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

2010-10-12陈兆荣谭艳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县域安徽省竞争力

陈兆荣 谭艳华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

陈兆荣 谭艳华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从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评价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指标体系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将被研究的区域与其竞争对手在竞争力模型的框架上进行比较研究,对区域自身的优劣势作出判断。因此,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手段。本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全面的了解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潜力以及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适应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

县域经济是指县的空间地域内的经济活动,是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区域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县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和各种运行机制构成的综合体。[1]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主要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从产业分类角度看,县域经济包含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于完全非农化的市属区,其经济类型完全城市化,不属于县域经济。对于县改市,由于其属区大部分含有农业或乡村经济,故归属于县域经济。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从县域的角度来反映和度量其资源要素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指县域经济在利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而获取的一种市场权利。[2]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实际体现在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利的大小上。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根据县域自身的情况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组织形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首先,它能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度”,来判别县域经济是否真正地发展、健康地发展、理性地发展;其次,是衡量县域经济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最后,是衡量县域经济的“持续度”,即判断县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

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三个大方面进行评价:经济全面发展竞争力、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竞争力。全面发展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在当前市场中正在发展的状况,持续发展竞争力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发展竞争力是县域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三者构成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上的完满追求。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设计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和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方法规范,功能相对独立。运用其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问题、特征。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做出全面反映,依据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设计出包括经济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3.层次性原则。要求在设计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时应分为不同层次,以便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不同层次和方面特征。现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总目标层,用以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总体状况;第二层为要素层,是总目标的分解,用以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状况;第三层为指标层,用以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某一具体方面的状况。

4.可比性原则。各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分类方法、计算公式,要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不仅能够动态可比,以反映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而且还要注意能够静态可比,以揭示社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5.可操作性原则。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所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在实践上必须是可行的,要求数据易于收集和整理,计算方法简便。

(二)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总目标,即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总体状况,体现目标体系的全局性,是整个目标体系的高度概括,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要素层,是总目标的分解,具体分为三类要素,即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第三层次,指标层,在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下设立了32个指标,具体深入地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见表1。

(1)全面发展竞争力:国内生产总产值(GDP)、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城镇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新增固定资产。

(2)持续发展竞争力:总人口、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比、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总用电量、财政支出、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

(3)协调发展竞争力: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财政收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财政支出、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财政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财政支出比重、环境保护占财政支出比重、农村住户人均生活费支出、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占消费支出比重。

表1: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三、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步骤

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3]。因子分析法的模型为:

其中,X1,X2,…,Xp为变量;aij(i=1,2,…,p;j=1,2,…,m)为因子载荷;Fi(i=1,2,…,m)为公共因子;εi(i=1,2,…,p)为特殊因子。

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按如下步骤:

第二步,进行KMO样本测度和球形Bartlett检验,确定待分析的变量的相关性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样本测度是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之差,KMO值接近于1,越适合于作公共因子分析,KMO过小,不适合于作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的。它的零假设是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检验的统计量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到的。如果该值较大,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相反则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第三步,根据X求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并求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用主成分提取因子。标准化变换后的变量为X={X1,X2,…,Xp},其相关矩阵R=(rij),其k(k≤p)个非0特征根为λ1,λ2,…,λk,对应的特征向量为{lij},则第j个因子Fj的因子载荷就是对应的特征根之平方根与对应的特征向量之乘积:

第四步,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当所有变量在一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量相差不大的时候,需要使用因子旋转,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变量在一个公共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他公共因子上的载荷较小,以方便对公共因子做出合理的解释,常用的因子旋转法是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

第五步,计算各因子得分,因子得分函数: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对各因子进行加权汇总,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再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

[1]刘彦,邹家明.振兴东北新视角——关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靳贞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估体系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6,(2).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F127.54

A

1672-0547(2010)06-0013-02

2010-08-13

陈兆荣(1973-),男,安徽无为人,铜陵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谭艳华(1966-),女,安徽桐城人,铜陵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三农问题。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编号:AHSK07-08D156)成果。

猜你喜欢

县域安徽省竞争力
成长相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日本竞争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