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
——青春澎湃的舞台
2010-10-14王佳玉
文/王佳玉
大运会
——青春澎湃的舞台
文/王佳玉
2001年,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首都北京揭幕,时隔十年,年轻的深圳又将再次迎来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会之于中国的独特渊源再也无法让人忽视。
世界大运会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20年代初,国际大学生组织就已开始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23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次年举行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华沙举行,当时只设置了田径、游泳和击剑3个比赛项目。此后,运动会不定期举办,至1939年共举办了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动会被迫中断,1947年恢复举行。1949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正式成立,并开始考虑大学生体育运动统一的可能性。但从1951年起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分裂成东西方两个运动会,西方的名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的叫“青年学生运动会”或“青年友好运动会”。两个阵营各自组织和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经与会3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
经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有关国家、地区的大学生体育组织协调努力,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当时设置了9个大项,即田径、体操、游泳、跳水、击剑、水球、网球、排球和篮球,规定参赛选手只限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不超过两年的选手,每两年举办一届。此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才算真正走上正轨,一跃成为影响深远的全球青年的体育盛会。1960年,仿奥运会赛制,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从1981年起,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与冬季运动会统一定在同一年举行。
中国与大运会渊源殊深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与新中国竞技体育的独特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抚今追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悉尼奥运中国健儿所以能夺二十八金,居金牌榜第三位,也可以说是拜世界大运会之赐,这在某种意义上当不为过。因为大运会是新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入世界的门坎,亦可以说是新中国竞技体育之摇篮。
新中国成立前17年,百业初兴,体育整体实力尚弱,只在乒乓、羽球等个别小球项目逞强。及至“文革”,万物尽摧,本已稚嫩的体育雪上加霜;加之当时的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大赛参赛席次皆由台湾占据,祖国大陆体育健儿竟无综合性大赛的综合性世界舞台可一试锋芒。
1975年,第十四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表大会首先包容了新中国,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当时第二大综合性世界大赛,大运会最先向新中国张开欢迎的臂膀。历经两年精心准备,1977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索菲亚第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51人的中国代表团拿到一银三铜,列参赛各国家与地区的第二十一位,这可以视为新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的起点。
自此,大运会就为中国竞技体育起了“卧薪尝胆,休养生聚”之作用,可以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个摇篮。中国代表团能够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其实也得益于从1977年开始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演兵场,中国许多体育明星都是从世界大运会起步和成名的。中国参加了此后全部大运会,充分利用这对中国来说唯一的世界综合性大赛舞台,磨砺队伍,中国女排正是在1981年第十一届大运会夺冠,实现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零的突破”,军心大振,从而在同年稍晚举行的世界杯赛再夺锦标,大运会成为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催生温床。通过大运会,中国还培养出包括“跳水皇后”陈肖霞、“体操王子”李宁、“三级跳远之王”邹振先在内的一批世界明星,缔造了诸如打破世界纪录的众多佳绩,令国际奥委会对祖国大陆刮目相看。
世界大运会也忠实记录了中国体育崛起的脚步:从中国首次派团参赛的第九届大运会寸金不得;到第十届大运会“点的突破”(陈肖霞夺得女子跳台金牌),进入“以点带面”阶段;再到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84年洛杉矶奥运)夺得15枚金牌、列参赛各国家与地区第四位,标志中国竞技体育到了“收获期”,大运会完成了对中国竞技体育“促长催熟”的历史作用。
大运会并未就此“功成身退”——2001年举办大运会的殊荣降落北京,作为新世纪的首个大运会,北京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向世界证实了它雄厚的实力。在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体育健儿在此届世界大运会上共夺得54枚金牌、25枚银牌、24枚铜牌,奖牌数达到了103枚,成功登顶。同时,这届世界大运会也以出色的组织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而载入史册,收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宣传效果。之后,哈尔滨和深圳又紧随北京的步伐,成功申办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不用再赘言其他,中国体育界有足够多的深情来凝望2011世界大运会,并决心以成功主办“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大运会”来回馈世界。
