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蜘蛛精"和一百双鞋垫

2010-09-26耀

故事会 2010年19期
关键词:雷劈鞋垫老太太

王 耀

尤波是一名市报记者,前几日,由于连降暴雨,百田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尤波第一时间到前方采访报道,通过众多解放军战士和社会各界积极抢险救灾,奋战了十多天,灾情终于得到控制。救灾工作结束后,尤波的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就在他打道回府、途经城郊时,竞遇到了一件令人惊奇的稀罕事。

那会儿,一场大雨刚刚停歇,尤波的车子正好经过一个镇子,只见三五个人火急火燎地朝一个小胡同里跑,嘴里还吆喝着什么。尤波赶紧停车,下来打听,有人边跑边说:“快去看,刚才打雷,老梁家劈死了一个妖精……”什么?妖精?尤波一怔,拿过车上的照相机,撒腿就跑。

老梁家住的是个老院子,土墙老房,十分破败,尤波走进院来,里面已围了好些人,地上满是杂乱的麦秸秆。经过了解,尤波知道一个老太太住在这院里,事发时,她孙子正好也在,目睹了雷劈“妖精”的事,老太太的孙子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很健谈,他告诉尤波:“哎呀,刚才那雨好大啊,电闪雷鸣的,我奶奶正在屋门口做鞋垫呢,突然‘咔嚓一个炸雷,院里那个麦秸垛就炸开了,接着又‘咣当一下,这么一个大东西就掉了下来……”说着,老太太的孙子端起脚下一个大搪瓷脸盆,盆里是一堆黑糊糊的东西,还耷拉下一只毛茸茸的大爪子……尤波赶紧对准镜头,“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接着,尤波仔细看了看,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蜘蛛,难怪看了的人说是。妖精”。

尤波又举着相机,拍了一些照片,这时,事实基本可以确定了,尤波就走出院子,上了车。回到了市里。

尤波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过了一天,又有人打电话向他报料,打电话的是一个和尤波有联系的通讯员,那人先说了那件“雷劈蜘蛛精”的事,尤波说,这事他知道,那人沉吟了一下,话头一转,又说开了:“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在雷劈蜘蛛精的那个院子里,住着一个老太太,她做了很多鞋垫,她家里人说,能不能把这些鞋垫送给我们解放军,你看,前一阵子我们的战士们抗洪救灾,日夜辛劳……”尤波一听,这事有戏,连忙驱车去了。

赶到那里,通讯员早就候着了,通讯员悄悄对尤波说:“你做做工作,看看这个新闻,能不能上日报的头版?”尤渡一听,也不好推辞。他急忙下连队,他要拍几张老太太亲自送鞋垫的照片,战士们站成队列,等着来献鞋垫,结果没见老太太来,来的却是一个女士,捧着一大摞鞋垫过来了。

尤波问:“不是还有个老太太吗?怎么……”通讯员说:“那老太太年纪大了,脑子又有病,来不了,我们临时找人替代一下,而且,老太太的鞋垫又破又旧,早没几双能穿的了,我们还临时买了些。”尤波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这样拍了。

第二天,“日报”头版上就登出了这个新闻,并且是以很醒目的图片新闻形式,报道说:“日前,城区居委会一位大嫂心系军营,来到连队,为战士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垫……”这段文字上面,配的照片就是那位年轻大嫂抱着一摞鞋垫为战士们分发的情景。应当说,这样的新闻发在解放军刚刚参加完抢险救灾的时候,又是“八一”前夕,影响还是不错的,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之情。

也是在同一天,“晚报”上登出了那个“雷劈蜘蛛精”的消息,发的就是那男子手端脸盆的特写照片,边上还配了一句话:“7月18日雷雨之际,一户人家的麦秸堆遭到雷击,‘劈出了一只硕大的蜘蛛。”明眼人看得出来,晚报上的这则“小花边”,不过就是为填充版面的,可有可无。

这两则新闻,或者说这两张照片,从表面上看,它们本来是毫无联系的,可偏偏还是被人联系上了,在哪?网上啊,可别小看现在的网友们,要是有人做了坏事被整到网上,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祖宗十八代,都会被查个底朝天!

