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60例临床观察

2010-09-20婧,田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凝川芎嗪血瘀

冯 婧,田 菲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血液高凝状态亦称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以及体内抗凝系统等功能失调,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1]。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90%以上的肿瘤患者出现凝血系统实验室检查异常,10%~30%的肿瘤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2]。近几年,我们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岁~85岁,平均年龄65.3岁;肺癌17例,胃癌11例,乳腺癌14例,结肠癌10例,肝癌5例,前列腺癌1例,肾癌2例。Ⅱ期18例,Ⅲ~Ⅳ期4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存在血液高凝状态(TT、PT、APTT 缩短,FIB 增高,PLT 增多,高黏血症等),Karonfsky评分≥50分,预计生存期≥3月。并确定患者在治疗开始前10 d内未应用阿司匹林、肝素及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等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80 mg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常规化疗、支持疗法,并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西药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之前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治疗结束后次日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复查,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 果

3.1 入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入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变化比较 (±s)

表1 入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变化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fL)治疗前 4.10±0.68 130.28±23.34 0.43±0.06 235.16±77.69 9.32±0.06治疗后 3.73±0.711)113.96±25.271) 0.39±0.051) 194.34±60.741) 8.30±0.05 RBC(1012/L)HGB(g/L)比容HCT(L/L)血小板PLT(109/L)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3.2 治疗前后血液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液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血液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PT(s)APTT(s)TT(s)FIB(g/L)D-dimer(ng/L)治疗前 11.74±0.63 34.56±6.01 16.23±1.02 3.86±0.72 534.72±310.09治疗后 12.36±0.451) 38.96±5.441) 17.02±1.561) 2.75±0.751) 399.29±284.731)

由表2可以看出,入组病例治疗后血液凝血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3.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胞变形指数治疗前 6.33±0.89 13.02±3.58 2.02±0.97 2.97±0.23 0.78±0.26治疗后 4.98±0.721) 10.87±2.381) 1.74±0.651) 2.51±0.191) 0.77±0.29高切(mPa·s)高切(mPa·s)黏度(mPa·s)聚集指数

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肿瘤病人普遍存在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发生率也很高,血液高凝状态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可以从多方面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其主要机制有:①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如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手术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或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反应性增多,均可以形成血液高凝状态。②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依赖于环氧化酶与脂氧化酶途径的共同作用,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肿瘤细胞释放的促凝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使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③肿瘤生长过程中,原癌基因和转录因子-1(HIF-1)共同诱导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高,新生的肿瘤血管错综复杂,结构与功能与正常血管差异显著,不仅使血流严重紊乱,而且大量肿瘤代谢产物入血,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状态。④肿瘤组织直接压迫其周围血管,致使血流状态发生改变[3]。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液高凝状态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不仅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可以引发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也可影响肿瘤的发展与转移。主要机制有:①原发脱落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形成瘤栓,为血行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被包困在瘤栓内的肿瘤细胞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监控,使宿主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②形成各种血栓,包括深、浅静脉血栓,肺栓塞/栓子和动脉栓塞/栓子;③微循环障碍,灌注率下降,血液所携带的抗肿瘤成分或抗癌药物减少,从而降低机体防御机能[4]。

肿瘤相当于祖国医学中 “癥瘕痞块”一类的病证,古代中医学者即认为血瘀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清·何梦瑶在《医碥》中说“积者,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时常硬痛……”,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夫癥者征也,血食凝阻,有形可征,一定而不移”,认为气滞血瘀为肿瘤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活血化瘀法是此证的基本治则。血瘀证作为一种中医证型,内涵更为丰富,血液高凝状态虽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医学中的血瘀证,但两者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应用血瘀证的基本治则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5-6]。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抗转移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杀作用。②对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③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减少血栓对瘤细胞的保护,有利于免疫系统对瘤细胞的清除。④降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性能,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及机体的高凝状态。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⑥镇痛、抗感染作用等[7]。

川芎嗪是从具有活血化瘀并兼有理气功效的代表性中药川芎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有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8],抑制肿瘤的转移[9],放射增敏及放射保护,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等[10]。川芎嗪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本临床观察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这一侧面入手,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象、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对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安全可靠、价格低廉,进一步扩大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指征。

[1]潘磊,王勇,孙越.经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栓前状态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1 015-1 017.

[2]顾小侠,刘书林,陶玉华.参麦合葛根素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高凝状态 45 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413.

[3]耿振英,张侠. 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J]. 中国微循环,2008,10(12):323-325.

[4]薛冬.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31.

[5]连强,李雁.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合并血瘀证63例[J].江西中医药,2005,36(8):49-50.

[6]李玉玲.肿瘤“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309-312.

[7]王志学.肿瘤血瘀证与转移及活血化瘀法抗转移治疗探讨[J].中医药研究,1999,15(6):9-10.

[8]刘志良.川芎嗪对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6):59-61.

[9]符慧群,唐雪元,潘宇亮.川芎嗪和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J].南华大学学报,2008,36(1):46-49.

[10]熊石龙,文志斌,王前,等.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9):2 330-2 333.

猜你喜欢

高凝川芎嗪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