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自我控制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2010-10-17罗渝川邓雪梅
罗渝川,邓雪梅
(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2.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国内外自我控制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罗渝川1,邓雪梅2
(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2.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监控
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心理功能,是自我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来介绍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自我控制研究的发展提供基础,为自我控制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心理功能,是自我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我控制在人的生活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已经对它作了大量的研究,那么我们就首先从自我控制这个概念的界定开始,来看看国内外的对于这方面做了哪些研究。
一 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
在概念的界定上, “自我控制”有三个类似的表述: self-control、self-regulation和self-monitoring。
“self-control”即自我控制,与“action control”等效。国内外已有很多心理学家对其作出了自己的界定[1,2]。Kopp[3]给出了比较完整的定义,他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可分为引发或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行为计划和完成行为计划等五个特定的行为。
“self-regulation”在国内将其翻译为“自我监控”[4],张文新[5]认为:自我监控是指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而自我控制则是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发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自我控制多偏向于对自身行为的限制,而自我监控不仅仅有对消极行为的限制,同时还有对积极行为的促进与激励,是一种包含了认识成分的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过程。
“self-monitoring”国内外普遍将其翻译为“自我监督”。是指人们对自身的控制行为进行了解,以减少现实与目标差距的行为。它仅仅是自我控制的一个环节而已[6]。
因而,自我控制的表述应为“self-control”,是指个体自主调节制止消极行为出现的过程。
二 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1 自我控制的机制
对于自我控制机制的观点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情绪说:Taylor和Schneider(1989)[7]认为对未来事件想象的唤起,能作为合适控制情绪的手段变化或维持情绪可能是行为控制的机制。情绪虽然可以调节人们的行为,但情绪往往是随着认知与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要想把它单独作为自我控制的动力与机制还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说:Kofta,Weary和Sedek(1995)[8]认为控制产生于需要,他们归纳出了四种主要需要,并认为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承,构成平衡的关系;好的需要必须四种需要协调进行。他们的理论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他们在对需要的归纳过程中,忽略了人必须与外界环境要求协调一致。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理论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自我意识说:Caver和Scheiner(1989)[9]认为人通过自我意识感知到差别并试图减小差别从而实现自我控制。此观点虽然看到了行为控制与目标相互平衡的重要性,但由于自我意识的概念相当宽泛,包含了许多方面。而此却仅仅把自我意识作为自我控制的一个手段而已。因而也是不全面的。
启动假设:Metcalfe和Mischel(1999)[10]认为:个体中存在以情绪为基础促进人们去行动的热系统和以认识为基础抑制人们去行动的冷系统,个体启动不同的系统,抵制诱惑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这个理论的提出侧重于在不同的情景中探讨控制技术,但是它并不可以对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做出很好的解释。
能量耗竭理论,Muraven和Baumeister(2000) 认为:如果一个人有限的资源被耗尽,随后的自我控制努力将会被损害,就如同人的肌肉在长期用力的情况下会感到酸痛的道理一样。这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人在疲劳的情况下自我控制会下降的情况以及人在疲劳时努力的效果会降低。但是它却没有办法解释人为什么会能量不足,也没有办法解释人为什么有的时候不自我控制。
国内外虽然已经对于自我控制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依然没有一个能对自我控制进行完善、全面解释的理论,因而对于自我控制的机制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努力的方面。
2 自我控制的结构
关于自我控制的心理模型,有不少的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把自我控制的心理要素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12]:
目标的设定 (goal-directed):是自我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直接指向行为本身,帮助建立自我控制的标准。
自我监督 (self-monitoring):是对控制行为进行了解,以减少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自我反馈 (self-feedback)与评价 (self-evaluation):是指人们把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作为行为调整的一个参考。
行为矫正 (self-correcting):在人们的行为偏离目标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来更正自己的行为或者对标准进行重新制定。
3 自我控制的实践研究
在国内外大量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研究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控制。
在儿童自我控制的研究方面:为研究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与发展,西方心理学家从冲动性入手,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动作和运动的控制、认知活动的控制、情绪情感的控制。在动作和运动的控制方面,研究者发现,儿童在抑制行动上还存在困难,但从三岁两个月到四岁十一个月,儿童对行动的抑制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Mille,Shelton,Flavell,1970)。在认知活动的自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成人对其自我概念施加影响而实现。在儿童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方面,西方心理学家作了许多研究,如Mischel等人设计了“延迟满足”的实验。结果发现:(1)对于学前儿童,抵制眼前奖励的诱惑而有耐心地等待是相当困难的;(2)学龄前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逐渐提高,10—12岁的儿童就表现出很强的等待延迟奖励的意愿。一般有自控能力的儿童和能延迟满足的儿童相对地比较成熟,有责任感,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遵守规则。[13]
通过对儿童自我控制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14]:(1)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2)儿童的自我控制特征不仅与父母控制模式的性质有关,同时还与如家庭内部的心理环境及儿童的某些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3)成人及时不断的言语指导有助于儿童运动控制水平的发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自我言语的指导作用增强,但其影响力达不到成人指导言语的水平;(4)社会模仿、物质诱因等皆对儿童的自我控制存在影响
关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控制的研究,到了90年代,Zimmerman综合了各个学派关于自主学习的观点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理论框架,以后的自主学习的研究多是以他的理论构建基础上为理论指导的。[15,16]
表1 自主学习研究框架
三 自我控制研究中有待完善的领域
从前面关于自我控制研究的论述中我们发现,自我控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包含了诸多心理过程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它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还多局限在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研究以及学生学习自控的范围里。并没有将自我控制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到人们的工作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这不能不说是自我控制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遗憾。这也是有待今后自我控制的研究者们应当深入研究和亟待完善的领域。
[1] 朱智贤.心理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黄希庭心理学论文选[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Koop.C.B(1982)Antecedengts of self-regulation: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8(2):199-214.
[4] 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 张文新.儿童社会化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16]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成都:西南师范大学.
[7] Taylor,S.E.,&Schneider,S.K(1989).Coping and the simulation of events.Social Cognition.7(2):174-194.
[8] Kofta,M.,Weary,G.&Sedek,G..(1995).Personal control in action:cognition and motivational mechanisms.New York:Plenum press..
[9] 17.Caver,C.S.,&Scheiner,M.F(1990).Origins and function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A control-process view.Psychological Review,97(1):19-35.
[10] ,J.&Mischel,W(1999).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gratification:dynamics of willpower.Psychological Review.106(1):3-19.
[11] Muraven,M.&Baumeister,R.F, (2000).Self-regulation and deple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does self-control resemble a muscle.Psychological Bulletin.126(2)247-259.
[13] 杨慧芳,刘金花.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研究评述[J].家庭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7(1).
[14] 宋辉,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6.
[15] Schunk,K.,Zmmerman,B.J.,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4.
[16] 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4:12-16.
Key words:self-control;self-monitoring;self-regulation
Abstract:Self-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unction that people adapt to the society,and also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lf.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and th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ed research,we will introduce the study by two perspectives,which the distinguish of concept of self-control and theory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self-control,and prospect the trend in the future.
更正
由于工作疏忽,本刊2010年第4期目次页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河北省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作者“徐晓峰”应为“许晓峰”,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本刊2010年第4期所载《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一文,作者陶全胜的单位应为“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特此更正!
本刊编辑部
Research Results and Trends of Self-control
LUO Yu-chuan1,DENG Xue-mei2
(1.China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Guanghan Sichuan 618307,China;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B 848.4
A
1673-2804(2010)06-0005-03
2009-11-19
民航总局项目2006RKXZ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