大运会成就多少英雄
大运会是充满着传奇的赛场,刘翔、姚明都是从大运起飞,美国的短跑巨星阿甘也在大运会上面先尝到甜头。这些被大运会成就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在不停地书写着大运会的传奇篇章。
1 琼·波迪琼
法国人琼-波迪琼生于1889年,是一位化学工程师。他的出现让在迷茫中摸索前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终于遇到了一位领航人。作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密友,琼·波迪琼被认为是国际大学生运动的创始人。由于他的巨大热情,法国多尔港大学生体育综合设施于1923年揭幕。同年,第一次大学生运动会在这里举行,参赛者中不乏外国学生,国与国的界限终于被青春与激情冲破。体育的号召力是巨大的。一些国家的大学生第二年又在华沙举行体育比赛,项目有男子田径、游泳和欧洲人视为高雅运动的击剑。
二次世界大战后,琼·波迪琼再次倡议举办大学生运动会。38个国家的大学生青年的代表1957年又在巴黎欢聚一堂,这次运动会成了以后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前奏。在巴黎运动会期间,与会代表经协商提出,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性的大学生夏季和冬季运动会,并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不久即宣布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诞生,生日是1959年8月27日,出生地为意大利的都灵。
2 施莱默
来自卢森堡的施莱默博士是FISU历史上第一位掌门人(1949年~1961年),他出生于1907年,是著名的学者,外科及数学博士。他的魅力在于了解运动的真谛,1961年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大运会的开幕式上,他说:“大运会是友谊的盛会。这种友谊不是来自于对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歧视,它是真切地建立在理解和相互尊重,尊重他人信仰和意见的人类的友谊,这种友谊并非把人类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而是寻找把他们团结起来的途径,远远高于要分裂他们的任何事物。”正是在施莱默的手中,大运会呱呱坠地。
3 内比奥罗
施莱默离开FISU后,是内比奥罗将大运会和国际大体联带入了现代化运作模式,1961年,来自都灵市正值36岁的内比奥罗被提名并当选为FISU的第二任掌门。1992年11月份,在内比奥罗的手中,FISU大厦在布鲁塞尔落成,它是FISU的象征,在内比奥罗的年代,电视和市场运作权允许将国际性体育运动组织的管理职业化。
内比奥罗被认为是世界体坛的铁腕人物之一,除了身为FISU主席外,他还连续18年担任国际田联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他还帮助家乡都灵获得了2006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4 乔治·基里安
如果说中国人对国际奥委会的萨马拉奇感情深厚的话,那么基里安在深圳人民心目中就如同萨翁一样。1999年,当时75岁的美国人基里安接过内比奥罗的岗位,就任FISU掌门人。时至今日,基里安已经85岁高龄了,可是他还是工作在一线,在2009年的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上,深圳人的老朋友亲自把大运会旗交到了王荣手中。
5 米克·奥斯汀
从1955年到1973年,米克·奥斯汀一直是FISU的秘书长,作为一位医学博士和比利时卢万大学教授,他创立了FISU日常管理的主要方法,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6 迈克尔·约翰逊
在奥运会历史上,只有一人曾在一届奥运会包揽男子200米和400米跑的两枚金牌,他就是迈克尔·约翰逊。作为美国现代短跑的巨星级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参加过1989年的德国杜伊斯堡大运会,当然是冠军。此后在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拉大和2000年悉尼,阿甘一口气拿下五枚奥运金牌。
7 迈克·鲍威尔
鲍威尔1963年11月10日出生于美国的费拉德尔菲亚。他从小喜爱体育运动,高中时期曾是校篮球队队员,后来改练跳远。1991年他以8.95米的成绩打破了比蒙保持了近23年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他之所以能够打破比蒙创造的“神话般的世界纪录”,是因为他的助跑速度和腾起高度都超过了比蒙。1991年鲍威尔被国际田联评选为“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同年他还获得美国“沙利文奖”。鲍威尔的起飞也是从大运会开始,1987年他以8.27米的成绩获得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运会的跳远冠军。
8 刘翔
刘翔是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唯一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可你知道刘翔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是什么时候拿的吗?那就是2001年8月28日,刘翔在北京大运会上以13秒33的成绩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拿下中国代表团的首枚田径金牌。从此,“中国翔”登上世界舞台,先后获得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可以说,大运会是刘翔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重的“脚印”。
9 姚明
姚明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盖帽——2001年北京大运会上,中美男篮半决赛必然是候选。比赛行将结束时,美国队以82∶83落后一分,美国快攻篮下,全场的观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姚明此时挺身而出,高高跃起,半空一个“大帽儿”狠狠扇了下去。这个“大帽儿”砸碎了大运会男篮“美国不败”的神话,把中国队送进了决赛圈。而姚明也在拿到大运会银牌后,第二年前往美国NBA发展,当选状元秀。10 让-隆戈
