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互换与人民币国际化比较分析

2010-10-17王秀兰马涵彬

对外经贸 2010年3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储备国际化

王秀兰 马涵彬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2.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自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4个月内先后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由此引发大量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与思考。然而,人民币互换不完全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人民币互换到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货币互换的概念

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

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两国(或地区)承诺一定的货币互换额度,通过互换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国(或地区)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可起到进一步增加进口对方商品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双方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费用的作用,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二、人民币互换进程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正式开始了人民币互换的进程(如表1)。

表1 中国已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

资料来源:网易财经网(money.163.com)

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促进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进行了磋商,而此前中俄已进行为期5年关于边境贸易采用本币结算的尝试。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向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该项协议旨在向两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自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与其他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为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协助双方银行增加流动资金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200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实施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在不到两个月之后,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已与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中国人民银行称,此次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视作是与东盟货物贸易结算试点“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项举措”,其签署主要是为了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以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官方资料显示,马来西亚目前已是中国内地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的双边贸易额为534.7亿美元。与双边贸易额相比较,此次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并不小。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与阿根廷央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2009年12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地区)货币当局签署的第六个货币互换协议,也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规模最大的金融交易。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行使计价、结算和储备的功能。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也是最基本的,就是人民币能够自由跨越国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实现自由兑换;第二,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广泛地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第三,人民币能够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这三个方面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

四、人民币互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比较

1.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虽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兑换,但是因为前提是必须要有合同单据作为凭证才能通过银行进行兑换,并且还受到限额的控制,而且最主要的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仍然还受到严格管制,所以这种兑换还不能算是完全的自由兑换。反观世界公认的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和日元,它们早已经实现了完全兑换,因为不实现自由兑换,其他国家就无法顺利地用其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我国与一些国家(地区)签定了货币互换协议,使外国(地区)获得了大量的人民币,表面上造成了政府间已实现自由兑换,企业可以通过国家(地区)间接获得人民币,从而人民币已实现自由兑换的假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货币互换的真实运行机制是外国央行通过互换得到人民币,再将人民币注入其金融机构,使其国家的企业能够直接借到人民币用于支付对我国的债务和购买我国的商品。其实质还是为了促进贸易的持续稳定,加速贸易的复苏,作用点是在经常项目上。而现在互换货币国家的企业只能在协议的额度范围内,在有合同单据的情况下才能换得人民币进行经常项目下的贸易,仍然无法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得到人民币,也无法对我国进行资本项目的投资。

由此可见,货币互换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人民币自由兑换并没有得以实现,因此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

2.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其他国家也广泛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虽然人民币在我国的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挥了一定的结算功能,但是规模和范围非常有限。而世界公认的国际结算货币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均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结算功能。人民币暂时并没有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即使是与我国有关的贸易,基本上也都是先换成美元再进行交易,所以人民币还不能算作是国际结算货币。

货币互换协议的签定,虽然使人民币在越来越多的双边贸易中充当了结算货币,但这仅仅是因为签约国为了方便与我国进行贸易往来,而且也只在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中使用,并没有在其与别国的贸易往来中使用,因此人民币还不能算是国际货币。再者,虽然签定了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但是针对于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总额来说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不符合国际结算货币的标准,算不上国际货币。迄今为止,人民币最多只能算作是区域内结算货币,离国际结算货币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货币互换虽然间接地提高了人民币的地位,但是作用非常有限,其目的也主要是促进贸易,并不是为了让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所以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

3.人民币成为各国储备货币

人民币作为各国的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重要标志。通常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针对以上几个原因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差距的;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币值还不够稳定;虽然我国的贸易额很大,但是绝大多数结算都是用美元,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额度都非常小,不符合国际选用人民币做储备货币的标准。而且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到总储备额的68%,欧元占到13%,日元占到5%,而人民币只在极少数国家的储备货币份额中占到极少的一部分,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标准差距甚远。

货币互换协议的签定,虽然表明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提高,甚至一些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货币,但是这些国家只是极少数,不具有代表性。而且,人民币地位的提高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与我国签定互换协议的国家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扭转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贸易下滑趋势,为了摆脱流动性困扰。并不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币值已经非常稳定且有强大的号召力而使其他国家特意通过互换协议换得人民币用作储备之用。

互换协议并不能体现出人民币已经成为储备货币,因此也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人民币虽然参与了大量的货币互换,但离国际货币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要选择一条“区域化—亚洲化—国际化”的道路来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人民币区域化

人民币区域化应该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经贸往来规模的迅速扩大而进一步强化,从在边境贸易中履行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基本功能起步,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规模和信用度,进而转为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履行结算职能,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积累条件,促使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贸易中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

2.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的领域不仅限于中国及周边区域范围内,而必须与我国的经济扩张相适应,积极“走出去”。在这个层次上,日元的国际化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一方面发展国民经济,确保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从根本上支撑人民币亚洲化乃至国际化的战略;另一方面,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汇率,对外联合浮动,时机成熟后,可以用强势的人民币替代其他的货币或以人民币为主导创造单一货币实现货币统一。

3.人民币国际化

最终,人民币要走出中国周边国家和亚洲区域性限制,在广泛的全球范围内以较大的规模进行国际间的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资本项目全面开放、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人民币资产的直接对外投资等方式来实现国际化。

[1]周念利,沈铭辉.从货币互换角度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J].国际融资,2009(3).

[2]刘永刚.从计价货币到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第一步[J].中国经济周刊,2009(27).

[3]余海萍.从三大货币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科教文汇,2009(6).

[4]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9(5-6).

[5]马韧韬,周永坤.货币互换:参与国际金融救援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工具[J].中国金融,2009(4).

[6]魏胜.货币互换等于人民币国际化吗[J].现代商业,2009(17).

[7]戴鸿广,李万业,蒋琳.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学理论,2009(13).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银行储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