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社会责任新考验

2010-10-13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11期
关键词:灾区石油能源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2010,社会责任新考验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极端天气、突发灾难考验着石油石化企业的应急救援体系,更高的节能减排要求考验着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资源和市场的开拓则考验着企业为国分忧奉献能源的决心。

5月14日深夜11时,广州。位于107国道旁的中国石化坭紫加油站站长李云龙接到一个求援电话。“你们能送点柴油来吗?抽水机没油了,厂房里的水马上就淹到机床了!”一家五金工厂的老板嘶哑着嗓子问。

放下电话,李云龙立刻让员工将加油站的20升油桶灌满。路虽不远,但是道路已经被水淹了。他二话不说,推出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大半个小时送油。抽水机启动的声音恍如天籁。看着厂房里的水哗哗地被抽到外面,老板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这就是石油石化企业,面对灾难永远冲在第一线。

作为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全力以赴完成了自己2009年的社会责任。如今2010年已经过去了近一半,他们在社会责任方面受到了哪些挑战呢?

应对极端气候

渴!渴!渴!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我国西南地区,所有的生命都在呼喊。干涸的池塘,龟裂的土地……春节过后,持续的严重旱灾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等地642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多元。

“哪里需要抗旱用油,我们就把油送到哪里;抗旱用油需要多少,我们就保证供应多少。”面对历史罕见特大旱情,两大公司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油品保供工作,协助受灾省区抗旱救灾,力保春耕生产用油。中国石化还为春耕抗旱设立了专用加油机,并以低于当地市场价0.30元/升的价格,对救灾车辆、农民抗旱用油实行优惠。油企的情怀温暖了受灾百姓的心。

2010年即将过半,这一年的气候变化更为惊人。西南大旱、北方超长严冬、甘肃5月大雪……无论是干旱还是严冬,充足的能源都是灾区人民最大的期盼,极端天气考验的是石油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在这方面,中国石油在2008年就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面对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和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企业快速反应、沉着应对、科学处置,没有发生任何次生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极端气候时有发生,专家认为,最大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地球变暖。为应对这一局面,两大石油公司不再是被动地哪里有困难就奔向哪里,而是进行战略防御,在企业内控制减少碳排放,从而为从源头阻止地球变暖、防止出现极端天气做出自己的贡献。它们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约能源资源,通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圆满完成能源化工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这在两大石油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已经有所体现。

中国石化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一大亮点是将“气候变化”作为一个专章来论述。报告中披露了中国石化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举措。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公司的主要措施是节能、火炬气回收、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回收等。2005年至2009年,中国石化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315万吨。通过实施火炬熄灭计划,公司所属炼化企业95%的火炬已熄灭,仅此一项可使公司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以上。

中国已经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但是直到2030年,我国的能源总量构成中,化石能源仍要超过30%。中国向世界的承诺需要中国的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来承担,而两大石油公司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责。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上海世博园浦西区D片区,淡蓝色的石油馆在丽日蓝天下显得晶莹剔透、清爽靓丽。自上海申办世博成功的那一天起,“为世博加油”的口号就开始响彻在石油人的心中,石油石化在沪企业掀起了奉献世博、服务世博的高潮。

上海的蓝天碧水就是石油石化企业“为世博加油”的明证。为了让头顶上的这片天更蓝,在沪石化企业不惜千金上马烟气脱硫装置。上海石化建设了热电二站1号、2号、3号、4号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并且完成了污水处理装置一、二期恶臭治理项目,为世博会提供“沪Ⅳ”标准的清洁汽柴油。高桥石化在生产清洁环保燃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清洁生产水平。300万吨/年直馏柴油加氢装置催化剂预硫化产生的污水,用管道密闭送至酸性水装置处理。制氢装置催化剂预硫化产生的高浓度污水有400多公斤,专门用桶收集起来,送至高浓度污水罐进行处理,装置现场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石油石化企业在为世博会的到来加紧淘汰落后产能、生产清洁油品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节能减排目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正在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历史性变革。历经30余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已开始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转型和跨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能源是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生命线。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更科学、更高效、更持续,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可以想见,2010年两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重点依然是节能减排、环保低碳。这也是石油石化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投身社会公益

4月14日7时49分,一场7.1级强烈地震猝然降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这个曾经让人神往的高原明珠,刹那间成为一片废墟。两千多人不幸遇难,近一千五百人身受重伤。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获悉玉树地震的消息后,各地石油石化企业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将救灾捐款、药品和油品等送往灾区。截至4月20日,中国石油集团救灾捐款已达1801.5万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救灾捐款累计超过1500万元。中海油总公司向灾区捐款500万元,其所属单位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也正在展开。通往灾区的路上,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开设了100个加油绿色通道,四面涌来的救灾物资就是从这里与时间赛跑,八方汇聚的爱心就是从这里送达灾区。爱心的洪流在石油企业之间传递,凝成一股沛然不可御的力量,撑起了一条生命通道。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石油企业与灾区人民一道,经历了灾难,也经受了考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抗震救灾的责任。

除了赈灾救危外,两大石油公司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其他方式还在继续,如扶贫帮困、支持教育、服务社区、造福地方,营造和谐的企地关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作为能源公司,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市场稳定供应仍旧是2010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肩负的首要责任。如何完成这个首要责任?一是挖掘国内潜力,二是拓宽对外渠道。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贾承造说:“能源安全的本质在于技术突破,自主创新。能源资源越采越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采收率,提高效益是根本问题。”

李联五则以河南油田为例做了说明。河南油田是个老油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计划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中国石化上游板块先导实验区,河南油田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使采收率突破50%,力争实现60%,其中双河油田在十二五之初就要突破50%。

除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高采收率外,我国的油气对外合作今年也将新上一个台阶。

中国的海外并购在2008年进入超速期,仅2008和2009两年的并购额就超过了中国此前8年的海外并购总额。鉴于我国经济相对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的庞大规模,以及我国公司海外扩展的愿望,这一趋势将在2010年持续下去。截至5月24日,中国海外并购总额达28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8亿美元。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可能创下历史纪录。去年我国海外并购的主要着眼点是资源领域,2009年海外并购案的三分之二发生在这一领域,今年也不例外。从年初到现在,已经不少案例出现。

3月,中国海洋石油同意支付31亿美元,与阿根廷能源公司Bridas Energy Holdings组建股权各占一半的合资公司。

4月中旬,中石化与康菲达成协议,以46.75亿家园收购其在Syncrude合资公司中9.03%的股权。

5月4日,中海油与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德文能源公司达成协议,以5.15亿美元购买其在南中国海番禺油田股份。

……

正如贾承造所说,在能源方面,中国正以国际化视野谋求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灾区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