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舞剑 意在投资
2010-10-13
■文/本刊记者 吴 清
伊拉克:石油舞剑 意在投资
■文/本刊记者 吴 清
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落后的生产设施,成为伊拉克宏伟增产计划的最大拦路虎。伊拉克高调放出石油“大跃进”的言论其实另有所图,中国投资者需要审慎进行。
如果把石油工业史上的大事在世界地图上标示出来,中东海湾是着墨最多的区域。世界“大油库”同时又是火药桶自然会吸引世人关注。而这次吸引世界目光的是伊拉克宏伟的石油增产计划及其可能对世界石油格局造成的影响。
基于对国内资源的充分信心,伊拉克政府近日宣布了宏伟计划:希望通过两次投标,在6年内达到日产1000万~1200万桶的目标。如果这“两步走”能走好,伊拉克将以“火箭”速度攀升为仅次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重整旗鼓
作为欧佩克的创始国之一,伊拉克曾经是石油行业的翘楚,但该国石油产量和出口因数十年战乱而大幅减少。但是过去一年,对于伊拉克石油前景的乐观情绪明显增强。伊拉克石油部日前宣布,依据最新勘探结果,本国已探明可开采原油储量高达1431亿桶,较原先1150亿桶预期水平大幅提升近四分之一。如果上述数据得到欧佩克组织的正式确认,伊拉克将成为继沙特、委内瑞拉之后该组织第三大储油国。
与石油探明储量快速增长相随的是,伊政府吸引国外投资的步伐
也在明显加快。2009年6月和12月,伊拉克进行了两轮许可招标,丰富优质的石油资源吸引了全球石油巨头的广泛关注和投怀送抱。2009年开始,伊拉克政府总理马利基强力实施了油田拍卖,成功吸引了一些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道达尔、埃尼等纷纷涌入伊拉克。这些公司同意了伊拉克提出的苛刻条件,以换取该国长期关闭油井的开发权。
对此,I E A总干事田中伸男称,伊拉克将成为未来石油供应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的王才良教授认为,单纯从石油资源的角度来说,未来几年内伊拉克实现450万桶甚至是600万桶的日产量是很有可能的。“在伊拉克,未开
发的油田多达70个,一些已经开发七八十年的老油田的开发潜力仍然很大,而伊拉克的石油开采成本仅是每桶1美元,是世界上少有的极具石油增产潜力的国家。”王才良说。
实施不易
虽然,现在看来天赋异禀的伊拉克石油来个产量“大跃进”不是问题,但是具体操作存在不少困难。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成为伊拉克宏伟计划的最大拦路虎。
古语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本来可以让伊拉克“富得流油”,但对于现在的伊拉克来说石油双刃剑的另一面效应更为凸显:伊拉克丰富的石油储量令美俄等国垂涎不已。
美国在“移交”伊拉克主权后,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干涉伊拉克的主权事务,但对伊拉克的“石油红利”依然不会轻易放手。今年8月底,美国自称从伊拉克撤出了所有“战斗部队”,但仍有数万美国军人留在伊拉克。这些军人有的充当伊拉克政府军政部门的“顾问”,有的任职各种类型的“保安公司”。中国社科院西亚和非洲研究所余国庆如是告诉记者。
伊拉克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国内。石油虽然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但是它也能催生人的欲望,加剧伊拉克国内宗教派别间的争斗。
为实现此目标,伊拉克还需要修复其基础设施,解决缺水问题。《PipelinesInternational》杂志日前报道说,如果伊拉克要在2017年前达到日出口1000多万桶石油的目标,伊拉克需要新建7000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而据伊政府估计,仅管道建设部分就大约需要120亿美元的投资。
在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下,现在几乎没有石油业高管认为该国石油产量在未来数年能大幅提高——与政府3年内达到每天400万桶,7年内达到1200万桶的目标相去甚远。石油业高管表示,伊拉克缺乏为提升产量进行融资和管理所需的现金和领导力。
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博士认为,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伊拉克要在短期内实现那么大幅度的增长可能性微乎其微。“伊拉克钻井投资的预期已大大超过本国的中期能力,而伊拉克由于复杂的局势短期内也不可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外国投资。”潘继平说。
醉翁之意
对国内的混乱局势最了解的其实是伊拉克政府: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其宏伟计划的可能性很小。伊拉克前石油部长I s s a m A l-C h a l a Bi就曾表示,缺水、没有建设储存设施和陆上管道所需资金、腐败以及安全问题都是主要障碍。伊政府却在这时候高调抛售石油增产论,实为另有深意。
石油分析师表示,伊拉克提高产量的乐观论调,部分是出于通过生产比其他很多成员国高的产量来提高该国最终在O P E C的目标产量。
“伊政府放出高调增产言论更多的是为了制造一种积极氛围,从而引入更多投资,促进国内石油开发和伊拉克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王才良说,伊拉克长期的动乱让众多的石油公司畏首畏尾,现在很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在达到每日300万~350万桶的情况下,相信欧佩克会采取给伊拉克产量限额的措施。毕竟如果伊拉克石油产量过快增长,将挤占欧佩克其他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同时拉低国际油价,而这是欧佩克所不愿看到的。伊拉克现在很需要欧佩克的支持,所以从这方面因素来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速不会太快。
“国际石油供应缓慢多元化格局正在改变某国或某地产量徒增或锐减带来的市场冲击,其增幅也不足以影响全球原油价格水平。”余国庆告诉记者。
投资谨慎乐观
众多业内人士也对中国石油公司投资伊拉克的前景表达了乐观的态度。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虽然中国很多地方在开发石油,但是像伊拉克地区这么好的油田是很少能碰到的。一旦能够在那里有长足发展,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公司本身的市值都可以大幅度地增加。潘继平则补充,如果中国和伊拉克的投资合作继续保持目前较为稳定的状态,在石油的勘探开发包括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中下游都是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但在兼具 “石油桶”和“火药桶”的伊拉克投资油气资源,还是一场“危险游戏”。尽管战争结束,伊拉克政局并不稳定,枪杀、炸弹、迫击炮袭击等暴力事件频出。武装分子对输油管道、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不断袭击,也使伊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石油生产与出口未能按预期速度恢复。另外,在投资开发伊油气田时,伊拉克民族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就目前而言,伊拉克的政治局势、社会形势还不会很快平静下来,在伊投资合作的政治风险还是很大。同时,现在伊拉克的石油还有美俄等众多的国际势力和石油巨头都在盯着,这时候过多介入容易“树大招风”。
“我不建议中国的石油企业现在过多地介入伊拉克的石油开发、一下子把摊子铺得太大。目前可以重点做好手里现有的几个合作项目,且要重视伊拉克招标条件和要求的变化,与西方具有技术和服务优势的石油公司合作竞标不失为一种方法,在合适的时候再相应地扩大投资和合作。”王才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