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分析
2010-09-28李剑明李亚明裴著果
李剑明,李亚明,裴著果
(1.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天津 300457;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01;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核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04)
核素骨显像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早期检测各种肿瘤有无骨转移的重要影像手段之一,已被临床广泛接受和认同,在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随访监测和预后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骨显像中单发放射性分布异常是诊断的难点,尤其脊柱上单发椎体放射性分布异常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本文对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是探讨其影像特点及相关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8年6月资料完整、且全身骨显像上仅表现为单个椎体放射性分布异常的病例59例,其中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12)岁。所有病例均具备病变椎体近期相关影像资料(在骨显像检查前后1周内)。全部病例中有原发肿瘤病史者34例(其中肺癌14例,乳腺癌6例,胃癌3例,食管癌、直肠癌各2例,前列腺癌、胆管癌、肝癌、宫颈癌、胸膜间皮瘤、胫骨肉瘤、肱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无原发肿瘤病史者25例。
1.2 显像方法
放射性药物为99m锝 (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99mTc由钼锝发生器淋洗获得,发生器购于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MDP药盒购于江苏原子能研究所,99mTc-MDP放射化学纯度>95%。显像设备为GE infinia VC Hawkeye SPECT/CT,配置低能高分辨型准直器,采集矩阵为256×1024。患者无特殊准备,静脉注射99mTc-MDP 555~925MBq后嘱患者饮水1000ml以上,注射药物3~5h后行全身显像。采集前患者排尿,扫描速度为 15~20cm/min。
1.3 图像分析
骨显像由1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析,将脊柱单发椎体放射性异常分布情况分成5种:椎体边缘局部点状浓聚、椎体半侧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整体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形状正常)、椎体扁平状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呈放射性稀疏缺损。所有病例最终诊断经相关影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
2 结果
59个单发椎体病变中,累及胸椎34个、腰椎24个、骶椎1个;其中椎体转移瘤2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椎体或肋椎关节增生退变12例、椎体结核2例、椎体血管瘤1例。在椎体转移瘤中累及胸椎24个(82.8%,24/29),累及腰椎4个(13.8%,4/29),累及骶椎 1 个(3.5%,1/29)。在 15 例椎体骨折中,病理性压缩骨折3例,单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12例,其中有恶性肿瘤病史者和无肿瘤病史者各6例。所有骨折椎体多位于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14个病变椎体位于T8椎体与L2椎体间,1个位于L4椎体。对59个单发椎体病变的良恶性经相关资料最终确定情况为29个椎体由CT确诊、15个椎体由MR确诊、6个椎体由MR和CT同时确诊、5个椎体由病理活检确诊、PET/CT和随访各确诊2个椎体。病变椎体放射性分布类型与病变性质情况分析见表1;典型图像见图1~4。
10个(100%,10/10)椎体局部点状浓聚者均为良性病变(椎体局部增生退变);12个(100%,12/12)椎体半侧浓聚者均为椎体转移瘤;21个椎体整体浓聚(椎体形状正常)者中,椎体转移瘤13个 (61.9%,13/21);15个椎体扁平状浓聚者中,12个(80.0%,12/15)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个为转移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1个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为转移瘤。
表1 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放射性分布类型与
3 讨论
全身骨显像中造成骨骼放射性异常分布原因很多,包括肿瘤、炎症、骨折等多种可能[1]。骨骼上单发放射性异常的良恶性判别常给诊断医师带来很大困难,多数学者认为诊断要慎重,一般要结合相关影像、随访连续观察才得以确定其良恶性[1-3]。在全身骨显像中发现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病例并不少见,其病变性质的确定对于疾病分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熟悉和掌握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特点和临床意义,从而及时做出倾向性或明确诊断,对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是十分重要。有学者[4]提出椎体转移瘤多数累及整个椎体,而少数累及部分椎体,但本组研究21个椎体整体放射性异常浓聚者中,良恶性病变均有一定比例,其中9个椎体恶性病变者均表现为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而12个椎体轻度放射性浓聚者中除良性病变外,还包括椎体早期转移瘤;另本组研究12个单发椎体半侧放射性异常浓聚者中,均证实为椎体转移瘤,此征象应引起重视。本组研究还发现椎体呈扁平状浓聚者多为压缩性骨折,其中多为良性压缩性骨折,但从骨显像本身并不易区分病理性压缩骨折和良性压缩骨折,仍需进一步相关影像学检查。配置定位或诊断CT功能的SPECT/CT已投入临床,通过CT辅助分析相互弥补、印证诊断,从而提高了骨显像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5-6],但是此类设备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辐射剂量,目前还未获得广泛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虽然骨显像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其放射性分布形状、位置以及椎体形态与其病变性质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和影像特点,在没有其他影像资料参考的条件下,根据椎体上述放射性分布情况,可以做出对椎体良恶性鉴别的相对明确或倾向性诊断,从而使诊断结论易受临床医师接受和采纳,以便于采取下一步检查或治疗措施。
]
[1]李林法.现代骨转移瘤诊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82.
[2]张青,杨晓青,关宴星,等.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单发病灶的临床价值[J]. 江西医药,2005,40(1):4-5.
[3]裴著果.影像核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6.
[4]尚玉琨,李舰南,蔡良,等.病理证实的130例脊柱疾病核素骨显像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6):424-426.
[5]Even-Sapir E.Imaging ofmalignantbone involvementby morphologic,scintigraphic,and hybrid modalities[J].J Nucl Med,2005,46(8):1356-1367.
[6]秦永德,孙晓琰,王塞岗,等.SPECT/CT在99mTc-MDP骨显像脊柱单发病灶中的诊断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7):68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