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

2010-09-18张清科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52369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金丸流性胆汁

张清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52369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

张清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52369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73.08%(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胃炎;胆汁反流;中西医结合疗法;化肝煎;左金丸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十二指肠胃反流过多,导致胃黏膜损伤而引发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两类,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或萎缩样变,研究认为与胃癌前病变有关[1]。随着纤维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BRG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笔者自2006年4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消化科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消化内科手册》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2]:反复发作性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或呕吐、烧灼感、食欲不振等。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五版)中有关“胃痛——肝胃郁热”证型诊断标准。③经B超检查肝、胆、胰腺均未见异常;经胃镜排除消化性溃疡、肿瘤及糜烂。④无胃部手术史及无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疾病。⑤年龄在18以上或65岁以下。符合纳入标准15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年龄19~65岁,平均(38.5±7.6)岁;病程1个月至6年,平均2.5年;胆囊术后8例,胃手术后31例,伴肠上皮化生13例,不典型增生15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10mg,3次/d,饭前20min口服;予以铝碳酸镁1.0g,3次/d,餐后20min嚼碎服。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青皮各 20g,黄连15g,芍药15g,牡丹皮15g,山栀子12g,吴茱萸10g,甘草5g。加减:内热较重者加香橼、佛手、绿萼梅;肝胃不和者加香附、白术;心烦便秘者加大黄、黄芩。水煎服,取汁约2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14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内服中药期间禁酒,忌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刺激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有关“胃痛”疗效判定标准拟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胃炎表现减轻或消失,粘液湖清亮。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示胃炎表现明显减轻,粘液湖可略带黄色。③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胃镜检查示胃炎仍呈活动性,粘液湖仍为黄绿色。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性测定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副作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无脱落者。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被认为是一种与胆酸和(或)胃肠动力相关的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与十二指肠收缩活动推动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移动及幽门口开放有关。研究认为,目前单纯应用西药治疗BRG临床效果不甚理想[3],可能是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使胃粘膜产生炎症,使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减弱,刺激肥大细胞,组胺分泌增加,引起胃壁血管扩张,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多潘立酮片可以直接作用胃肠壁,使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增加,协调幽门的收缩;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结合胆酸药物,具有双重作用,口服后可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保持胃内最适宜的pH。本病属中医学的“胃痛”、“嘈杂”、“吐酸”、“痞满”等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四时气》篇所载:“邪在胆,逆在胃”,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肝郁及胆,肝胆郁热,胆腑不畅,胆汁上逆为邪而上犯于胃,使胃失通降而痛。肝与胃是木土乘克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若肝气久郁,则可出现化火伤阴,加重胃痛。故本病治以疏肝利胆,泄热和胃。采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柴胡可疏肝解郁;陈皮、青皮理气;芍药敛肝;丹皮、山栀子清肝泄热;甘草能缓中止痛,缓肝之气;重用黄连苦以清火,佐吴茱萸辛以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纵观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标本同治,共奏疏肝利胆,泄热和胃之功。

[1] 张金钟,李良玉,侯会周.穴位注射配合疏降清养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6):1085-1087.

[2] GirelliCM,CuvelloP,LimidoE,eta,l Du-odenogastric reflux: an update[J]. Am JGastroentero.1996,91(4):648-653.

[3] 赵树芬,赵树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9-2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47

1672-2779(2010)-10-0055-01

2010-03-23)

猜你喜欢

金丸流性胆汁
杨云中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