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重任 力创佳绩

2010-09-19李天星

中国石油企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海油勘探油气

■ 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担当重任 力创佳绩

■ 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回顾篇 “十一五”期间,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而言,是极不平凡的5年,是昂首奋进的5年,是创造辉煌的5年。

国际金融危机风暴肆虐,石油市场风云变幻,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石油石化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2008年,国际油价创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新高,随后一度狂跌,半年每桶油价跌幅超过100美元,后又逐步回升。跌宕起伏的国际油价,给三大石油公司的生产组织带来极大困难:油品库存居高难下,炼油企业降量运行,部分油田关井限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重重困难考验着三大石油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的三大石油公司,迎难而上,力克时艰,加快国内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管道等主营业务发展,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石油: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沉稳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石油业绩依然不凡,总资产5年间翻一番,超过两万亿元;营业额跨上万亿元台阶,上缴税费突破2000亿元大关;爱心奉献,赈济灾区,扶持贫困,社会公益的投入,5年间增长3倍多。

肩负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中国石油已经成为中国油气生产的主要贡献者。经过“十一五”的大规模油气勘探,中国石油拥有的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已经分别占到国内总储量的71%和86%,油气储量接替率已经达到164%,远高于国际平均83%的储量接替水平。丰富而稳定增长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了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的主力地位,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保障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强后盾。截至2009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60%左右,天然气产量占全国80%左右。其中,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

赵永安//摄

肩负国计民生的重大使命,中国石油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市场的主要供应者。经过“十一五”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国石油在油气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70%的基础上,已经将年炼油加工能力提升到1.4亿吨,加油站总数提升到1.8万座,年油品销售量提升到9000万吨,产炼销比例更趋平衡,业务结构更趋合理,成为稳健型成长的国家石油公司。随着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加速建成,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的迅速形成,一大批油气储备库的相继投入使用,中国石油的油气调控能力将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中国油气市场的“顶梁柱”和“定盘星”。

这5年,中国石油在东北、西北、南方布局了一大批石化基地重点工程项目,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炼化基地,炼化布局更加完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进一步提升了保障能力。销售业务跨越式发展。中国石油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得以完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精细化管理成效初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增强,销售业务稳步发展。从注重规模扩大,到实现量效齐增,在市场风雨中锻造“黄金终端”。2010年与2005年相比,5000吨加油站比例从10.4%增长到43%,单站日销量从7吨提高到10.5吨,零售比例提高10%以上。

肩负财税上缴的神圣重任,中国石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石油一直是国家财税上缴总额最多的石油公司,并以其骄人的业绩,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关注度很高的企业。随着实力和财力的迅速壮大,中国石油的社会经济角色也悄然发生改变,财富效应和金融影响日渐显现,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公益责任。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国石油不断创造新业绩,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国内外上市公司,中国石油以极大的热情回馈社会,回报股民。肩负双重责任,履行双重使命,中国石油在中国财富和金融大盘子中的分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厚重。

肩负传承精神的伟大使命,中国石油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大庆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庆精神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时代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扬光大的时代楷模和光辉典范。大庆精神根植于中国石油,铁人精神发源于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大庆精神的鼓舞,离不开铁人精神的激励,离不开石油优良传统的推动;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都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胜利成果。

大庆精神是铸就中国石油“十一五”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中国石油人勇往直前、顽强进取、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利器和法宝。无论是2007年7月在大庆油田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还是2008年7月在长庆油田(延安)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都是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延安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在中国石油百万干部员工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肩负对外合作的时代重任,中国石油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充分抓住并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加快海外油气业务发展方式转变,“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过去5年间,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先后中标和签订30个油气项目,新进入7个国家。仅2009年就新获9个项目,其中千万吨级以上油气项目4个。以鲁迈拉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海外新项目开发获得战略性突破,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目前,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已由“十五”末的22个国家58个投资项目,扩展到29个国家81个项目,实现了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中国石油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提高到了8500万吨油当量,比2006年至2010年的平均数提高了16%,而海外天然气年产量比前5年的平均数高出了21%。2010年海外原油加工量预计可达到1010万吨。