今年50岁的隆戈参加过7次奥运会,是法国自行车传奇人物,她曾经称霸世界自行车女子公路和个人计时赛长达15年,拿到的世锦赛冠军不计其数;在她43岁的时候,她依然能在个人计时赛上笑傲车坛。隆戈的起步同样是大运会,1983年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她拿下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20 梦之队
1992年美国男篮梦之队征战巴塞罗那之前,其实NBA的巨星们早已经历过大运会的洗礼了,“大鸟”拉里·伯德、查尔斯·巴克利、“邮差”卡尔·马龙,这些被中国球迷所熟悉的NBA50巨星,都在加入NBA之前参加过世界大运会。1995年,大运会在日本福冈举行,美国队派出了征战大运会历史的最强阵容。
12 李宁
大运会比奥运会更早向中国张开怀抱,1981年,中国派队参加了第11届罗马尼亚大学生运动会。其中,李宁一人就囊括了大运会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和个人全能第五名,一举成名,成为举世闻名的“体操王子”。
13 邹振先
中国的“三级跳远之王”邹振先和李宁同时在罗马
尼亚闯出名号,1981年7月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他以17米3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大会纪录和亚洲纪录。9月在第3届世界杯田径赛中以17.34米获亚军,并破亚洲纪录。1982年获第9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16.80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第五名。邹振先近年来经常举办“邹振先三级跳远挑战赛”,由他保持的男子三级跳远全国纪录(17米34)28年无人能打破。
14 佟文
女子柔道大级别项目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先后涌现了80年代的高凤莲,90年代的庄晓岩、孙福明和袁华。在2007年的曼谷大运会上,时年24岁的佟文获得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的冠军,在赛后被新华社记者评为曼谷大运会五大明星。在一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佟文力战群英,获得金牌,堪称大运会冠军“转型”奥运冠军的典范。
15 萨博尼斯
他是姚明的偶像,上世纪80年代的萨博尼斯在篮球场上无所不能,1988年他带领苏联国家队赢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男篮金牌,当时他们在半决赛中击败了由海军上将罗宾逊领衔的美国男篮。萨博尼斯于1980年加入立陶宛的Z algiris K aunas队,于1981年参加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运会。
16 维塔里·谢尔博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来自白俄罗斯明斯克的维塔里·谢尔博开始了自己创造奥运历史的夺牌之路,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在一天之内夺取4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也是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夺取6枚金牌的体操运动员。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谢尔博创造的这幕传奇早有踪影,1991年英国的谢菲尔德大运会上,谢尔博曾经在一天之内连拿双杠、吊环和鞍马的金牌。
17 乔万纳·特里利尼
在7岁的时候,乔万纳·特里利尼就在家乡的击剑俱乐部开始接受击剑训练。在她的第一任教练的支持和鼓励下,特里利尼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1991年英国的谢菲尔德大运会上,特里利尼如愿摘金。到了1992年,特里利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之旅,就包揽了女子花剑的个人和团体两个项目的金牌。
18 杨威
杨威曾经有一段“千年老二”的日子,而从第二到第一的坚冰,就是从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打破的。大学生运动会对于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的杨威来说,他最看重的全能金牌终于没有旁落。从那以后,杨威拿到了三次世界大赛的男子全能冠军,完成了对前辈李宁和李小双的超越,成为了中国体操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体操巨星。
19 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指导下,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腾飞。女排五连冠的第一冠是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但是如果严格追溯的话,女排的世界冠军应该是六连冠,因为她们之前已经在1981年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运会上夺冠,实现了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
20 中国游泳“五朵金花”
1992年巴塞罗那,中国游泳迎来最辉煌的时刻,中国女子游泳队的“五朵金花”——庄泳、钱红、林莉、杨文意和王晓红,拿到4块金牌和5块银牌,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金花们的教练员当时表示,中国女子游泳的集体突破并不是偶然,因为在此前1991年英国谢菲尔德大运会上,金花们已经积累经验,小试锋芒,拿下两金三银两铜。
据国际大体联统计,仅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些曾经的世界大运会奖牌选手,就总共夺得了80枚金牌、84枚银牌和62枚铜牌。大运会铸就了很多人的奥运梦想,同样也有很多成名之后的奥运冠军走入大运会的赛场。佩剑冠军仲满、女子体操领军人物程菲、“跳水皇后”郭晶晶、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冠军纳尔逊·埃沃拉……对于这些著名运动员来说,大运会更像是一个热身赛,或者是他们向自身和世界纪录发起挑战的又一个最佳时机。
这里星光依旧灿烂
