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静流淌的伊犁河

2010-09-26马康健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5期
关键词:伊犁大桥

马康健

“伊犁河哎伊犁河,天山南北牧场宽广,草儿青青,牛羊肥壮,马群兴旺,遍地牧歌,啊……亲爱的伊犁河,美丽的家乡,幸福的天堂,十三个民族的儿女,为你劳动,为你歌唱……”这是著名作曲家田歌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曲《啊,亲爱的伊犁河》岁月流逝了半个世纪,但这首歌曲至今在伊犁被传唱着。静静的伊犁河让每一个人铭记的不仅是它的美丽和多彩,还有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多创造的美好生活,以及深厚灿烂的多民族文化。

穿行在伊犁河谷的国际河流

伊犁河是亚洲腹地的一条大河,也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全长1500公里,在中国境内流程422公里后,在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河口流出,最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名湖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是一条内陆河,河的上游有三条独具地理特色的源流,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

特克斯河是伊犁河的主源,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汗腾格里主峰北坡,由西向东进入新疆后,经昭苏、特克斯县域,在巩留县东北与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特克斯河在新疆境内流长约237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流量约占伊犁河流量的一半还多。特克斯河水系发育良好,支流众多,水量都很充沛,其最大支流是特克斯县域内的阔克苏河,其次是昭苏县域内的克牙孜河。

巩乃斯河源出于天山山脉依连哈比尔尕山西麓,为伊犁河东源南支,全长220公里,流域面积0.41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巩乃斯河向西穿过新源县域,至巩乃斯县东北与特克斯河汇合。流域内地势西南高,北部低,河道顺直,主要的支流有恰合普河、阿尔普河等。

喀什河源自依连哈比尔尕山,为伊犁河的东源北支。喀什河向西穿过尼勒克县域,至伊宁县雅玛图注入伊犁河,全长304公里,流域面积约1万平方为公里,年径流量约32亿立方米。喀什河穿行河谷之中,两侧河流密布,是典型的羽毛状河系,较大的支流有寨口河、阿拉斯坦河等。

三条支流在雅玛图汇合而成的伊犁河,流域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153亿立方米,几乎占到新疆地表水总径流量的五分之一。伊犁河穿行在曲折蜿蜒的峡谷和绿色四溢的原野,飘着一河的花番和欢笑向西流去,滋润着大片大片的草原、湿地、森林和良田,也哺育了湿暖而丰饶且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河谷。在干旱半干旱的亚洲腹地,温润的伊犁河谷的存在,的确是地理上的一个奇迹。

富饶的伊犁河盛产鱼类,鱼类品种也很多,现有品种44种,其中土著鱼类12种,移植鱼类17种,引进养殖鱼类15种,几乎占新疆鱼类品种的一半。

伊犁河是国内唯一有裸腹鲟生长的河流。裸腹鲟又名鲟鳇鱼,伊犁人把它叫做“青黄鱼”,是鲟鳇鱼谐音而得的称谓。鲟鳇鱼是半咸水的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体长一般在1~2米之间,重15~25公斤,伊犁渔民也曾捕到体长两米多、重达150公斤的大鱼,其外形颇似大海中的鲨鱼,故《西域闻见录》《新疆游记》均误称鲟鳇鱼为鲨鱼。每年春夏之季,鲟鳇鱼从巴尔喀什湖回游到伊犁河中游产卵繁殖,一条鱼可产数十万至数百万粒卵,其卵也是名贵的食品。

伊犁河上风景独秀的渡口与大桥

这是七月的一天,我站在雅玛图(在民间老百姓都称之为野马渡)大桥上,倾听着清风送来的浪涛声,享受着伊犁河带来的愉悦和温暖。雅玛图对伊犁河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象征:这里是伊犁河的一个临界点,支流喀什河在这里汇入伊犁河,至此,三条支流完全汇入了伊犁河。