中国石化:扬长补短

扬长,要避短;扬长,亦要补短。让短变长,长则更强,是中国石化“十一五”期间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坚持上中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整体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加强板块、区域、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整合,推进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中国石化针对自身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特点,坚持结构调整,突出核心业务,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均实现了新跨越。。

进入“十一五”,国家发展面临新机遇,中国石化发展面对新起点。

2007年,“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石化新的领导集体进一步完善、明确发展战略体系。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用10到15年时间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发展的具体战略从资源、投资、营销、科技和人才,调整为资源、市场、一体化和国际化战略;战略发展的基点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队伍建设。

“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既是中国石化坚持的战略原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动实践。石油石化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任何石油石化企业都不可能上中下游同样强盛,中国石化就是要让强项更强、使弱项变强。

扬长,就是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公司拥有的优势,使之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避短,就是逐步退出技术经济门槛较低、有更多其他企业进入的领域。中国石化努力巩固和扩大炼油化工竞争优势,大力实施一体化战略,优化布局,优化产业链,优化资源利用方式;积极拓展市场,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发挥集团化优势,做大做强工程技术服务。

避短,中国石化有选择性地退出了技术门槛低的部分化纤、化肥等行业。

补短,是中国石化持续倾力攻关的环节。上游是“短板”,海外业务是“短板”,市场网络建设亦存在“短板”,为使这些“短板”变长,中国石化付出了艰苦努力,且卓有成效。

“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油气并举增强资源支撑力,中国石化上游短板在逐渐变长。中国石化将资源战略定为公司的首要战略,倾力打造上游长板,为国家寻找更多能源。在国内,中国石化稳定东部老区产量、加大新区勘探力度,大幅提高采收率,大力实施石油工程装备更新计划,以川气东送工程建成为标志,天然气业务实现大发展,资源量稳步提升。

油气勘探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新增探明石油储量13.3亿吨,为原油上产奠定了资源基础;探明天然气储量6587亿立方米,为天然气大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圈闭储备进入良性循环,可钻圈闭由70个增加到146个,面积由2042平方公里扩大到8759平方公里。5个重大突破、5个重要进展和6个新发现,有力保证了中国石化资源战略的初步实现。

油田开发持续上产。原油年产量由“十五”末的3927万吨上升到4256万吨, 5年累计生产原油20803万吨。天然气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由2005年的63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22亿立方米。中国石化油气资源序列趋于合理,基本实现油气储采平衡有余。

补海外业务的“短板”。中国石化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开拓长足发展,海外权益油、海外资产和营业收入直线上升。境外资产的比例从2006年的10%左右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3%,境外收入的比例从8%上升到27%。中国石化海外权益油产量连年跃升,从2005年的208万吨预计增加到今年的1800万吨。海外服务队伍由“十五”末的83支增至目前的355支,服务区域遍布非洲、中东、俄罗斯及中亚、南美、东南亚五大战略目标区的20多个国家,石油工程海外收入增长204%,新签合同额从2005年的7.3亿美元预计增加到今年的30亿美元。炼化工程服务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沙特为立足点,辐射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市场范围,5年内累计新签合同额77亿美元。

“一体化、规模化、基地化、全优化”是中国石化“十一五”期间炼油业务发展的主题词。短短5年,中国石化炼厂平均规模从489万吨提高到730万吨;加工量从1.49亿吨增加到2.08亿吨;炼油一次加工能力上升至世界第二,炼油加工能力净增70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1%。目前,中国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95%、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80%,彻底扭转了国外厂商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材料的垄断局面。

