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坂城:无所不在的风与歌

2010-09-26巩亮亮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5期
关键词:古镇

巩亮亮

从新疆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路边,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小城。它的名气,不仅来自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不只是醉人的民族风情;它虽有惊人的古迹,但没有特别的故事。达坂城的出名,归根到底是因为一段优美的旋律和质朴诙谐的歌词。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呀大又甜啦/哪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呀/两个眼睛真漂亮……”这是一首唱遍海内外的维吾尔民歌,与歌同名的这个达坂城虽不起眼,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也许,这首歌听着听着,人的思想就长出了翅膀,那么让我们踏着一年四季不变的风,到达坂城去看看吧。

歌声风声无所不在

沿路而歌,随着眼前的风景,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许久以前,我第一次来新疆的时候就看见过这不变的景色,这一次我的到来,不是陌生,而是一种亲切。多少年来,唯一不变的是从耳边远去的风,还有那首耳熟能详的歌。

达坂城的名气,通过王洛宾先生编著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而声口相传,流播四方。达坂城的风不仅在民歌中传唱,也乘自然之风飞扬。这风显然是专门为这片土地准备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风,才有了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有了当地谚语:“姑娘眼睛一线开,老汉肩膀一个矮,树都朝向一边歪”。而在我认识的一位叫潘月勤的小姑娘嘴中,还有一句谚语,“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石头飞”。达坂城,这片静卧在博格达雪峰下的谷地,因风与歌而风生水起。

“达坂”,突厥语为“山口”之意,故达坂城可直译为“山口之城”,其名称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天山的众多山口,达坂本是随处可见,不知是谁用“达坂”这两个极其普通的字眼来给这片谷地命的名,立即神韵尽现。每当我将“达坂城”三个字轻轻地在嘴角吐出之后,有一种神秘的情感从脑海中浮现,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友情。

站在达坂城的旷野上,风阵阵吹来,我短短的头发仿佛被削掉了,露出真实的头皮,头皮上飞速而过的风,总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飞翔。传说达坂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是天地之间游弋的精灵,是沟通天地和人的桥梁。这么多的风,这么大的风,这么无边无际的魅力,让人感慨万千。

从1986年起,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就开始建设,如今在达坂城一望无际的荒野上,一排排巨大的银白色风机傲然伫立,借助长风驱转长翼,达坂城也因此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成为新疆荒漠中的现代风景。

驱车在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的高速公路上,眼中尽是风中转动的一架架银白色风车,恍如畅游在童话的城堡里。成百上千的风力发电机组,将这些无所不在的游子给一一留住,它们身上的爱与光明,成了一股股送往万家的灯火。风从天山博格达峰上飞起,从冰达坂上越过,吹进小草湖,穿过林梢,掠过草叶尖,吹动达坂城。

湖水清清大地悠远

在风中,慢慢地感受到了水的味道。不远处,一块宽大的镜子被大地悄然打开,谁能知道,在荒野上如此枯燥的行程中,一片水域是多么的难得。这片荒野中的水域就是柴窝堡湖。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40公里。是达坂城的一处著名景区,南面高山屏列,雪峰照面,北为柴窝堡林场,湖东岸土丘垒垒,为汉、晋时期古代游牧民族古冢。柴窝堡湖为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湖呈圆形,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似核桃状,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7米。湖水稍咸,是由湖北面的博格达峰融雪汇集而成,水平如镜,清可鉴人。

关于柴窝堡湖的形成,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王母娘娘寿辰,玉皇大帝派金童玉女送两颗明珠作为贺礼,行至半路,一阵大风吹来,金童玉女盘中的两颗明珠落了下来,一颗落在山南,化为天池,一颗落在山北,化为柴窝堡湖。传说总归是美的,然而,当你坐在湖边,轻轻地看着那湖水在风的作用下荡漾,那是何等的惬意。

站在湖畔,极目四望,绿树成荫。湖边有草原,有林带,有田园,有荒漠,更有湿地沼泽,芦苇丛生。远处是茫茫雪山,近处是一潭碧水,有时微风拂面,芦苇迎风摇曳,船只过往,海鸥飞翔,令人乐而忘返。湖畔时有大风肆虐,湖水浊浪排空,苍苍茫茫。大部分时间,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在游人的嘈杂声中,湖怎么可能将自己柔美的一面表现出来呢?这水中的鱼儿怎么可能将自己真实的面貌展示出来呢?看着眼前的湖水,远处若隐若现的天山,我心中越来越静。在这片白浪翻动的湖水里,鱼儿长得肥壮,雪蟹长得肥美。

在湖岸边走一走,将城市的嘈杂和钢筋水泥全部抛到九霄之外。面对这片湖泊,我渴望能在一个月明之夜,一个人带着轻松坐在水边,看星光无限,听水声荡漾。

但愿这湖能一直如此地安静,但愿荒旱新疆的每一片类似的湖泊,都能得到保护而不会消失。

要道之城远逝如梦

在风声中再次上路,沿着公路,两边掠过的是葱茏的庄稼地。麦子还在散发着最后的清香,而草场上的羊群,则成了远处唯一移动的标点。在达坂城这不大的一块土地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文明遗迹,这真让人惊叹不已。这里的老人都是活字典,每一粒沙子都包含着我们不曾知道的过去,这秘密就藏在达坂城的石头间和每一片草叶上。

清朝以前的达坂城,除了是古代东西方之间往来贸易的通道,更重要的应是游牧民族迁徙转场、聚居活动的一个特殊区域。早在春秋战国和汉朝时期,古代的游牧民族塞人、车师等转场迁徙天山南北各地,行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在达坂城北部的天山深谷至南部的和静县境内的阿拉沟等山前地带,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多处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和聚居活动遗址,如位于今天达坂城境内的柴窝堡新石器遗址、乌拉泊墓葬、柴窝堡墓葬和盐湖墓葬等。而我要去的达坂城峡口古城,就是一个战略位置重要,曾经长时间扼守“丝绸古道北道”的重镇。

车子在达坂城平整的路上前行,车窗外闪过大片大片的湿地。有人说,为了保护眼前这块无名的湿地,高速公路曾改道沿着山脚修筑。人总算保护住了达坂城的这片翠绿,这是达坂城的幸运,但是现实之中,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湿地的重要性呢?