雅玛图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渡口,早在隋唐时期,雅玛图就已沟通大河南北,如唐时苏定方率军平定阿史那贺鲁之乱,双方在双河之战,阿史那贺鲁逃渡伊犁河西遁,就是由此过河的。至清代末年,雅玛图渡口在交通上的地位仍未消减,它不仅是通向特古斯塔柳的孔道,也是通巩乃斯河谷的必经之地。民国初,《新疆游记》作者谢彬就是由雅玛图渡口过河去巴音布鲁克的。上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伊犁东五县的设立,雅玛图渡口更加繁忙。那时,从伊宁到巩留,新源、特克斯、昭苏都必须经过这个渡口。1981年雅玛图修建了全长173米的大桥,从此结束了用船摆渡的历史。

从雅玛图向西行走,河面渐渐变宽,可以看到河北岸呈平原地带,河南岸则是丘陵地形。河北岸郁郁葱葱的大地便是美名远扬的杏乡——伊宁县。每年的五月,不论是走在乡间小道,还是漫步在繁华的县城,满目杏花,香飘四溢,凤飞蝶舞,游人如织。赏杏花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还演绎为一种文化。2010年5月,伊宁县举办了首届新疆杏花旅游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有河就有桥,有桥便与河有了交流。桥把人与河连接在了一起。1975年建成通车的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全桥九孔,孔径跨度30米,全长300米。伊犁河大桥濒临伊宁市,因此这里便成为一大景点。外地人来伊宁市,伊犁河大桥是必须要观赏的。每逢节假日,伊犁河大桥两侧的河滨公园,人流如潮,水声、歌声响彻一片。当晚霞刚刚洒落在河面上时,伴随着手风琴优美的旋律,一对又一对维吾尔族新郎、新娘,身着结婚礼服,在男女青年的陪伴下,来到伊犁河大桥上留影,伊犁河与伊犁河大桥又成为这些幸福的青年男女爱情的见证。每每见到这样的情形,我便在心底生发出对伊犁河的感激:伊犁河,我们的母亲河,你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在伊犁河大桥西面约3公里处。如今又一座宏伟的桥梁横跨在伊犁河上,这就是于2006年建成的伊犁河特大桥,全长1820米,是新疆境内第一长桥。两桥遥相对望,成为伊宁市旅游的一大亮点。而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17世纪,准噶尔部以伊犁为会宗之地,在伊宁市东郊的土埠上兴建了著名的固勒扎都纲,即金顶寺,成为厄鲁特蒙古的宗教、政治中心,也为今天的伊宁市奠定了基础。如今,美丽的伊宁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并以“花城”享誉海内外。

离开伊犁河大桥继续向西漫游,出现在眼前的是两岸一片连着一片的湿地。“城市海景”“阿拉木图亚”——这些利用湿地开发的旅游度假村,景色迷人,每天都吸引着八方来客。而距伊宁市40公里濒临伊犁河北岸的惠远城,又让我们重温那些远去的辉煌岁月。惠远城是新疆的历史名城之一,从乾隆年间到光绪末年的150年里,惠远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筑城,乾隆帝亲自赐名曰“惠远”,取大清皇帝的恩德惠及远方之意。

惠远有新旧城之分,旧城于1871年在沙俄侵占伊犁后遭毁,新城于1882年收复伊犁后重新修建,惠远旧城曾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有关清代和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惠远城落墨问世。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等,都是谪居过惠远的名士。1912年1月7日,革命首领、同盟会员杨瓒绪发动领导了伊犁起义,一夜之间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统治,在惠远城成立了新

伊大都督府。

伊犁河作为惠远城兴衰的见证者,今天同样也见证着惠远的又一次辉煌。离开惠远,伊犁河还是一如既往向西奔涌着,渐渐地放慢了西行的脚步。因为这条河将要告别这片美丽富饶的故土,恋恋不舍地进入异国他乡。终于,我们看到了伊犁河在中国境内的最后流经地——霍尔果斯。

