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脊梁
——记全国劳动模范、靖煤集团红会一矿综放二队队长令耀伟

2010-10-11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红会煤窑综放

文/本刊记者

矿山脊梁
——记全国劳动模范、靖煤集团红会一矿综放二队队长令耀伟

文/本刊记者

“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在甘肃陇东的百米矿井下就有这样一副脊梁,他用瘦弱的身躯担起了矿井开采的重任,他用浓烈的真情扛起了奉养家庭的重担,他用智慧与汗水征服了一道道难关。他就是靖远煤业集团红会一矿二采区副区长兼综放二队队长令耀伟。

得知记者来访,令耀伟被矿领导留下来,没有下井。宽阔的额头,坚挺的鼻梁,厚实的嘴唇,还未开言,先笑了起来,煤矿工人特有的憨厚洋溢在令耀伟的脸上。几条皱纹在眼角和额头舒缓开来,里面埋藏着几许岁月的沧桑。

令耀伟年近不惑,从1996年年底转正算起,他在靖煤集团红会一矿干了14年。14年,不长也不短,使他从青涩逐渐成长为栋梁,令耀伟从普通工人做起,逐步升为班长、副队长、队长、副区长,一路走来艰辛与荣耀同在。2004年,令耀伟荣获“甘肃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7年5月被授予甘肃省首届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5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4月,令耀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谈及这些荣誉,令耀伟很谦逊,认为这是领导栽培的结果,也是集体努力的成果。在他平缓如流的叙述中,一个矿山脊梁的影像渐渐清晰起来。

男儿立志走四方

1971年,令耀伟出生在甘肃省通渭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了“苦甲天下”的地方。令耀伟成绩较好,是家里的希望所在,家人希望他通过读书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但人生之路不是笔直的,1992年令耀伟没有如愿考上大学,令耀伟苦恼迷茫。当时弟弟正准备结婚,需要花一大笔钱,家中再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令耀伟决定出去闯荡。当时令耀伟身上仅有20元钱,他来到通渭火车站,问售票员“20元能到哪里”,售票员说能到红会四矿。于是令耀伟买了一张决定他人生命运的火车票,多年之后他还记得这张票花了17.2元。

当时的红会矿区小煤窑遍地开花,因此令耀伟找到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小煤窑低劣的装备,对安全的漠视,使这里成为事故高发区,可以说矿工们是拿生命在冒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令耀伟要养活自己,要照顾家庭,只能拼命工作。

“别人能干的活,我都能干;别人休息的时候,我继续干。工作中的各方面知识我都学习。”作为农民的儿子,令耀伟是坚强而又坚忍的,再加上读过书,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较强,他进步很快,逐渐成为井下一把好手。

1993年春天,令耀伟主动找到小煤窑窑主,要求当班长,因为他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足够胜任,更关键的是,当班长挣的钱多。令耀伟最终如愿当上了班长。他每个月能挣到七百元钱,但舍不得花,有时买颗白菜加上几颗洋芋,能吃一个星期,别人抽盒烟,他则抽纸卷的散烟。就是这样的勤劳与节俭,使他完成了帮助弟弟结婚的心愿,并且有能力赡养父母了。

在此后的两年中,令耀伟转战多个小煤窑,都是当班长,同时还兼钳工、电工。通过刻苦的学习,他成了煤矿井下的行家里手;通过艰苦的劳动,他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已经爱上煤矿生活,曾经的大学梦想逐渐远去。

1995年10月,令耀伟结婚了,他像一棵独立寒风的树,在矿山上扎下了根。

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时的小煤窑安全措施极差,一旦发生事故,基本无法逃脱,“但再危险的地方我都不怕,因为我胆大心细。”在令耀伟的记忆中,有两次较大的险情都被他幸运地躲过了。

由于小煤窑泛滥,地下经常出现打通其他矿井的现象,容易发生透水、瓦斯超限等事故。令耀伟总结的经验是,通过拍打身上的灰尘,发现瓦斯的流向。一旦发现风从里面吹来,说明两个矿就接通了,必须赶紧撤退。令耀伟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带领几个工人在井下挖煤,眼看着一个工人干着干着就摔倒了,令耀伟一惊,瞬间意识到瓦斯过量了,抱起那个摔倒的矿工,招呼大家迅速往外跑。跑出几十米后,由于发力过猛,吸入大量有害气体,令耀伟也摔倒了。此时,正好有个工人下来,把他们几个全部装进矿车里,救了出去。

