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旅游教育起步浅析

2010-09-19喻军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长沙湖南大学

喻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旅游教育起步浅析

喻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文章着重探讨狭义上的湖南旅游教育起步,从湖南旅游业发展和湖南教育资源两方面着手分析对湖南旅游教育起步的影响;以期丰富湖南旅游教育的研究。

湖南 旅游教育 起步

改革开放后,湖南省的旅游教育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应运而生,旅游教育一问世,就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二十多年来,湖南的旅游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成效明显,给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和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湖南的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政府、企业、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湖南旅游教育起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湖南旅游业迅速发展

(一)、客源结构的变化

从建国至70年代早期,来湖南访问的外宾绝大部分是应我国党和政府邀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家、革命者;他们为了在国内进行革命,到湖南来学习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武装斗争等各方面的经验,瞻仰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故居。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知名人士和国家执政党的领导人应邀来访,也是来参观毛泽东故居和长沙的革命纪念地,旅游线路较为单一,主要是长沙——韶山一条线;受当时对外政策和国际环境影响,自费旅游的外国旅游者较少。特别是来自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游客;随着中美、中日建交后,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局面打开,中国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客源结构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邀请外宾越来越少,自费旅游者逐步增多,且远远超过前者。如表下[1]:

?

自费旅游者的兴趣广泛,除了参观革命纪念地外,对湖南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参观了解的兴趣更浓[2];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和对外展览一时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潮涌。随着游客结构的变化,游览范围的扩大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依靠政府外事部门的政府型接待很难满足湖南旅游发展的需要;一种能满足大众自费旅游,在更大地域范围和更多旅游领域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旅游人才成为了市场的急需;能培养大规模旅游专业人才的旅游学校教育呼之欲出。

(二)新型酒店兴起

1、经营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湖南的酒店(饭店)业采取的是公有制的单一经营模式,大部分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接待附属机构,没有独立地位;在省商业部门直接领导从事商业化经营的较少,酒店的规模普遍较小;设施陈旧,提供的服务项目简单;60年代后,湖南省对各地饮食服务行业先后实行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价格、统一质量规格的办法[3];企业经营管理者长期在政府直接行政干涉下,缺少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的积极性,思想保守陈旧,缺少专业素质。

1979年起国营饮食行业改革经营方式,画细核算单位;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国营企业实行转体经营。采取浮动工资制和提成工资办法,改革工资奖金的分配形式。1982年,商业部发出《关于三部合并设立商业部后有关办公事项的决定》,决定新的商业部于3.15日正式成立。机构设置实行政企分开,逐步过渡的原则;把专业局改为公司,挂公司和局两块牌子;行使企业经营和行政管理两种职能。经济结构的调整把一大批酒店企业推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风险与利润意识的增强。酒店企业管理者在新的阶段必须具备专门化的旅游酒店经营管理知识。独当一面驾驭市场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4]。

2、涉外酒店的兴建

改革开放后,采取拨款、贷款、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等方式,陆续兴建了一大批新型宾馆,饭店。如新建的长沙芙蓉宾馆、岳阳云梦饭店、中外合资的岳阳宾馆、以及由国家旅游局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款新建的琵琶溪宾馆;扩建,改建了衡阳,株洲宾馆等。在建国初期,长沙仅有省交际处接待外国人,床位较少;设备简单;大多数房间没有卫生间和文化娱乐设施。而在改革开放后,先后建成了蓉园、青园、湘江、芙蓉、华天等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涉外宾馆,如下表[5]:

?

新型旅游酒店的大量兴起,酒店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电气化;国外宾客的增加,酒店使用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住宿和饮食,商务接待、会议展览、休闲度假、购物娱乐成为新型酒店的新特征;在客观上对旅游酒店接待人员的素质提高了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了解客源国文化和与外宾沟通的语言能力,先进设施设备的使用技能;提供多样化服务和个性化接待的技巧;而这些专业的技能技巧需要由专门接受过旅游教育训练的人员来担当。大批新型酒店的建立急需大量经过专门专业训练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三)旅行社和旅游行政机构的发展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湖南没有旅行社和专门领导旅游业发展的政府主管部门;1960年,湖南有了第一家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分社。1971年以后,又相继成立湖南省中国旅行社、湖南职工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总社湖南分社,这四家旅行社担负着省市外宾接待任务。1978年,成立了湖南中国旅行社,湖南省华侨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衡阳,株洲两个分社。1987年,先后成立了长沙云帆旅行社、惠通旅行社、长沙铁路旅行社、长沙湘民旅行社及各地方设立分社。

1978年成立湖南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83年更名为湖南省旅游局),加强了全省旅游事业的领导;随着来湘旅游者迅速增加;湘潭、邵阳、岳阳、常德、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等地区、市、县以及大庸、桑植、慈利、永顺、南岳、韶山等10多个县,市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他有旅游网点的地区,分别由外事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负责监管这一工作。湖南早期的旅游接待人员数量有限;由其他岗位转行而来,边摸索边工作;政府各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在湖南旅游事业的领导和建设上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和业务培训;对旅游接待人员和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采取送相关专业学校培养深造,以会代训和是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方式已很难满足对大规模旅游接待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湖南旅游事业建设的理论技术支持。建立湖南自己的旅游教育机构和科研体系显得迫切需要[6]。

二、教育资源成熟

(一)省外旅游教育的借鉴

1978年江苏省在宜兴开办了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学校;次年,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旅游专科学校(上海旅游专科学校)。至1988年底全国已有高等旅游院校四所,在五十余所高等院校中开办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中等旅游学校已发展为中专12所、技校2所、职业高中(班)237个;上述各类院校共设置了14个旅游相关专业,南开大学和上海旅旅游专科学校分别开设了高等旅游院校和中等旅游学校培养师资的研究生班和饭店管理师范专业,为我国早期旅游教育起步培养了师资。

