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0-09-21万东民闫俊明
万东民 王 胜 赵 斌 闫俊明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045000)
胸部后外侧切口是胸科最常用手术切口之一[1],也称标准胸切口,标准后外侧胸部切口造成胸壁肌层的广泛损伤、术后胸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方法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5.1±10.2)岁,其中食管癌24例、肺癌20例、脓胸12列、纵膈肿瘤4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肋上缘切开组)30例和对照组(肋间切开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时均采用右侧卧位向前倾30°,腋下垫高,尽量使术侧过伸,以便切口显露良好。双腔气管插管及静脉复合麻醉,分别根据患者疾病的手术需要,从肋上缘或肋间隙切开。①肋上缘切开组:用电刀沿着肋骨上缘骨膜从腋中线开始逐层向前、向后切开肋间各层入胸,切割过程中保存好肋间组织瓣,在肋骨角前按照自前上至后下的顺序方向剪断肋骨,断面用骨锉磨平后,安装肋骨牵开器扩大肋间切口,易于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完毕后,用双股7-0丝线绕肋间切口的上、下位肋骨,共3道,置肋骨合拢器合拢肋间切口,用4-0丝线间断缝合肋间肌与骨膜或不缝合,然后逐层缝合关胸。②肋间切开组:用电刀经认定肋间从腋中线开始逐层向前、向后切开肋间各层入胸,至肋骨角,肋间组织瓣保存不完整,在肋骨角前按照不同方向剪断肋骨,断面用骨锉磨平后,安装肋骨牵开器扩大肋间切口,易于手术操作。关胸时双股7-0丝线绕肋间切口的上、下位肋骨,共3道,置肋骨合拢器合拢肋间切口、结扎缝线后逐层关胸。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
对两组平均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开胸出血量等进行比较。
1.3.2 术后VAS评分
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3.3 肩关节功能评价
参照Rowe等于1978年制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功能评价:分为工作和运动是否受限、肩关节不适程度、肩关节疼痛等方面自拟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优(90~100分)、良(70~89分)、可(40~69分)、差≤39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VAS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肩关节功能的比较(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肩关节功能的比较
3 讨 论
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是较常用的胸部手术方法之一[3],适用于各种胸腔手术,本研究通过对比肋上缘切开和肋间切开两种方法入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肋上缘切开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均明显优于肋间切开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肋上缘切开较肋间切开创伤小、失血少、开关胸时间短。通过对患者术后2、8、24、48h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肋上缘切开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肋间切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肋上缘切开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肋间切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肋上缘切开入胸方法,患者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根社,潘毓标,陈景繁,等,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1(4):571-572.
[2] 艾斯卡尔·沙比提,乔峻,木拉提,等,左听诊三角与左胸后外侧切口下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的比较[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10):752-753.
[3] 刘正津,姜宗来,殷玉芹.胸心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