话说网上有个很著名的论坛叫“蓬莱诡话”,以专门议论精灵古怪和奇闻逸事而闻名全国。不久,有网友就把那张“雷劈蜘蛛精”的照片传到这儿来了,帖子一发,网友们就开始跟帖议论,说蜘蛛精、蝎子精、蜈蚣精这些东西,要是长到一定年岁,老天就会不容它,就会天打雷劈……人们娓娓道来,津津有味。

前面这些说法都是“挺诡派”的,后面的有些跟帖却是“倒诡派”的了,这些网友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照片中的“怪类”是因为身上带有静电,所以才招来雷击,这么一说,“挺诡派”不乐意了,开始争论起来,争得急了,论得凶了,双方难免就互相谩骂起来。这时,一个叫“武松打虎”的网友突然出其不意,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这个炸弹就是尤波同天发在“日报”上的那张照片。

“武松打虎”把“大嫂送鞋垫”的照片上传之后,便开始仔细分析起来:“从这位少妇的穿着和发型来看,这女的肯定是一个城里人,而且极可能就是街道办事处的女干部,我们再目测一下她怀里那一大摞鞋垫,少说也有上百双,一个人缝制这么多鞋垫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是她买的,那送这些鞋垫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很有可能是记者和有关人士串通一气、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秀出这么个假新闻来糊弄社会!”

接着,这网友又把话题转到“雷劈蜘蛛精”上,他嘲弄道:“这位大记者先在日报上发‘拥军照片,叉在晚报上发‘精怪新闻,白天说人话,晚上说鬼话,我们还在这儿争得头破血流的,那个‘雷劈蜘蛛精的新闻还不一定是真是假呢!”

“武松打虎”的这个帖子刚刚发出来,尤波的一个同学小冯正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小冯在电视台工作,和尤波一直关系不错,在这之前他对“雷劈蜘蛛精”的事也很感兴趣,还来尤波这儿看了所有照片,并拷到了自己电脑里。小冯看到这个帖子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了尤波,尤波赶紧去看那帖子,看着看着,就有点坐不住了。

有道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久,麻烦就来了,不断有人打电话到报社来,求证这两件事的真假,“日报”和“晚报”是同一个老总,一气之下,老总就把尤波叫到主编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尤波狼狈之极,从主编室出来,自己扇了个嘴巴子:“好好的,叫你拍什么蜘蛛精!”

尤波正在郁闷,这当口,电视台的小冯跑来了,小冯笑嘻嘻地说:“好事来了,你先请客吧……”尤波哭丧着脸说:“我都快糊了,请个屁呀!一个‘雷劈蜘蛛精惹出这么多破事来,我都恨不得那雷劈的是我!”

小冯“哈哈”笑道:“不就那一百汉鞋垫子嘛!已经调查清楚了,那个送鞋垫的女人,就是‘双拥办的主任,嗨,人嘛,就这么回事,现在都给你弄好了,你们那版面编辑答应马上做一个更正启事,你想,一百双鞋垫子一个人短时间是做不出来,可人多了还做不出来吗?咱改成:‘城区居委会的大嫂们,心系军营;再特別强调一下,照片拍的只是‘一个嫂子代表给战士们送鞋垫的情景。你看,就改这么几个字,纰漏不就堵上了?不就是个假新闻嘛,咱就让它假到底,逻辑上没错就

行啦,我就不信检察院还会去查这样的好人好事!”

尤波一听,转怒为喜,说道:“办这事花了多少钱?”小冯说:“这你就别管了,我可不是为这点屁事来报功的,咱说正事……”说着,他打开了自己的手提电脑,从里面调出那些“雷劈蜘蛛精”的图片,尤波伸着脖子凑了上去——怎么,这“雷劈蜘蛛精”里还有什么正事?