白水镇又被称为达坂城古镇。《西州图经》记载:“白水涧道,右道出闪河县界,至西北向达坂城区处月以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故称此道为白水涧,此城为白水镇。达坂城古镇位于达坂城盆地的南端,地处天山脚下,西距乌鲁木齐90公里,东距吐鲁番90公里,位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与博格达峰遥相对望。古镇虽然老了,但是新的建筑在不断地覆盖着,将那些秘密埋得越来越深。在现代人机械铺设的道路上,我慢慢地往这座古镇的中心走去。说是古镇,其实除了白水镇古城堡以外,多是现代人的建筑而已。

古城堡里的讲解员是旅游学校实习的小姑娘,叫潘月勤,特别活泼。她告诉我,古城堡在30年多前还保持完整,当时民间有个传说:古城城墙的土是“神土”,可增加农田产量,于是附近

的村民纷纷挖掉城墙的土撒在自家的地里,古城堡渐渐坍塌,特别是1996年的一场大洪水的冲刷,严重破坏了古城堡的完整。也许,上天为了将这些城墙的土送回原先的地方,以一场雨水的形式,带走了所有可以作为肥料的土质。从此,这座古城堡总算安静了下来,恢复了它原有的神秘和静默。

站在白杨河边,远远望去,这座安静的小城堡,此刻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就这样坐在一块黑石上。他也许在回忆,也许在等待,在这条曾经驼铃不断,如今车鸣不断的道路边上等待着。听着白杨河水潺潺,看着近在眼前的这座小城堡。我的心愈发地安静。在它的头顶,飘过的云是今日的云,而这太阳,却和古代没有两样。潘月勤告诉我,白水镇古城所在的白水涧道,往东是赤亭道(交河故城),向西经柴窝堡一达坂城盆地,联系碎叶道(唐轮台城)而直趋天山以北,可西去“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附近),东向北庭都护府(吉木萨尔县)。达坂城古镇,历史上既是丝绸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军事要塞。

黑石在下安坐如钟

顺着白杨河河面的木桥而过,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古城——峡口古城。漫步这座屹立许久的古城堡,心中顿生苍凉之感。残垣断壁之间,似乎还能听见悠远的驼铃声,而我似乎成了游走在这片土地上的浪子,越走越近,也越走越远。

当地人将这个城堡叫做“疙瘩城”,它位于达坂城镇东南约4公里处一座高约4米的石山上。古城堡遗址呈方形,由内外二城组成,城墙系夯筑而成,外城周长约360米,北、西二墙陡直,东、南墙略呈弧形。保存较好的北墙高5.2米,厚3.8米。内城略呈方形,位于外城西北角,南北长42米,东西长45米,高4米,南墙中部见宽8.5米的豁口,似为城门。城址中采集的文物有红陶、釉陶片和瓷片。讲解员小潘说,这就是唐代的白水镇故城遗址,元代改为黑虎城,清代又改名为嘉德城。

清人《三州辑略》记道:“嘉德城,乾隆四十七年建筑,周二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城门四:东日寅辉,西日仰极,南日成顺,北日遵道。”又据《乌鲁木齐事宜》记载:“喀喇巴尔噶逊守备城一座,名嘉德城,粮员在内,离巩宁城二百三十里,计二站。”由此可见,清朝时期的嘉德城实际上只是一个军队驻扎之所。按当时兵制,喀喇巴尔噶逊营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经制外委二员,连经制外委马兵一百五十四名,步兵一百五十名,实共兵三百二名”,当然,这座城到底是不是嘉德城,我一直抱有疑问。因为据当地的老人讲,在别的地方也存在有类似的古城,只是面目全非。

漫步古城,这才发现,原来古城堡是建在一块巨大的黑石之上。哪里来的这么一块巨石呢?我对此产生疑问,是不是某位神人路过此地时,为了歇歇脚而留下的呢?又或者是当年西天取经回来,三藏法师和徒弟们用来晾晒被水打湿经文的那块巨石?反正这些想法都在我脑子里转过一圈,忽然觉得黑虎城这个名字真是绝妙,这城堡仿佛就是在一块形如黑虎的巨石上修建的。

只是此刻这破破烂烂的“城”里除了满地的石头之外,留下的也只有无法解说的秘密和故事。藏在石头与石头之间的事,慢慢地被雨水冲刷,进入到了黑石之中。回头再看,“城”早已不是“城”了,我所能分辨清楚的,分明是砾石堆上突起的几处残垣,以及几小段古人用干打垒造城时留下的痕迹。或许,正是这些藕断丝连的残垣断壁,还残存着古城当年的蛛丝马迹;正是这些濒临文化遗产绝境中的古文字般的建筑遗迹,还能散发出些许深埋在历史深处的气味。这就是历史的物证,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的。

从达坂城古镇转身而出,当再次回头,看见这片名为“达坂城”的谷地,正被建设成为乌鲁木齐市的一个真正的城区时,我心中颇多感慨。达坂城,因了那片不知名的湿地,因了那座白水镇及白水镇里的古城堡,也因了四季不停的风和优美的民歌,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符号的定格。

猜你喜欢

古镇
下司古镇
镇远古镇
古镇的月亮
古镇黄姚
镇远古镇
鸣鹤古镇游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