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2010要重回1980
2010-10-10冯立
冯 立
都在说2010要重回1980
冯 立
作为2010年全球眼镜展会的首站,1月15日的慕尼黑成为了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从这样一个欧陆眼镜时尚的发布场所中,可观察到2010年似乎有个很典型的趋势,那就是重回1980。
在连续几个月的暗流涌动后,1980年代大潮现在可以说在本季真正是卷土重来了,特别是在诸多不算非常大众化的设计师品牌眼镜中,实现了胜利会师,形成了那个领域中少见的大一统局面。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所谓的1980年代风格是这些设计师品牌标新立异的末路狂欢,还是真正的市场大势所趋呢?回到30年前,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打开BALENCIAGA的2010新款目录册之前,已经知道1980年代风格正在席卷英、美、意等国的眼镜设计师品牌,因此设计师NICOLAS的创作不仅将决定法国设计师品牌是否“沦陷”,还有可能影响整个眼镜潮流的进程。说实话,当时对1980年代的反应已经从去年圣诞前的“错愕”、“抵触”发展为“接受”、“麻木”。我心中的问题已不再是“法国设计师品牌眼镜的新款主题会是1980年代风吗”,而是“1980年代的哪一部分会成为他们的灵感源泉”。
结果,BALENCIAGA用一个出色的、回归成熟女性化的款式系列让我“失望”了——1980年代征服了相当一部分法国设计师品牌。经过这几个月的眼力磨练,即便碰到再细微的1980年代痕迹,我仿佛也能一眼识别出。尽管BALENCIAGA称部分灵感来自印度纱丽,圈形和刻纹来自1960年代时装的样本,尽管该系列解读为向YVES SAINT LAURENT致敬,但都不影响你从那些林林总总中,看到1980年代美剧《豪门恩怨》中贵妇Joan Collins所佩戴太阳镜款式的影子。
影响与被影响
几乎是在一天后,我手上又接到了BALMAIN的新款眼镜目录本,我毫不怀疑,等待我的又将是一场1980年代的狂风骤雨。有朋友说眼镜设计师DECARNIN是本季1980年代风的始作俑者。确如我所料,它的新款走的是倡导条格魅力的路线,简练爽朗的条纹与方格在他那里再度流行。艺术感觉的条格重在唤醒佩戴者内心的隐秘记忆,通过条格与人对话。条格也带来超越现实的未来感觉,纹饰的表现上,是手绘与计算机图形相结合,通过数码印染技术实现,以神秘的美感立即吸引你。同时它的条格也具有实用的分割功能,令不同的部件领域清晰明朗。另外,BAMAINY有的款式也增加一些1980年代的经典波浪纹,但总的来说,这个新系列都不能算是原创性高的作品,但这也并不妨碍BAMAINY成为时下最红、最常被抄袭的眼镜设计师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师们之间的“默契”,其实是一种跟风,大家都感受到了弥漫在这一季的1980年代气息。对一般的设计师来说,如果没有跟风,他就要面临被孤立的危险,除非是ALAIN MIKLI和VALENTIN这样的设计领导者。不管你喜不喜欢,2010年春夏注定是属于1980年代的。情愿也好,无奈也罢,一度被误解、被唾弃的1980年代,正需要被人们重新审视。
重读一个时代
在很多人眼中,1980年代几乎与“夸张”和“俗气”二词同义。长期以来,它被认作是上世纪时尚界最大失误。我们常听说设计师从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中获取灵感,却很少有人敢标榜自己的设计具有1980年代风格。毕竟,宽大、流线等那10年流行的元素都随着1990年代极简主义思潮抬头而沦落为“过时”的代名词。过时的不仅仅是潮流,如CLAUDE MONTANA、THIERRY MUGLER、ROMEO GIGLI等1980年代代表性品牌也接连中落,犹如时代变迁的牺牲品。
如今,这一传统观点却有可能被颠覆。一时之间,一度失宠的1980年代时髦信物(并非只包含眼镜)摇身一变,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当红单品。而这些仅仅是1980年代回归的开始。年轻一代设计师也接连表达着对1980年代设计师三杰Montana、Mugler和Azzedinealaia的崇拜之情。
