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要提倡务实精神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
2010-10-16刘燕玲
■本刊特约记者 刘燕玲
发展中医药要提倡务实精神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
■本刊特约记者 刘燕玲
陈可冀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者及开拓者,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现代化。最近,陈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中国现代中药》记者的采访,就中医药事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
陈可冀院士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提出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的基本任务,我认为提得非常好、很全面。我们既要继承,也要创新,还要力争走在国际前列。《纲要》中还提到中医药创新与发展面临三项挑战: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够强;现代产业基础不强,缺乏优质高效产品;在理论上现代科学基础薄弱。所以,我们实在必须在以往的基础上跑步前进。”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其战略目标在于:构筑国家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制定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新产品;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中药产业。其中,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优势的基础上,以创新为核心,研发出疗效好、安全性好的中药产品,以提高疗效,服务于人类,是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具有标志性的目标之一。
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涉及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包括药材资源现代化、工艺技术现代化、质量控制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疗效评价现代化、中药理论现代化和中药产业管理现代化等多个方面。而疗效评价现代化是这个系统工程中至为关键的方面,疗效评价如果不合理、有水分,就谈不上现代化,更谈不上国际化。近些年来一些中成药品种在疗效评价中的一些假阴性/假阳性情况,疗效不实,形成一些“业外指责,业内埋怨”,“业外期盼,业内有责任”的严峻状况。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正确和合理评价之所以重要,是涉及科学传承中医药优秀临床实践经验及精神层面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传承问题,也是涉及到探索和建立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临床评价参照系的问题。
中药疗效要经得起他人重复,首先要符合“四性”,即合理性、重复性、随机性及有代表性。其疗效评估应有中西医理论思维、病证结合特点、主客观指标误差小等要求。我国中药疗效评估目前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较以往已有进步,但上市后药物的进一步临床再评估还很不够,这可能也与投入不足有关。
陈院士强调: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生药、中药饮片质量,炮制和加工,调配与制剂工艺技术,有效材料和有效部位、有效成分鉴定,复方机理等问题,都不可忽视;安全性问题,更应得到重视。现在中药间及中西药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进展不大,应当加强;中药毒理学学科也相应应当扶持发展。这里实际涉及创新平台建设,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植,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医药理论研究及国际合作等项工作的开展。
针对当前现实问题,陈可冀院士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社保药物的分批抽检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第一批抽检结果显示有些品种的批次不符合标准,很有警示意义,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应在有条件的研究单位组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心,对常用中药间、中西药间,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伍用频次高的药物进行研究,提出规范性意见,供医生参考;要进行中药企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创新,目前中药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缺乏优质高效产品研发能力,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制约较大,应创新投资、融资的模式,壮大中药企业;做好西医师应用中成药的引导,西医喜欢开中成药、用得多,是对中医药的信任,不必有顾虑,应做一些引导合理应用的辅导,促进中西医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