还有一次事故,让令耀伟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时,他新到一个矿井,对井下情况不了解,向老工人打听,不得其果。就在工作的第三天,令耀伟听到工作面有“啪啪”的响声,并伴随有煤渣滑落,他敏感地意识到情况不对,就和另外一个工人往外撤。正在这时,里面一股劲风扑来,煤体滑坡了,令耀伟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倒在地,他的下巴磕碰在铁轨上,造成骨折。如果反应迟一点,就可能被煤体掩埋,令耀伟摸着下巴的伤痕,至今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休息两个月后,下颌里的钢针还没拿掉,令耀伟又找了份工作,在矿上开绞车。绞车的震动很大,令耀伟能听到尚未完全愈合的骨骼在隐隐作响。

经过此事后,新婚的妻子再也不让他在小煤窑干了。她给令耀伟算了一笔账,小煤窑虽然每月挣得多,但是不稳定,一年只上几个月的班;国有大矿工资较低,但是很稳定,算起全年的收入,大矿更好。尤为关键的是,大矿的安全系数高。

1996年的春节过后,恰逢红会一矿招收农民轮换工,令耀伟报了名,经体检合格后,成为一名农民轮换工。后被红会一矿分配到原南采区采煤一队。从此,令耀伟的人生之路掀开了新的一页。

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令耀伟的身上有一种特质,敢于争取,敢于担当,这使他如锥处囊中,很快就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在当了三天工人之后,令耀伟找到采煤一队的队长,要求当班长。队长很惊讶,“你干得了吗?”令耀伟拍着胸脯保证,“如果完不成任务,一分钱不要!”当时的采煤队自己拥有掘进班,掘进班搞本队采煤接续,由于掘进班进度慢,老是拖后腿,队长就安排令耀伟去当班长。队配置了一个钳工、八个掘进工,就这么几条枪,令耀伟硬是攻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1996年年底,矿上有农民工转正的指标,令耀伟因出类拔萃、成绩突出被转正了。从此,令耀伟的工作劲头更足了,“最苦最累的活我干,有困难的地方、危险的地方我去,全区有困难的地方我都走遍了。”

新的环境,新的工艺,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在攻克井下各种难题的过程中,令耀伟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集中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通过持之以恒、夜以继日的学习,先后取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当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他憨厚地笑着说:“这又圆了我多年的大学梦。”令耀伟一边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采煤技术。他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购来专业书籍,边学习边实践,不懂就问,遇到难题,总要追根究底,直到弄明白来龙去脉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令耀伟在1997年就当上了主管生产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炮采队的产能大幅度提高,原来每月生产6000~8000吨,后来达到了每月12000~14000吨。

辛勤的耕耘,无私的奉献,执着的追求,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1999年和2000年,令耀伟分别在矿、集团公司举行的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采煤专业第一名。并被甘肃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省工会、省劳动人事保障厅评为“采煤技师”。

煤矿井下阴暗、潮湿、粉尘重,有水、火、瓦斯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对提升矿工们的工作热情很重要,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很奏效。令耀伟坚持从抓职工的规范操作入手,从井下的文明生产抓起,从工作面的浮煤清理、缆线悬挂、物料码放到职工按章作业、遵章守纪行为的养成等一点一滴抓起,建立健全本队安全质量标准化规章制度和考核奖罚细则,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回采的工作面被集团公司和矿上树立为精品工程和榜样工程。以至于在红会一矿有这样的俗语:“井下巷道比地面干净,地面比办公室干净,办公室比家干净”。令耀伟的管理才能因此得到矿领导赏识。

敢打硬仗,善打硬仗

令耀伟身上还有股子倔犟劲头,别人干不了的,我一定干得了,别人干得了的,我一定干得好。2002年12月,令耀伟被任命为红会一矿原四采区采煤八队的队长。当时的四采区只有采煤八队一个队采煤,关系到整个采区职工的吃饭问题,但此时的采八队管理不到位,产量上不去,工人拿不上工资,整个采区人心涣散,怨声载道。

到了八队后,令耀伟先下去调查情况,发现工作面狭小,走在里面甚至只能低着头,而且宽度也不够。长长的刮板运输机将工作面堵得严严实实。令耀伟新官上任烧起了三把火:一是先管设备,将刮板运输机整编,压缩战线;二是调整干部,从班长到副队长,全部调整更换;三是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行小班核算。

正人先正己,来到陌生的团队中,令耀伟深知,自己必须做出榜样。两天两夜的时间里,令耀伟一直没有升井,饿了吃饼子,渴了喝口水。采区区长见几天没有一吨煤运出来,心里犯嘀咕:令耀伟在井下干什么呢?当他来到工作面后大吃一惊,昔日狭窄拥挤、四零八乱的工作面已经大变样,高度达到2米,宽度达到2.5米,秩序井然,面貌焕然一新。