STEFANO PILATI在YVES SAINT LAURENT挑战M O N T A N A的产品轮廓,将眼镜材质本身的状态视为一种幸存、保留下来的形式,是进一步创造出更具传统风格产品的前提条件。在进行READ-MADE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将成品与其加工条件分隔开,每件产品都是其加工条件本身的表现。
而CHRISTOPHER KANE则靠模仿ALAIA一战成名,在他们的眼镜设计中,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时尚款式相比,小细节的设计更为灵活多姿,更易实现艺术的畅想。在材质、造型方面也突破了一些界限,比如镜框模仿手工编结的藤制感觉,充满南亚风情。流行的纹饰多采用极简的形态,但蕴涵着无数情感表达的可能。
这一切都为本季的1980年代潮流埋下伏笔。人们似乎怀念起了那个蠢蠢欲动的年代。各路设计师也嗅到了空气中的不安分,他们抓住机会,尽可能地再现和发展那些被束之高阁多年的戏剧化廓型,用夸张的整体造型模糊好品位和坏品位的界限——这样看来我们上面所提到的BALENCIAGA、 BAMAINY显然都是个中的行家里手。
买账不买账
从慕尼黑展会中所反映出的状况来看,至少现在对部分保守的欧洲买家来说,答案是个鲜明的“不”字。近几季以来,欧洲眼镜零售商都在期待一个清晰的时尚大方向,因为明确的眼镜潮流能方便他们为产品做更好的推广和促销。本季,大部分个性化的品牌设计出色地完成了该任务,但讽刺的是,这却不是零售商想要的结果。比利时SEPOEYES的老板Goden就说:“可能现在的眼镜消费者不一定会选择那些1980年代的款式,他们更需要今天能戴、下一季也能戴的不容易过时的款式。我倾向于认为高档材质、精良做工的产品,才是金融危机下我们消费者会考虑购置的。
这种声音其实不在少数,而且也有人批评这些倡导1980年代风格的眼镜设计师全然无视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对此,有的设计师则认为:“既然我无力拯救经济,不妨找些乐子。”其实,如今的眼镜潮流已经明确地分为两极,一极是高端大牌们在主动迎接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大家也都有意识地在为炫耀性消费做一个终结;另一极的这些设计师,则仍沉醉于疯狂的创作念头,实验性设计是他们共有的突出特征,尽管目前无法大规模普及由一些新技术与新材料促成的实验设计指引未来眼镜潮流可能的方向,但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探索性的设计,让人更多关注和感受到其中的卖点及乐趣。
取精华去糟粕
当然,如果说1980年代风潮的眼镜款式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帮助的话,首先我们还是要说它积极正面的精神。设计师大量采用时代感强烈的材质、精致的细节、新颖的轮廓和比较另类的搭配,激励消费者在佩戴甚至着装上,重拾盛装风格的传统。其次,1980年代风潮在眼镜产品上的反映还有对不同材质的贵金属切割技术的高度重视,让本季出现了更多质量上佳的以贵金属镶嵌为亮点的品牌新款,这也让很多眼镜看上去拥有了优美的形状和曲线。所以我们还是要感谢1980年代风格的回归,让我们在JIL SANDER、BALENCIAGA等品牌的新款系列里,又看到类似于高度雕塑化痕迹的眼镜单品。
然而能对1980年代风格的未来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渠道和消费者的选择。如果大家拥抱这一潮流,那么1980年代风格将迎来其30年迄今为止最大的胜利;如果不是,那么可能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很难再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夸张”和“俗气”的眼镜款式了。
这一切,都取决于世人的接受和喜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