标准,将恭维策略分为直接恭维、间接恭维、不恭维和不反应四种策略。根据史耕山(2008)的研究分类,将恭维回应策略分为直接接受、间接接受、不接受和不反映四种策略。把恭维和恭维策略分类后,以性别为自变量,恭维策略和恭维回应策略为因变量用SPSS统计软件的Chi-square作了检验分析,看教师组男女和学生组男女在恭维策略和回应策略上是否都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 研究结果

1 教师组

在恭维策略的使用上,教师组男女受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男女教师恭维语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况

表1中Chi-square的检验结果为X2=87.439>7.815,p =0.000<0.05。说明在整体上来说,性别因素在教师组男性和女性恭维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显著的作用。男性多使用间接恭维和不反映策略,而女性多使用直接恭维策略。这一结果和访谈问卷的结果是一致的。访谈问卷中51%的女教师选择直接恭维策略,而27.3%的男教师选择直接恭维策略,18.2%的男教师选择间接恭维策略。

在恭维回应策略的使用上,教师组男女受试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和女教师相比,男教师使用更多的不接受策略来回应恭维,而女教师使用更多的直接接受策略回应恭维。表2中Chi-square的检验结果为X2= 42.470>7.815,p=0.000<0.05。这说明在恭维回应策略的选择上,男女教师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访谈问卷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结果,42.4%的男教师选择不接受策略,82.5%的女教师选择直接接受策略回应恭维。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教师恭维回应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况

2 学生组

总体上来看,男女学生的恭维策略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学生恭维语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况

尽管直接恭维策略是男女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但女生直接恭维策略的使用频率要比男生高许多。这个结果也体现在访谈问卷的数据中,54%的男生和66%的女生选择直接恭维策略。此外,男生的间接恭维策略和不反应策略比女生使用的多。表3中Chi-square的检验结果为X2=14.120>7.815,p=0.003<0.05,说明男女学生在恭维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4中是男女学生恭维回应策略的使用情况,如表:

表4 男女学生恭维回应策略使用的百分比情况

男女学生在恭维回应策略的选择上,Chi-square的检验结果为X2=18.511>7.815,p=0.000<0.05,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在回应恭维时,男生和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直接接受策略,但女生比男生使用的频率高。这个结果也体现在访谈问卷的数据中,56%的男生和66%的女生选择直接接受策略。此外,男生比女生使用更多的间接接受和不接受策略。

三 讨论与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教师组和学生组在恭维策略的使用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来说,男性更多的使用间接恭维策略和不反应策略,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恭维策略。在回应恭维时,男性使用更多的不接受策略或间接接受策略,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接受策略。许多人认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世界范围的妇女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往研究中所证实的恭维策略性别差异会减弱甚至消失,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但为什么差异还如此明显呢?

正如美国学者Wolfson(1984)所言“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在人们所用语言形式和社会礼节的表层结构下,暗含着说话者价值体系的大量信息”。研究中男女体现在语言形式上的恭维策略的差异同样表明男女深受中国文化价值观及其由这种价值观影响形成的“性别原型”的影响。“性别”(gender)是指体现在男女心理、社会、文化认识等方面的不同(Giddens,1989)。不同的文化中,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得体行为的期望,即“性别原型”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因此,可以说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镜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文化规约影响语言的使用。中国社会文化规约期望男性表现出他们的男子气、权势和力量;而期望女性表现出她们的女子气、顺从和礼貌。这一点表现在恭维语的使用上即男性高频率的使用间接恭维和不接受策略来显示他们的权威和气势;而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恭维和直接接受策略来表现她们的礼貌和温顺。

虽然总的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仍然占统治地位,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多少也对汉语恭维策略的使用产生了一些影响。如男教师虽然不接受策略使用频率很高,但他们并不像在以往研究中描述的那样直接拒绝恭维,而是使用相对缓和的语言形式。例如,偏离话题,像“我是老黄瓜刷绿漆”或用习惯俗语像“侥幸,侥幸,其实也没什么”来回应对外表和表现的恭维。男学生和男教师相比较,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更明显,他们使用了更多的直接恭维和直接接受策略。此外,学生组的显著性别差异也由于男女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很浪漫,对异性很敏感,这种心理因素使他/她们很在意对方的评价,因此她们在言语交际中或多或少的“表现性别(doing gender)”(West&Zimmerman,1991)。

四 结语

通过对恭维策略性别差异的研究,我们知道,性别(gender)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它会体现在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语言的使用上。因此,应动态地而不是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性别。掌握了这一点,就有利于男女语言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1] Giddens,A.Sociology[M].Cambridge:Polity,1989.

[2] Manes,J.Compliments:A mirror of cultural value.In N.Wolfson&E.Judd,(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 y,MA:Newbury House,1983.

[3] West,C&D.Zimmerman.Doing Gneder.In Judith Lorber and Susan A.Farrell(ed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London: Sage,1991.

[4] Wolfson,N.Pretty is as pretty does:A speech act view of sex roles[J].Applied Linguistics,Vol.5(3),1984.

[5] Wolfson,N.The Bulge:A Theory of Speech Behavior and Social (ed.).,Second Language Discourse:A Textbook

of Current Research.Norwood,NJ:Ablez,1988.

[6] Ye,Lei.Complimenting in mandarin Chinese.In Kasper,G. (ed.).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1995.

[7] 李经纬.语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解释[J].山东外语教学,1998(3):12-16.

[8] 史耕山.汉语称赞语中的性别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 宋海燕.性别原型及其在两性言语交际能力中的反映[J].外国语,1998(2):58-63.

[10] 魏耀章.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1):1-4.

Key words:complimenting strategy;gender difference;social cultural norms

Abstract: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are common,especially in such highly formulated speech act as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Study shows that men use more Implicit compliment and No Response strategies,in replying to compliments,they prefer to use Non-acceptance strategy;while women use more Explicit Compliment strategy,they prefer to use Direct Acceptance strategy to respond to compliments.These differences are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 norms they value.

A Gender Difference Study on Compliment Strategies

LIU Cai-yan1,2,WANG Xian-zhi1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2.English Section,Tangsh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H 319.9

A

1673-2804(2010)06-0202-03

2009-01-10

猜你喜欢

恭维性别差异男女
男女有别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