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库
2010-10-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景兴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景兴明
1 研究背景
从1946年美国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算起,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这期间,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了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不断地投入尽可能多的资金,然而结果并不总是让人满意。例如“索罗悖论”指出,企业IT投资难以在财务报表中看到与之相适应的产出。同时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IT投入几乎难以和企业收入建立相关的联系,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的ERP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人们开始了对信息化建设绩效的关注。企业认识到盲目的信息化投入,不仅仅是带来资金和时间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让他们减少了企业效益,丧失了行业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人们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人们更多地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在评价中根据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将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这类方法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DEA方法等。这类评价方法在收集数据上往往遇到较多的麻烦,但是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使复杂的系统整体分解清晰,把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化为多层次、单目标的两两对比,然后只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用一般的系统分析方法很难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定量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化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模糊综合评估法运用模糊集理论对某一考核系统进行评估。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对评估系统加以综合量化的计算,从而形成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评估数据。主成份分析法是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份分析是通过一种降维的方法进行数据简化,从较多的指标中找出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使这些综合性指标尽可能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并且指标之间互不相关。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是按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同类型单位进行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是非参数的统计分析。采用DEA方法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能够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表1 评价指标库
3 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库
评价指标是评价模型的骨架,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决定评价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不同的信息化评价方法,对指标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通常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评价方法。如果能够根据评价方法的特点,为其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再将所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指标体系库,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指标库。
表1是笔者根据信息化评价中所常用的四种评价方法而建立的一个简单的评价指标库。要想建立一个完整而标准的指标库,需要让评价指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另外,不同的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是不同的,当有新的指标加入时,原有的指标在权重上应作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合理评价的效果。
指标说明如下:
一级指标是基础设施类指标,它概括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指标内容如下:
a1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台数、a2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a3企业上一年度IT类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a4企业局域网建设水平、a5企业连入互联网情况及接口水平以及企业网址建设水平、a6能使用全企业范围数据的员工比重、a7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a8基础标准规范程度、a9信息化重视度、a10信息化项目计划程度等指标。
二级指标是管理应用类指标,它代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能力,这类指标包括:b1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的应用水平、b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水平、b3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b4库存所占资金减少量、b5电子商务交易费用节约程度、b6流程连续程度、b7企业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比重、b8企业计算机辅助人事管理比重、b9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比重、b10企业计算机辅助工控管理比重、b11企业计算机辅助供销管理比重、b12企业计算机辅助库存管理比重、b13企业计算机辅助节能管理比重、b14企业计算机辅助客户管理比重等。
三级指标是企业信息化集成优化级指标,它代表企业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调配各种资源,优化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能力。这类指标包括:c1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c2供应链管理水平、c3与合作伙伴系统的衔接能力、c4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c5员工创新能力水平、c6企业社会资本关系水平、c7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c8信息集成,即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c9过程集成,即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c10用户集成,即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之间的集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等。
4 建立指标库的意义
(1)各类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基本勾勒出企业信息化诸要素的概貌,对于了解企业信息化进行情况,提供了基本的数据采集和评价框架。(2)指标方案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面向技术应用的,另一大类是面向基础管理的。指标库中的指标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能够全面的反应企业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化评价能够更加客观。(3)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不光为企业显现能见的会计价值,而且可以显现从会计报表中反映不出来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企业系统地发掘这些效益,让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4)指标库的建立为信息化绩效评价提供了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在信息化评价过程中重要指标的遗漏。指标库中的指标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而设计,具有针对性。
5 对建立指标库问题的展望
首先, 指标库中的指标,需要根据评价方法确定各自的权重,以使合理真实地进行评价。权重的确定过程,同时也是对指标库指标的检验过程。
其次,组织信息化评价方案将具有发展性。制订切合各类组织实际的、整体性强的信息化评价方案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和不断的演进。指标库的建立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特性。
此外, 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要不断地动态更新调整, 必须及时加入新指标、淘汰过时的指标, 使指标体系具有扩展性。
[1]左美云等.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管理学报[J].2005.3.
[2]吕新奎.中国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电子科技导报,1998(6):2-3.
[3]李潇潇.国内组织信息化评价方法现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
[4]蔡冬松.基于DEA分析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
[5]Bertrand Rine,Kevin J.Smith.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al banks:Evidence from Switzerland.Elsevier,2002.3
[6]Scngupta J K.Transformations in stochastic DEA models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0(46):1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