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运行机理分析
2010-10-10郑红玲
李 研,郑红玲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唐山 063000)
绿色经济运行机理分析
李 研,郑红玲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唐山 063000)
绿色经济是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上实现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和环境改善的经济,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循序渐进性和动态性特点。绿色经济包括厂商、居民和政府三大主体,涉及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两大经济过程,政府则需要为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搭建绿色平台。
绿色经济;运行机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0 引言
早期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破环,绿色经济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达国家所兴起的一系列环境保护运动,使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形成了现代绿色经济的萌芽意识形态。随着各国环境意识不断高涨,“绿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发展绿色经济已得到经济学界及各国政府的广泛认同,现在,绿色经济将会成为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契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绿色经济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对其运行机理的分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经营还是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对绿色经济运行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显得颇为重要。
1 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此后,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又从不同角度及侧面探讨了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范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春霞(2002)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节约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必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2];余春祥(2003)认为绿色经济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以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3]92。从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绿色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笔者认为绿色经济具有宽泛的外延范畴,凡是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和环境改善的经济,都可以称之为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有可持续、全面、循序渐进和动态发展的特征。
(1)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不可再生型自然资源的方式获取物质财富,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自然资源储量的急剧下降和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到后代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问题,这是典型的非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应该以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为前提,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对传统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现阶段经济的增长不以牺牲后代的发展为代价,合理使用地球有限的资源,以达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
(2)绿色经济是全面的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不仅仅是谋求经济的增长,更应该追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改善包括减少消耗性资源的开采、降低生产中的碳排放、改善气候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包括人文素质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改善。
(3)绿色经济是循序渐进和动态的发展。绿色经济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的发展,更不可能完全实现资源的零消耗和环境的零污染。绿色经济是一种相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现阶段为起点的“绿色”,是对现在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的改进和改善[3]92。因此,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在的经济和技术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绿色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由此又会对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它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物质财富、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绿色经济的内容与目标也不断更新与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达质的提升。
2 绿色经济运行机理
2.1 绿色经济的三大主体
同传统经济一样,绿色经济包括厂商、居民和政府三大主体,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经济运行机理
2.1.1 绿色生产主体:厂商
厂商作为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在绿色经济的运行及实现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致力于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的一种综合措施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344. htm?fr=ala0_1,20102623.),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和所有的生产行为,因此,必须从生产能源、生产过程和末端治理等环节全面推进绿色生产的实施。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全部依赖传统的煤电、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伴随着这些能源的不断开发,其全球储量迅速下降,这必然会使后代的发展面临能源短缺危机,另外,由于对这些传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增加,致使全球气候环境不断恶化,并屡次形成气候灾害,使相关地区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采用安全、清洁的能源是实现绿色生产的第一步,现阶段的清洁能源主要是指各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水能、地热能源和海洋能源。当前阶段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和生产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能源消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增加清洁能源在总体能源使用中所占的比例。
由于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时期内清洁能源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能源,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除此之外,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以科学原则为导向,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实现循环经济,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就单个生产单位而言,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利用现有的废料,形成工序间、流程中、甚至车间之间的多层次厂内物料循环,减少工厂废弃物的排放。从产业层面来看,在一个地域范围之内,要以资源和物料的循环再利用为纽带,将各个专业化的生产单位有机的联结成一个综合生产体系,形成宏观意义上的循环经济。
通过清洁能源使用和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循环经济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废物的产生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不可能实现零排放和无污染,因此在末端治理环节,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置,这是将污染和排放减少到最低水平的必要手段。当然,末端治理作为对生产过程排放的一种补救措施,减排的重心应放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善,企业最终应以生产全过程的控制措施来完全替代末端治理。
2.1.2 绿色消费主体:居民
在社会经济循环中,消费既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也是另一个生产过程的起点。随着社会物资生产的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厂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和生产产品,消费需求引导着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将会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化进程。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的理念为指导,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利于环境改善的新的消费方式[4]。一是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得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与传统消费相比,绿色消费会有效减少消费垃圾。另外,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等处理,绿色消费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1.3 绿色经济发展平台搭建主体:政府
绿色经济是一个传统经济不断绿色化,不断自我完善的转变过程,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传统的非绿色模式都具有很强的惯性,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必须借助适当的政策干预,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促进和引导绿色经济成长。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
政府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是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各级政府首要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的“绿色世界观”。随着绿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各级政府都将发展绿色经济为己任,纷纷制订相关发展战略,但有个别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不科学的举措。例如现阶段就有某地方政府提出了要建立“零碳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生态城市),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该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的绿色世界观应该是建立在对绿色经济内涵及其特征的正确认识之上的,不能将绿色经济口号化或形式化,要使相关措施切实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三大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