已经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早已名闻天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重视,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派出优秀运动员参与角逐,历届世界大运会也经常诞生新的世界纪录,“小奥运会”的美称一度就是对其最高的褒奖。
不过,随着职业化、商业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一些顶尖运动员因世界大运会没有可观的出场费而开始放弃世界大运会,取而代之参赛的是更多的年轻选手。对此现象,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说:“我们的确非常希望能把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都吸引到大运会上来,但我们不可能花数百万美元请他们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的意义也从原来的竞技体育意义逐渐向政治、经济、文化等泛体育意义转化。“我们对大运会的定位便是‘世界上最好的业余运动会’,”基里安十分坚定地说,“如果运动员准备参加大运会,他们就必须明白,他们只能为奖牌而战,而不可能获得任何物质奖励。”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前主席施莱默博士曾这样表述世界大运会的意义所在:“世界大运会是友谊的盛会。这种友谊不是来自于对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歧视,它是真切地建立在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是尊重他人信仰和意见的人类友谊,这种友谊并非把人类划分成不同类别,而是寻找把他们团结起来的途径,远远高于要分裂他们的任何事物。”
如今,世界大运会这项赛事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世界各地年轻人展示青春澎湃的舞台。
大运百科:中国的世界大运会之路
中国1975年9月加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这以前,1959年曾经派出4名田径选手参加了第一届大运会。 从那以后一直到第8届大运会,中国都没有派选手参赛。
1977年,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中国派出了38名选手,参加了女子篮球、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获得1枚银牌、3枚铜牌,奖牌总数列第18位。
1979年的墨西哥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也派出了选手,但只参加了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女子跳水选手陈肖霞夺得跳水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大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开始全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81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派出了由12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0枚金牌,有两人破两项大运会纪录,金牌数排在第4位,其中体操王子李宁一人获得3枚金牌。
在1983年加拿大埃德蒙顿的第12届大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了5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其中体操金牌占了半数以上。
两年以后,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日本神户开幕,162名选手组成的中国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6枚,排第4位。中国队继续在跳水、体操项目保持优势。另外,这届大运会第一次设置了足球比赛,中国队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
1987年7月,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增加了皮划艇项目,中国派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11枚金牌,列金牌总数第5位。李素杰在5公里竞走中,为中国队夺得田径比赛的唯一一枚金牌,并打破了大运会纪录。中国皮划艇队第一次参赛,梁三妹、曾美兰就获得了女子赛艇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对前几届大运会,第15届大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绩不是很好,获得金牌4枚,列奖牌榜第7位。
1991年第16届大运会上,中国成绩回升,获得了20枚金牌,第一次在奖牌榜上排到了第二位,特别是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9枚金牌,结束了中国在大运会游泳项目上无金牌的历史。中国台北代表团在这届大运会上也有了历史的突破,王惠珍获得女子200米冠军,这也是台北选手第一次在大运会夺得金牌,
在以后的三届大运会上,中国选手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1999年7月在西班牙的帕尔马举行的,这届比赛增加了帆船和柔道项目,中国参加了9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击剑、女子体操、跳水队更是派出了一流选手参赛。
这次比赛,中国代表团共获得9枚金牌,奖牌榜上名列第五。
除了奖牌以外,一位戴着眼镜跑万米的选手安虎引人注目,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清华研究生,没有受过一天专业训练,居然在与一帮专业选手的较量中获得了第七名。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包括265名运动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榜榜首的位置,并在22届上继续了奖牌榜榜首的位置。
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市和亚布力滑雪场举行。本届世界大冬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比赛拟设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12大项目70余个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