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SWOT分析及战略环境研究

2010-09-25林昌华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

林昌华

(福建社科院,福建福州 350001)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SWOT分析及战略环境研究

林昌华

(福建社科院,福建福州 350001)

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的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科学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环境,对认清未来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海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政府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环境;SWOT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关键的五年,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比较关键的五年。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日渐突出,因此在谋划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代下,我们有必要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背景进行深入剖析,为将来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保障。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一)全球新兴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由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实质是科技创新不足、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体现。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更加重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更加重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出发点,抢占产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围绕高新技术发展领域展开竞争。福建要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结合,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的选择,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进一步提高R&D投入占 GDP的比重,在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领先优势,寻求更低廉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在控制核心技术的同时,将以各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这为福建承接发达国家(地区)先进技术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面对新形势,加快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进一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新产业竞争加剧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福建在创新条件、投融资等科技发展环境方面还不够完善,迫切需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与国内发达省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相比较,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科技水平差距仍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对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竞争压力,迫切要求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选择。

(四)科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正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从传统产业结构向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继续依靠资源投入、出口需求驱动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国际市场贸易收缩、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困境。福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以资源促发展”的投资驱动方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化,加快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

着眼未来,要把科技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这是“十二五”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瞄准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光伏电子、新能源、环保、机电装备等领域启动实施了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其中,2004-2008年共启动科技重大专项32个,投入科技经费3.2亿元,聚集社会资金投入21亿元。到2008年全省共有367个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经费资助2.36亿元,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973计划项目6项。高新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在光电晶体材料、陶瓷纤维、纺织用竹纤维、新型催化剂等新材料领域获得创新和突破;在音视频芯片、LED、微波通信等电子信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混合动力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使福建在煤制乙二醇生产、高标准汽车尾气净化、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激光精密加工等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水平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年年均增长14.75%;实现增加值140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4年年均增长15.2%;实现利润总额44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出口交货值1698.54亿元,比上年下降5.9%,4年年均增长7.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比2006年10.52%提高0.9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比上年增加4.9个百分点。

表1 2005-2009年福建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表2 福建省各设区市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单位:亿元

3.夯实产业基础,开发区继续引领高新产业发展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加快推进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4个省级高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地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继续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到2009年全省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8.28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6.98%,增加值355.43亿元,占25.32%。其中,国家级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6.16亿元,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39.27亿元,分别比 2006年增长36.8%、101%,4年平均增长8.15%、19.11%。

表3 2006-2009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表4 2008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成情况单位:%

4.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福建围绕重点与特色产业,构建了技术研发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等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省累计建成49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41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20家;现有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省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11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海峡西岸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整合能力。

5.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高新产业注入新活力

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产业集群中,组织实施技术提升工程,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泉州微波通讯与纺织机械制造、宁德电机电器、龙岩环保装备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到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值2341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56.8%(2009),比2006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近千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表5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劣势

1.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偏少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到2009年全省共有新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2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的3.5%,与全国各省平均数量水平相当。但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认定标准提高、后续企业增幅难度加大,以及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仍有待于提高等问题,福建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数量的“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同时,全省高新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高达76.6%,其中相当部分属研发在境外的组装型企业加工,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上进一步发展的难度。

图1 200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比较

图2 200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比较 单位:亿元

2.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偏低

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 GDP比例为1.06%,虽比2008年增长0.12%,但与全国平均1.62%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企业R&D人员投入少、融资担保与风险投资机制欠完善,金融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不够具体,缺乏创新信贷品种,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

表6 2005-2008年全省研究发展(R&D)活动主要指标

图3 福建省2005-2009年R&D占GDP比重

3.高新技术产业效益偏低

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1.5%,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4%;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为22.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17.74%,比上年降低0.43%;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6.44万元/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6.03%,在全国排名居第26位。可见,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掌握核心技术的程度低,福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仍较低。

表7 高新技术产业化三级指标比较 单位:%、(万元/人)

4.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尚待完善

福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完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创新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发展动力,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孵化器建设滞后,在东部沿海地区居中下水平。且孵化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地域分局不均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孵化器的服务支撑实力不足,增值服务能力较弱。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综合性管理机构、行业规划、行业资格认证制度,现有生产力中心、技术经纪、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欠发达,运行机制尚欠完善,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较弱。

5.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8.05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11.4%,其中,从事研究与开发(R&D)活动人员仅4.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6.8%;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的困境;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重偏低,工科类人才偏少,区域分布不合理,缺乏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家。

表8 2005-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投入情况 单位:人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国家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为福建“十二五”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国家加大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7月福建省第八届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福建应抓住国家加大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当前,要重点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立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瓶颈的关键技术,获取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为加快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保障。

2.海峡两岸关系积极发展闽台科技交流频繁的机遇

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闽台经贸合作势头依然强劲,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合作更趋频繁,为福建提供了发挥独特优势、构筑两岸科技合作交流前沿平台的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福建要抓住海峡两岸关系积极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以“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方式,推进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逐步提高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扩大合作范围。积极推动闽台新兴产业合作,做好引导、组织和搭桥工作,促进人才、项目合作与产业互动,使其在台湾高新技术的引进、创新、示范和推广方面,在闽台科技合作中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机遇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确保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平稳、快速发展,福建根据国家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出台了14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规划与政策措施,为福建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福建应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机遇,围绕国家、省确定的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发掘科技需求,凝炼产业关键技术,做好科技项目储备,对接国家的重点项目。

4.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发展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一些前沿性技术不断突破,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广阔的前景。我国依靠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些领域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已启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要抓住新兴产业崛起与发展机遇,立足相关资源和产业条件,利用在光电信息、改性高分子、纳米、特种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扎实的科研基础、充足的人才储备、专利技术等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加快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通过新一轮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

1.金融危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尚难以走出衰退阴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根据国内外部分研究机构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在底部调整,增长率约为-0.5%,随后在2011—2012年才会逐步复苏,2011年经济增长率3.2%,2012年增长率3.8%,但仍略低于近20年来世界经济年均3.5%增速,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金融危机对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影响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2.需求乏力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虽然从总体上看,国内经济已出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但经济回暖的基础仍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受外需不足的影响,扩大国内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任务仍相当艰巨。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度较高,外资企业在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加工贸易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较高,特别是对出口型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尤其明显,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将对福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

3.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环境更趋激烈

当前,国内外对创新资源的争夺和竞争愈趋激烈,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从全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情况看,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大多仅能参与低端环节的生产加工、包装,附加值较低,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不高。民营企业受自身人才、资金、设备等条件限制,从事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风险大,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研发投入少,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进口,产品多以母公司品牌或贴牌生产,在省内开展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福建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加大技术研发,加强自主创新,才能适应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4.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环境与机制尚待完善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创新环境和机制建设。当前,福建在激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特别是科技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仍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和发挥作用,针对企业需求的研究计划还比较欠缺,在共性技术开发与转移上缺乏完整有效的实施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环境尚未显著改善,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待建立;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欠发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因此,优化创新环境、激励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支持创新实践、推广创新成果仍然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国家政策动向的调整和一系列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福建迎来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致力于积极发挥自身已有的巨大优势,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才能正确把握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航向。

注释

①工业高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专题组:《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之三——福建省“十二五”工业高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研究》,2010年7月。

②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编委会编纂:《福建科技年鉴》,年鉴编辑部,2005—2009年。

③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中心:《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9年。

④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09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09年。

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政府网站:http://www.fjkjt.gov.cn/

责任编辑文音

2010-08-29

猜你喜欢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海峡西岸农业高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评估监测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协调经验对海峡西岸城市发展的启示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