补市场网络建设的“短板”。中国石化把油品销售作为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充分发挥完善的营销网络、物流体系和品牌优势,采取先进的营销手段、灵活的营销策略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大力开拓市场,销售业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上行。目前,中国石化加油站总数已突破3万座。从2008年开始,中国石化大力发展非油品业务,到2010年底,已有14500座加油站设立了便利店,将很快达到60%的加油站有便利店的目标。

油气管道建设持续推进。至2009年底,中国石化累计建成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总长2.1万多公里;建成一批原油储罐,储油能力达3100万立方米;在用成品油库355座,库容达1403万立方米。7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镶嵌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滨,建设的国家储备基地、商业储备库、生产中转库等相继落成投用,石化原油储运网络已步形成。

2005年至2009年,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从8230亿元增长到1.392万亿元,实现利税从1099亿元增长到2739亿元。

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新布下的一口探井在晨曦中筹备开钻。兆金/摄

务实、创新、稳健、积极,中国石化在一步一个脚印地阔步前行。

靳洋/供图

中国海油:锐气强劲

“十一五”末的2010年,是中国海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年产油气5000万吨油当量、建成“海上大庆”的夙愿,将在这一年完美实现。

海洋石油投入高、产出高,建一个海上采油平台动辄投资10亿元以上,另需航空、港口、船舶系统整体配套。

创业28年,中国海油已建立77个油气田。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的报告:中国海域含油盆地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油气

地质资源量390亿吨。这是中国海油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近5年来,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年均增长5.7%,总资产年均增长29%,上缴税费年均增长29.5%。以总资产和净资产衡量,相当于在5年中再造了3个中国海油。中国海油已稳固地屹立于“全球500强企业”之列,并在2010年的座次中由去年的第318位上升到第252位。有媒体分析认为,500强是以营收为指标排序的,如果将这500强以净利润排序,那么中国海油就会上升到第96位。而如果再以净利润除以营收得出的利润率排序,中国海油排名会升至第63位。

5000万吨的油当量,按全公司6万名员工计算,平均每人年生产800多吨,与业界同行相比,中国海油人均生产油气的数量是最高的。另外,这个产量相当于我国目前年产石油总量的1/4。

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开采增量的一半来自海洋油田,进入21世纪,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中国海油对勘探工作高度重视。从2006年起,总经理主抓勘探工作,且勘探力度不断加大。

“狠抓基础研究,坚定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是中国海油勘探工作的最强音。“十一五”规划实施5年来,中国海油的勘探工作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中国近海整装大中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特别是渤海的多个新发现,已为“海上大庆”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成立之初的年产9万吨原油到2010年中国海域油气产量即将实现5000万吨油当量,中国海油的油气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产量增长离不开储量的不断发现。近5年,中国海油的油气储量节节攀升。2010年中国海油勘探业绩再创新高,四大海域全面开花,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为即将建成的“海上大庆”提供了储量支撑。辉煌的勘探成果,也为中国海油“十一五”勘探工作的收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海油以鹏程万里之势,领航中国LNG。继广东LNG之后,中国海油又先后启动福建LNG、浙江LNG、上海LNG等多个项目。按照中国海油“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再造一个中国海油,LNG的供应和销售占有相当的比重。

2006年3月31日,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投产庆典举行。该工厂可年产80万吨乙烯和43万吨丙烯,每年生产约230万吨石化产品。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已经从一家纯上游的勘探生产公司大步向综合型能源公司迈进。2009年5月,年炼油能力1200万吨的惠州炼油项目的正式投产,使中国海油的炼化能力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加快下游油品销售网点布局,短短几年,一个覆盖“两洲一湾”、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和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2007年,中国海油组建成立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新能源业务一发而不可收,涉及范围已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2010年10月15日,中国海油第一个投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化德风电公司,发电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时。

目前,中国海油正在逐步从一家纯上游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及发电、炼油、油品销售化肥化工、专业及综合服务、新能源和金融为一体的上中下游综合性能源公司。

责任编辑 由然

猜你喜欢

海油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勘探石油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