半年后,采八队的工资就达到了全矿最高,产量月月不低于14000吨,而且安全上无事故,哪怕是碰手碰脚的轻伤都没有。令耀伟摸索的小班核算管理法逐步完善,成为红会一矿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榜样,并得以在全矿、全集团推广。

2003年7月,令耀伟带着40来人集中学习了综放技术,12月矿成立了综放二队,令耀伟任队长,承担原南采区和四采区整合而成的二采区的原煤生产任务。座椅还没捂热,又于2004年3月被调到综放一队当队长去了。当时综放一队遇到了一大难题,三条断层柱如王屋太行一样挡住了前进的脚步。矿领导反复商量后认为,这场仗需要有经验、有管理能力的人去打,于是选择了令耀伟。

2004年初,令耀伟披挂上阵,他知道自己必须亮剑,而且要一鼓作气啃下这块硬骨头。又是没日没夜的鏖战,令耀伟天天吃住在办公室里,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有几次下井,令耀伟都在井下坚守20多个小时以上,让干部职工既感动又心疼。这是一场持久战,断层在令耀伟的巨斧面前节节后退。

在历时六个月激战后,令耀伟终于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令耀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另一件棘手的任务又摆在面前。由于当时资金紧张,公司调拨给综放二队一台原兄弟单位使用过的采煤机不能正常运转,煤出不来。矿领导又将令耀伟调回综放二队,让其攻克难关,降服机器。

令耀伟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后认为,这台采煤机因服务年限长,设备磨损严重,支架性能不过关,尤其是外牵引行走装置无注油系统,故障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原煤生产。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令耀伟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通过钻研图纸,反复试验,设计出了革新方案。在那些日日夜夜,他像一个上紧发条的时钟,不停地运转着。当完成注油系统技改并一次性试验成功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正是因为有了令耀伟这样的带头人,综放二队从设备性能、采煤技术到生产指标、安全指标都走在同行前列。2007年生产原煤103万吨,2008年生产原煤112.5万吨,产值达2.4亿元,2009年生产原煤118.5万吨,被集团公司授予“高产高效等级采煤队”称号。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浸透着令耀伟无尽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吨煤都承载着他和工友们艰辛的劳动和无私的付出。

一枝一叶总关情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在外界人的心目中,煤矿工作是最令人担惊受怕的职业之一,但令耀伟从2002年担任采煤队行政队长以来,他所在的队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了零伤亡目标,创造了采煤奇迹。

随着综放二队生产的稳定,令耀伟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了安全教育培训。他提出了“理论培训、实践培训、预想培训”三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旬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五个一”培训,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和按章作业能力。许多职工感慨地说,有令队长在身边,生产就安全了,我们也放心了。

令耀伟是个情义深重的人,每当职工过生日,他就组织大家一起去庆贺;每当职工家里有困难,他就组织大家一起去看望,并带头慷慨解囊;每当职工情绪波动,心情不畅快,他就耐心开导,解疑释惑。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令耀伟的真情带动下,综放二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卓越战绩:近年来,综放二队先后开采的 1601、1603、1605、1602、1607 工作面均被集团公司和矿上树为“精品工作面”;令耀伟推行的精细化管理,班组核算方法成为集团公司的一个范本,许多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取经。

作为家里的长子,令耀伟也很称职。他每月都会给父母寄钱,让他们安度晚年;他给姐姐买货车,帮助他们跑生意;弟弟的孩子读高中,他帮助交学费。

但对于个人的小家庭,他则有些愧疚,妻子生病住院,他只能井下、医院、家里来回跑,不能专心照顾;有一次,上初中的儿子开家长会,他没时间参加,气得儿子几天不和他说话……

长年累月的井下工作,侵蚀着令耀伟的健康,使他得了严重的皮肤病。领导让他多休息,但只要井下稍有异常情况,他就不顾一切立即赶赴现场。因为,在令耀伟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对煤矿事业的炽烈情怀。

保尔·柯察金曾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许多年后的某一个黄昏,令耀伟能对着子孙骄傲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光明而斗争。”

(责任编辑:林海源)

猜你喜欢

红会煤窑综放
麻地梁煤矿综放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
小窑破坏区巷道掘进防灭火技术研究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
借势
易发火的厚煤层大倾角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意会
『缺钱』的红会
法治思维“洗红”红会
如此猖獗的小煤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