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油大船如何平稳远航
——中国海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察与思考

2010-09-19张闻天

中国石油企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海油中海油油田

□ 文/特约记者 张闻天

海油大船如何平稳远航
——中国海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察与思考

□ 文/特约记者 张闻天

企业在发展中,要激发各种资源的活力,释放资源的价值,消除体制机制的阻碍,必须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海油是走在国企前头的一家公司。近年来,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增长十分迅速。今年,中国海油以“上产5000万吨,建设‘海上大庆’”为目标。

积极转变让中国海油尝到了甜头。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显示,中国海油名列第252位,较去年的318位大幅跃升66位。另在央企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国海油连续6年被评为A级企业。

居安思危,主动调整应对复杂局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举措。作为一个志在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企业,不仅仅要转变,而且要加快转变的速度。正是基于此,从2003年底开始,中国海油将自己定位为能源公司,不仅仅生产石油,而且考虑国家发展的需要,主动承担起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保护环境的责任。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一些产业和体制机制遇到了瓶颈,如何激发各种资源的活力,释放资源的价值,消除体制机制的阻碍,必须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海化是山东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2009年中国500强排名第250位。与中国海油重组之前,因为原料“吃不饱”处于停产边缘,只能从炼化企业进一些“渣油”进行加工,入不敷出。重组后,新海化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总揽,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公司重新定位为建成北方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石化盐化一体化基地,对装置进行工艺流程改造,使装置匹配更加合理。闲置的资产再度焕发新的生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与去年同期负3.3亿元相比增长5.5亿元。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海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是未“穷”先变的重大举措。从公司生存的角度出发,其战略和决策必须具有前瞻性。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基地集团,沿袭的是“基地”公司发展模式,以服务为主,如今该公司改变过去“大规模、短流程”单一发展模式,实现了采油、管道、通讯、物流、管道铺设等清晰的产业逻辑、合理的价值链条、互动的产业关系,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5年的发展,海油发展外部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10%已提高到现在的36%,根据规划,到2015年外部市场份额将达到50%。

海油发展“求进、勇退、善转”,这是发展思路的转变。中国海油总公司党组根据当前形势主动作出战略调整。在7月底召开的年中工作会上,中国海油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提出,不要在这个期间一味追求过大过快发展,“总公司要保持一个持续、稳健的发展,不能简单追求扩大投资,扩大规模”。

正是公司上上下下不断地在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上下工夫,大大增强了中国海油发展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漫漫求索,自主创新中释放发展潜力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还在于正确的路径。2月26日,“海洋石油981”顺利出坞。这座总造价60亿元、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使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一步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从浅水到深水,中国海油在实现作业领域巨大跨越的同时,也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7月中旬,赤道几内亚深水钻井项目完成了1000米以上深水的勘探开发从技术储备向工程实践阶段的跨越,这是中海油首次担任作业者在西非深水开展钻井作业。

2006年台风珍珠肆虐,流花1-1平台被迫停产,当中海油找到一家工程公司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没有时间保障,最少两年修好;保证给你修,但不能保证一定能修好。”这个工程公司认准中国海油没有实力自己维修,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出这种难以接受的要求。面对挑战,中海油只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正是这次危难,成就了中海油第一次重大技术创新。也正是这次“逼”出来的技术创新,让中海油的领导层意识到——创新,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不敢去想。

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推动国产化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制约。涠洲6-1油田复产项目中使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南海220”拖轮进行“单兵”作战。在该项目中,采用国产软管比采用传统钢管的铺管时间整整减少了15天。由中海油研究总院自行设计的浅水中心平台组块浮托重量达2.7万吨,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在类似南海这种恶劣海况海域,水深达200米采用浮托法安装重量最大的平台组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能,正是中国海油应对当前复杂局面最为稳妥和长久的方式。

中流击水,差异化引领大船平稳远航

中国海油经济方式的转变,表现在稳健发展上。虽然每个企业都在强调“又快又好”,实际上大多企业在发展中求“快”忽略了“好”。年中会议总结讲话中,傅成玉把“又快又好”发展定义为:安全发展、依法合规经营。傅成玉把上半年总体工作概括为一个“稳”字,即安全生产、建设运行、改革和管理都在稳健推进,经营绩效在稳健提高。稳健发展将成为中国海油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核心战略。

稳健发展,关键在稳产。涠洲油田群中有一半油田的生产年限在10年以上,中海油湛江分公司通过打调整井、组织好常规增产措施、精细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率等,使这些老油田保持了较长期的稳产。在渤海油田“地质大观园”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通过加强注水注聚、多元热流体热采、提高采收率等工作,使老油田递减进一步减缓,预计今年能增加产量80万吨。除了稳产,还得具备持续发展的保障力。上半年,中国海油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都有新的进展,特别是在“走出去”方面步伐在加快,在资源获取和开发上都有新突破。

低碳经济在中国海油发展战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并成为中国海油差异化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如涠西南油区多为低渗、低品位的边际油田,单个开发成本极高。通过对油田群进行统筹规划,变“独立供电”为“网络供电”。涠洲11-1北油田依托电力组网,内部收益率上升2个百分点。依托区域开发中的电力组网、污水处理、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促成7个边际油田有效开发。在追求增产的同时,不断寻求节能减排,渤海油田实现了开发“绿色油田”清洁生产方式转变。

转变,还表现在差异化发展战略上。除了开发油气等传统能源,中国海油还在国内率先开发L N G(液化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这不仅仅为中国海油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为公司追求绿色、低碳、多元集成的发展理念找到了一个新路。去年7月30日,中国海油重组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眼下,中国海油现在又下定决心培育煤制气(SNG)等新产业。在未来中国海油的“新型能源工业链”图谱中,不仅仅有油气开发,还有L N G、煤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汽车电池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这些将为公司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让中国海油变得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公开报道显示,上半年中国海油生产运行形势总体较好,完成了半年任务。可以说,实现五千万吨油当量的目标已经见到了曙光。眼下,中国海油众多产业链协同单位正主动求进,紧密围绕总公司发展战略,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力争在新的空间里打造自己新的链条,共同构筑富有张力和活力的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海油中海油油田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海底油田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掘金油田环保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