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人的问题
2010-09-27韩水法
■韩水法
大学与人的问题
■韩水法
大学与人的问题,这仿佛是一个多此一举的问题,没有人,何来大学?但是,当人们谈到中国大学时,那么人确实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学自然是人办的,是为了人而办的,大学的核心是人。但是,在中国大学里面,不仅非人的物事常常成为控制人的手段,尽管这种手段的背后依然是非学术的乃至反学术的潜规则在起作用,而且人因为是按照学术之外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所以学术人因为其学术而受到抑制。其实,这两者在抵制和抑制学术规则方面原是一致而相互关联的。所以,中国大学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有必要予以清楚地辨析,而这里至少有两层需要区别开来的关系。
首先,人是如何一般地受到对待的?在现代社会,人的一半资籍在大学内外都是一样的。这与比如西方传统的阶级社会里的情况并不一样,因为在那时大学里的个人通常享有比社会中的多数人更多的权利,因而拥有不同的资籍,这原本是大学特权的一个方面。比如,在现代社会,学术自由原本就蕴涵在言论自由、良心自由等权利之中,是每一个人都享有的。但在欧洲的传统社会,学术自由乃是大学师生的一种特权,尽管有限,却正是校园之外的多数人所不享有的。在哲学的视野里,学术自由原是精神自由的一个层面,而充分的学术自由承带彻底的精神自由。这样,在大学内部,个人受到如何对待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也就是说,在教师一边,学术自由以及相应的保障就是最为关键的所在,而在学生就是个性的充分发展,而所谓个性在这里就是指各种能力,比如认知的、定量推理的、道德判断的、审美的等方面的能力,自然更不用说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素质。
其二就是人在大学里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与第一点直接相关。尽管它可以被视为形式的东西,却是人之待遇或地位得以实现的实在。这个问题就如前面所述的那样,可以具体为如下一个问题,即学术人在中国大学里面如何受到对待以及如何组织起来,或者一般地说,他们在中国大学里是如何生存的,乃是回答何为中国大学这一问题的又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迄今为止,中国大学里的教师与学生总是被设定、被计划或者被要求成为某种特定的人,从而中国大学也自然就成为某种专门的训练场所。作为学者的人在中国大学里极其缺乏对于学术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自主性。
倘若人们愿意继续追问,那么可以逼问出一个更为尴尬的问题:中国人是否属于另一类型的人,而与世界上其他人群有着根本的差异?中国大学并且由此就别有一套原则,而后者与西方世界的大学,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学原则迥然有别?那么,这里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如此原则之下的大学里所展开的学术,或者一些人更愿意称谓的科学,是否也就另有一套原则?
因为一些原本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比如,数据可以造假,比如论文容许抄袭,学术的或曰科学的论文可以毫无新意地文字堆砌,比如,学术规范的缺乏。事实上,剽窃与造假是一个最容易判定的事件,在中国却成为罗生门,每个剽窃事件都是一个罗生门。
中国大学有世界上所有大学中最为繁琐的考试体系,却也有最容易进入的关系之门和权力之门。比如,小学都未毕业的获奖运动员可以轻易地进入大学,获得大学文凭。
于是,这里也可以追问一下文凭的水分。文凭是受过教育并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凭证,但现在文凭是可以通过关系或者权力而获得的,那么文凭就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和价值。我想,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确实就有不少握有权力的人以及有权力影响大学的人并不理会这一点。不过,他们要付出良心、品位、人格和真正的荣誉的代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定价70元。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欢迎购买。亦可从本刊编辑部邮购。有意者请电话垂询:010-84899122-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