这时,小冯说,近期,他们电视台要新上一个“传奇故事”的栏目,他已率先报了一个“雷劈蜘蛛精”的选题,并想请尤波帮忙来做编导,这些,主任都已同意了,要是能做得好,尤波就直接调到他们台来。

尤波一听当然很振奋,可很快就犯了愁:“就雷劈了一个大蜘蛛这么点事,我们还能做‘出什么文章来?难不成再整出一百双鞋垫子?”小冯“哼”地笑出了声,又从那些照片里挑出一张,点开,让尤波自己看。这一张,拍的是老院子里的那位老太太,镜头里的老人是那么安详,好像刚才“雷劈蜘蛛精”的事根本不是发生在她身边。小冯指着这张照片说:“你好好想想,那天的事有多玄,幸好雷打在那个大蜘蛛上,要是劈着这位老太太呢々而且,那些天可一直在下雨,他们就不怕雨水泡倒了老房子、砸了老太太?所以说,‘雷劈蜘蛛精其实不过是个引子,我们真正要做的戏,是以人为本——是关于这个老太太的,也就是说,我们先围绕‘雷劈蜘蛛精人手,充分吊起观众胃口;然后,再从产生蜘蛛精的环境入手,着力拍摄那个老院子,拍摄那个老太太的孤独生活;最后,要占据道德制高点,要质问老太太的那些儿孙们——为什么把老人孤孤单单地遗弃在这个破破烂烂的鬼地方?现在,舆论不正为‘雷劈蜘蛛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吗?我们要是趁热打铁做出这档节目,肯定能一炮打响!”

尤波这时如梦初醒,他不能不为小冯敏锐的职业眼光所折服,他连夜做出了文案,第二天,小冯往主任那儿一交,很快就通过了。

那天,尤波和小冯前往拍摄,天气很好,初期的摄制也很顺利,老太太的孙子还一直跑前跑后地指点着、配合着。等到差不多了,镜头就对准了老太太的孙子,尤波拿着话筒问:“我们都看到了,老奶奶是一个人住在这里的,相信你们子孙辈住的,一定比这好得多,为什么要让老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破宅子里呢?”

老太太的孙子一听,愣了,他想不到尤波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脸突,然红了,嘟囔着:“让我爹说,让我爹说……”说着,他一溜烟地跑了。尤波他们两人扛着机器在后边追,那人跑了百十米,拐进了一个院落,那儿矗立着一幢漂亮的二层小楼,显然,这就是老太太“子孙辈”的家。

两个人追到近前又开始拍,不大一会儿,里面出来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他说:“别拍了,还是拍老院子吧!”说着,他领着众人往老院子走。到了院门口,老头站住了,叹了口气,说:“我娘是十七岁结的婚,三天后,我爹就去当兵打鬼子了……七十多年了,这院里一草一木我都不敢动,也不敢叫我娘搬家,因为我娘一直在等我爹回家……”现在,我娘已是儿孙满堂,孩子们每天轮着陪她……”

拿話筒的、扛摄像机的全都被镇住了,话筒在抖,摄像机在颤,众人全都哑口无言。老头领着他们进了院子,坐在屋门口做针线的老太太看到众人便站了起来,镜头又照到了老太太的脸上,老太太满脸慈祥地笑着……

老头又从老屋里拖出了一只大麻袋,说:“多少年了,我娘没事就坐在屋门口做鞋垫。当年,我爹就是穿着这样的鞋垫走的……”说着,他从麻袋里拿出一双,镜头赶紧推进:鞋垫是双面绣的,正面绣着“喜鹊登枝”的画,背面绣了几个字,连起来就是——“打完鬼子,早点回来”。

这时,现场所有人的心都震撼了——那个年代,也不需要宣扬什么,那份情却是很真很真的……

猜你喜欢

雷劈鞋垫老太太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雷劈数”真奇妙
老太太养老院
我为亲人绣鞋垫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
为独生女带二胎 老太太抑郁了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