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日志:精细化管理好帮手

2010-10-13曹金龙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16期
关键词:王强高技能日志

■文/曹金龙 刘 伟

工作日志:精细化管理好帮手

■文/曹金龙 刘 伟

“工作日志的作用很大,使班组工作更有条理,能够记录下经验,储备技术,还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增强工作目的性,真是工作的‘促进剂’啊!”

2008年下半年起,沧州炼化在实现经营管理人员坚持每天做工作日志的基础上,倡导所有的技术和技能操作人员记工作日志。两年来,公司的高技能操作人员通过人人撰写工作日记,已成为培养科学工作方法、促进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方式。

细节“备忘录”

“操作建议:在发现油循不畅时,应采取吹扫甩油阀上部的操作,入口108阀门要更换;班组要将操作上的不正常情况及时向车间汇报,第一时间处理……”针对当班遇到的焦化装置油管循环不畅问题,沧州炼化炼油三部五班班长陈树春在工作日志上作了分析,并写下操作建议—这已是他每天不可或缺的工作习惯。

不光是陈树春,工作日志在沧州炼化一线的王强、梁晓明等高技能操作人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纷纷说:“写工作日志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工作水平。如果从现在不再记工作日志,反而不习惯啦!”

“关于5月26日晃电事件,我们的处理经过,都有详细记录。”炼油一部技师王忠泽把工作日志翻到那一天胸有成竹地说。他的日志记录非常详尽,既有各个数值的具体变化,又有本班的详细处理经过,各个细节一目了然。

◎动力车间职工在巡检前,必须佩戴好防噪声耳塞。这也是工作日志记录的安全细节。摄影/伏铁刚

翻阅陈树春的工作日志,第一感受是“细”。陈树春把2005年以来当班及其他班组遇到问题的处理情况、自己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均回回不落地记录了下来,像是一份详实的操作和管理备忘录,重要问题都可以在日志上对号入座。

炼油二部高级技师王卿持有同样的观点。虽说这位中国石化集团技能竞赛金牌得主聪明过人,但她认为:“记忆力再好,过段时间也容易忘掉细节,所以一定要记录到日志上。”

在王卿的工作日志中,重要操作过程、流程调整、某一问题班组的讨论结论等等,都条清缕析地记录在案:“2010年1月14日9时,加氢换原料罐至234罐付油,因之前234罐单收焦化汽柴油,致使反应器床层温升升高,反应器出口温度达到374℃。进料量100吨/小时,分馏塔顶负荷大,塔顶压力高,柴油闪点偏低。采取措施:1.适当降低塔底汽提蒸汽流量,降低回流量,开大塔顶空冷以降低塔压;2.尽量降低低压分离器压力,使气相自低分多分离出去一些,减少带入分馏塔的气体量;3.适当将反应温度降低,避免裂化反应的发生,减少轻烃生成……”

“不仅要记,而且要详细记,经常‘回头看’。这样许多问题处理的经过才能变成自己的宝贵经验,坚持这样做,积累多了,水平自然就能提高。”王卿说。

经验“智慧库”

“今天16时50分,烟机因高压网晃电造成停运,从烟机停机到重新组织完成进料历时8小时,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操作问题:在本次恢复生产过程中发生了较严重的催化剂跑损问题,这也是多次组织进料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在组织进料前再生滑阀开度必须小于15%,这应该写入操作规程,作为原则规定下来,同时应多多观察提升管其他各点温度变化情况……”这段文字摘自炼油一部王忠泽今年3月21日的工作日志,记载的是催化主风机晃电停运事故处理过程的总结。他在日志上写了整整7页。王忠泽说:“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来可以找到不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二来能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他还时常整理工作日志,根据自己的分析,向车间提出了许多含金量较高的合理化建议。

在梁晓明看来,操作理论是现成的,而操作手法和各类问题灵活多变,通过在日志上分析操作和问题,是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的捷径。

作为炼油一部四班催化班长,梁晓明特别关注本班的产品质量。油浆固体含量、原料硫含量、残碳含量、氢气与甲烷值、催化剂活性等关系产品质量的数据,每班都会详细记录到日志上。通过定期翻阅日志,调整操作手法,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2月,四班连续三个月合格率100%,蝉联车间冠军。“这是我从日志中尝到的甜头。”梁晓明笑着说。5月19日,梁晓明在现场发现了几个问题,立刻把建议写在日志里并向车间提出。

在陈树春、王强、王卿等人的工作日志里,都跳跃着智慧的火花,许多经验就在里面。王卿的工作日志里这样分析道:“最近,精制柴油出现浑浊现象,一般来讲,水是造成柴油浑浊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1.是否可以考虑将塔底吹蒸汽改为吹氢气或低分气?或者将原料预热炉改为塔底重沸炉取消汽提蒸汽?2.燕化采用向柴油产品中通入氮气或干燥的压缩风使水滴凝集,达到脱水的目的,是否可以借鉴?”

沧州炼化炼油一部主任冯文辉认为,高技能操作人才身处生产一线,他们立足本职的分析往往实用而有价值,可操作性极强。同时,各车间采用的合理化建议中,有很多来自于这些高技能操作人才。

工作“促进剂”

工作日志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身为班长的陈树春和王强尤其感受深刻,工作日志不仅是技术帮手,而且是管理助手。

陈树春早在2005年就有了做工作记录的习惯。公司明确提出记工作日志的要求后,他的日志内容也更加丰富。公司领导的讲话精神、车间领导布置的工作,与班组工作相关的他都清楚记录下来。在2008年4月28日的日志上,有这样一段关于卢立勇总经理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文字:“……要在日常养成三个习惯:一是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二是善于独立思考,养成分析总结的习惯;三是学会用数据说话,养成计算核算的习惯……”陈树春说,隔段时间就会翻翻日志,对照要求不断改进工作。

“顺控系统容易出现信号中断的问题,采取措施:现场摘除,手动操作……”这是陈树春2009年5月31日工作日志的记录。“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记录下来肯定不会忘掉。”陈树春说。

王强2007年开始记录工作日志,几年下来已经整整记录了6本。翻阅他的工作日志,班组管理情况一目了然。每班的工作内容、人员出勤情况、班组问题处理,临时性大事、生产平稳率、合格率等考核指标一清二楚。月奖金发放,月总结、年总结的依据都是工作日志。难怪王强说:“运用工作日志,就是借力,能够促进班组管理,促进工作。”

王强的工作日志全班共享,谁都可以翻阅,他常把操作要领“发布”在工作日志上。比如他总结气分装置夏季生产注意事项时写道:“气分与吸稳协调好,关注在线分析C2情况,发现有上升趋势及时沟通联系,调整降低C2含量……”班组成员可以据此调整操作,从而促进了班组操作水平的提高。

这一点,在陈树春的工作日志里体现的也很鲜明。对每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陈树春都用红笔记录下来做上记号。他还根据工作日志上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撰写技术论文。2009年8月4日,根据对甩油线扫线处理过程的分析,他撰写了技术论文《甩油线在开停工中出现的问题》。去年一年,陈树春就撰写并发表了4篇技术论文。

陈树春说:“工作日志的作用很大,使班组工作更有条理,能够记录下经验,储备技术,还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增强工作目的性,真是工作的‘促进剂’啊!”

猜你喜欢

王强高技能日志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花钱请人帮忙“自杀” 对方拿钱后跑了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Tricks of the Trade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扶贫日志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雅皮的心情日志
雅皮的心情日志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