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厂商的目标是实现绿色生产;居民则要实现绿色消费;政府需要为发展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搭建“绿色平台”,即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顺利实现和发展。三大经济主体相互配合,实现了绿色经济运行模式。
2.2.1 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相互吸引、相互促进
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作为绿色经济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是一个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绿色消费的实现以绿色生产为前提,也是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动力和拉力。
绿色消费的对象物应当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不仅是质量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如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绿色生产过程中的低炭能源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等环节都使得产品本身就具有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特性,没有绿色生产,就不可能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所以说,绿色生产是绿色消费的保证和前提。
绿色生产需要有绿色消费来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创造绿色需求,消费需求的改变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很好的引导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导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发生变化。例如:居民对节能产品、绿色食品的需求普及,一方面可以推动这些绿色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会使厂商面临的销售市场增加,有利于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上述两个方面都会使厂商利润增加,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企业会自觉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现绿色生产;没有需求支撑的生产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将被淘汰,社会中的企业会逐渐转变为绿色生产企业。
2.2.2 政府引导、监督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的实现过程包括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上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依靠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和必要的末端治理四方面。现阶段,国内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普遍高于传统能源价格,以二次能源电能为例,我国风电平均成本为0.373~0.461元/(kW·h),高于煤电单位成本近0.2元,约为煤电成本的1.7倍[6];另外,企业要想实现厂内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进行末端治理,就需要更新生产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和管理升级,这些在短期内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选择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获得最大利润。所以,在企业绿色生产推广过程中必须借助政府的适当干预与调节。
政府对绿色生产的促进需要借助必要的行政手段,但不应过分依赖政府的行政手段,尤其是避免干预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更多的应该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增加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企业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对绿色生产的引导和监督:
立法与政策管制。针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严格立法和执法,积极推进环境与资源的管理依据和管理规范化,这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前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进行资源的综合调查、勘探,制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规划和计划,并实施跟踪监督,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严格杜绝过度开发,以增强地方资源供给与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
完善区域产业结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区域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培育“绿色”行业和产品,逐步实现区域内产业循环经济,提高地方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鼓励发展地方环保产业,通过金融与投资政策倾斜,对新兴的环保产业予以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增加绿色采购。在各级政府采购中增加绿色产品采购比例,并将绿色产品的评价范围从最终产品延伸至生产过程,以市场为平台激励绿色生产企业发展,同时也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起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示范作用。
绿色生产宣传。通过加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生产之路。
2.2.3 政府鼓励、保障绿色消费
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模式,通过培养绿色消费习惯、拉动绿色消费需求来引导绿色生产,这是我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路径的必然选择。对绿色消费的推动,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培育绿色消费群体。我国居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在最近几年有明显提高,但远未达到实现绿色消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和自己无关,缺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理念;加之人口比重高达70%的广大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绿色消费观念更为落后,进一步制约着我国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要使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据此指导、实施自己的消费行为,必然涉及到社会多数成员,在短期内显然不可能真正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对社会各阶层做大量的引导、控制、教育等工作,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文化道德的力量培育绿色消费所依赖的工作、生活、文化氛围,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认识、认同、实施绿色消费。
完善绿色消费保障体系。目前,各地绿色认证机构众多,且认证标准不一,信誉良莠不齐,导致市场上的所谓绿色产品品质不一,甚至有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将其产品假冒绿色产品出售,导致了绿色产品市场混乱,消费者难分真假,使消费者失去信心,减少绿色需求。针对上述情况,政府需要加强绿色认证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规范和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严厉打击假冒绿色产品,确保绿色产品的绿色品质。
另外,政府还可以从体制建设出发降低绿色认证费用,以财政补贴绿色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绿色通道,增强绿色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以形成绿色消费的支持体系。
3 结束语
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相互吸引、相互促进,二者在政府搭建的绿色经济平台中有序运行,逐渐完成由浅绿色向深绿色的转化,实现更高一级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作为帮助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模式,是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要求的。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区域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在现阶段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与模式。
[1] 钟茂初.绿色经济或为全球新的经济引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6):36.
[2] 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111.
[3] 余春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3(12):92-95.
[4] 赵敏.绿色消费:社会化、生态化与文化理念[J].消费经济,2002(2):29-31.
[5] 苗丽娜.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小城镇发展,2003 (12):42-43.
[6]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26.
(责任编校:李高峰)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Mechan ism of Green Economy
LIYan,ZHENGHong-l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Green economy is defined as those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henomena including production,consumption,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which save resources,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 rove environment quality,with the qualities of sustainability,comprehensiveness, gradualness and dynamism.Green economy operates in the green platforms provided by governments,including three subjects2manufacturers,residents and government and involving two economic procedures-green production and green consumption.
green econom y;operational mechanism;green p roduction;green consump tion
F061.3
A
1672-349X(2010)05-0079-03
2010-06-26
李研(1979-),女,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产业与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