为提高湖南旅游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1978年以来,省旅游主管部门多次选拔翻译导游和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及高校教师到外省专业院校进修;省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学者们定期参加旅游研讨班和参观访问。此外还专门邀请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旅游部门培训名菜厨师和服务员;通过访学和培训交流吸收学习了省外旅游教育经验和理论,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待旅游教育的观念;为在湖南发展旅游教育提供了思想动力和外部参考[7]。

(二)省内教育资源的支持

1985年以前,湖南省没有专门的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旅游学科;旅游教育的创立与发展,是在相关各类专业学科扶助下实现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研究去开拓新领域,依据教育管理的规律性认识,创设具有旅游色彩的专业,如导游专业、旅行社专业、饭店管理专业等[8]。这些专业的课程设计,只能依托于已经成熟了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如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1、新兴学校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

1976年全省高等学校37所,在校学生2.55万人1977年恢复了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仍然偏小,平均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为14.6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18.1人要少3.5人,一些院校规模普遍偏小;在全省18所本科院校中,还有8所在2000人以下。在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抽出教育资源来发展新兴的旅游专业困难较大。1978年后新建了长沙交通学院,湘潭矿业学院;将当时的吉首师专升格为吉首大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在长沙,衡阳,株洲等10个城市开办了10所基础大学;在中专学校开办了大专班32处,当年共增加新生5005人。

1979年,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湖南财贸学院并改名为华南财经学院。1983年在新建衡阳工学院,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及筹建湘潭师范学院的同时,以原有基础大学,分校和大专班为基础,有计划地先后改建和扩建了17所高校,还新办和改建了4所短期职业大学[9]。一大批新建院校的加入使湖南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这为湖南旅游教育的产生和起步提供了一个较为充足的教育资源,湖南的第一个旅游专业便设立在改革开放后建校的10所基础大学之一的长沙大学之中。

2、传统学科的理论支持

湖南高等教育在经过“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后,开始逐步恢复。到198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50所,其中本科院校18所,专科学校32所。本科院校中有全国重点院校3所,并且绝大多数拥有研究生培养权,其中11所186个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0个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全国13大类院校中,除语文、外语、艺术、体育类院校未专门设校外,其他类别均有院校。湖南在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在国内一直较强[10];旅游相关学科的强大支持,为湖南旅游教育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积极摸索整合加速了这种新型教育的诞生。在起步阶段的湖南旅游教育基本产生于传统学科的院系之中;如:湖南师范大学创办的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于历史系;湖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先形成于西语系,后挂靠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的旅游专业产生于森林旅游[11]。

三、国际援助和政府领导

(一)国际援助参与了湖南第一个旅游专业的建设

1984年湖南省教育厅长率湖南省教育代表团访问加拿大时,长沙大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学院、美国圣保罗市克罗拉多学院建立校际关系并开展友好往来。1984年10月,加拿大全国社区学校协会的苏珊.艾伯特女士与哈罗得.高尔来湖南回访,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协议第三项规定:“在长沙短期职业大学帮助建设和发展国际旅游培训中心”第四项规定:“加拿大社区学院和经双方商定的湖南有关大学之间开展资料和人员交流”。1985年,长沙大学副校长李贻定与省教委高珊增厅长访问尼加拉学院,双方正式签定了友校关系协定,当即确定尼加拉学院协助长沙大学创办旅游专业。1985年5月,长沙大学与美国圣保罗市克雷拉多学校开始建立友校关系。克罗拉多学院院长向长沙大学提出建立友校关系。1986年,长沙大学获世界银行贷款130万元,用于购买仪器设。在加拿大和美国等国际援助下,湖南的第一个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在长沙大学建立和迅速发展起来[10]。

(二)政府的领导促进了湖南旅游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湖南旅游接待压力积聚增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感到依靠传统的旅游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要和旅游规划建设技术的需求,1986年,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成立湖南省旅游人才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并确定长沙大学为培训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的基地。岳阳市、大庸市筹办旅游职业学校,少数民族旅游职业学校,以及慈利县索溪谷镇旅游职业学校[11]。

1987年4月,经长沙市教委批准,成立长沙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初级人才的基地。长沙市十六中等10多所大学和中学开办了20多个旅游大专班、中专班和职业高中班;在校人数达1000多人。到90年代,全省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许多大专院校结合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纷纷开设旅游专业。到1995年,全省先后有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中南工大、长沙铁道学院、湖南财经学院、湘潭大学、长沙大学、吉首大学、武陵大学、长沙市十三中等相继开设旅游专业[12]。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宏观协调为湖南旅游教育的起步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体制保障。

总之,改革开放后,湖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教育资源充实提高,为湖南旅游教育的起步奠定了基础;政府积极的支持协调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加速旅游教育的到来;外省旅游教育的借鉴和国际支援给湖南旅游教育健康起步和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1][6]湖南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湖南省志,第4卷,政务志,外事[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5][12]李斌恺,夏海清.长沙市志(十四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13卷,贸易志,贸易综述[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4]凌大卫.中国饮食服务年鉴1993[M].北京:中国国内贸易年鉴社,1993.

[7]《中国旅游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旅游年鉴199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

[8]赵鹏,王慧云.北京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二十年[J].桂林: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0).

[9][11]《湖南教育史》编纂委员会编.湖南教育史,第三卷(1949—2000)[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湖南省统计局编.湖南省情[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13]杨志军.湖南高校旅游教育现状浅析[J].长沙: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2).

喻军(198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长沙湖南大学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留白”是个大学问
长沙之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我眼中的长沙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