霍尔果斯在盛唐时期就是丝路北道的一个驿站。清代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境内的驻防之地,是伊犁索伦营驻防的6座卡伦之一,同治年间,中俄划界后,才成为边境哨卡,旧称尼堪卡。1851年,中俄两国代表在伊犁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正式开放伊犁、塔城两个口岸,霍尔果斯被指定为中俄通商孔道之一。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签订后,霍尔果斯成为俄国商货通向新疆的重要通商孔道,也成为两国商旅过往的驿站。新中国成立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改革开放给霍尔果斯带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使这个古老的驿站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边境小城。而伊犁河上又一座新桥——三道河子伊犁河大桥,也在这里飞架南北,把霍尔果斯口岸与南岸的都拉塔口岸连接在了一起。

静静的伊犁河哺育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伊犁河静静地流淌着,孕育和呵护着两岸的13个世居民族。

伊犁河流域是哈萨克民族形成的重要地区之一,现以特克斯河和巩乃斯河流域为主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哈萨克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草原文化。哈萨克族人把善咏史诗的人称之为阿肯,这些民间艺人能背诵很多长诗,能即兴赋诗歌唱。哈萨克民族是个善于口授历史的民族,他们把家族和部落的历史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此,由民间诗人一代代传授的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哈萨克族的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民间已发现60多部,代表作有:约产生于8~9世纪的《阿勒帕米斯》,产生于13~14世纪的《考孜奎勒帕什与巴彦苏鲁》,产生于15~16世纪的《叶尔塔尔根》《康姆尔巴特尔》,产生于17世纪的阿布赉汗时代的史诗《博根拜英雄》《贾尼别克英雄》《哈班拜英雄》等。

在伊犁河的北岸,自伊宁市向东至雅玛图,在近50公里的沿河地带,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地。行走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常常会被那些极富特色的民居和有葡萄长廊的庭院所吸引。当晚霞洒落在林荫间,从庭院里、从果园深处便会飞出富有感染力的欢快优美的旋律,伴随着都它尔琴声,一曲伊犁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令人如痴如醉,深感维吾尔族文化艺术的深厚和博大。历史上伊犁河流域曾经是维吾尔人的活动区域之一。准噶尔时期,南疆维吾尔族人开始被迁移到伊犁屯田。伊犁的现代维吾尔族,主要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后,从南疆的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田以及哈密、吐鲁番等地陆续移人的,俗称“塔兰其”(蒙古语,意为种地人)。伊犁维吾尔民歌在新疆维吾尔民歌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维吾尔人从南疆迁入两百多年来,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伊犁地方特点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这些歌曲曲调悠长,情感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如《萨迪尔之歌》《马车夫之歌》《黑眼睛》等,就是伊犁维吾尔民歌的代表作。

站在新建的伊犁河特大桥上,河南岸绵延的乌孙山依稀可见。在这群山峻岭中,有一座山峰银光闪闪,这就是有名的白石峰,锡伯语为“沙彦哈达”。伊犁河南岸、乌孙山下就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自清乾隆二十九年(1964年)从东北西迁伊犁,1766年又南渡伊犁河,在察布查尔驻防屯田,并开挖了察布查尔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使这里成为富饶的粮仓。锡伯族还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艺术。锡伯族民间歌曲可分为田野歌、小调、叙事歌、婚礼歌等。田野歌多为即兴创作,被认为是最具有锡伯族风味的歌曲。叙事歌的每首歌都含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代表作有《海兰格格》。婚礼歌也是锡伯族民歌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形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锡伯族民歌《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唱响了全国。锡伯族舞蹈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舞蹈有萨满舞、贝伦舞等。贝伦舞是在锡伯族民间最为盛行的一种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跳。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房内堂间,不论人多人少,只要有一人带头奏乐,其他人就纷纷出场表演。

在伊犁河两岸,还居住着回族、蒙古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与其他民族的长期生活、交流、融合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

伊犁河静静地流淌着,轻轻地吟唱着,哺育了两岸精彩纷呈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河的恩情……

猜你喜欢

伊犁大桥
编者的话
相关论
伊犁放歌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彩虹桥
野狸岛望港珠澳大桥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