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33例
2010-09-18陈朝阳湖南祁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426100
陈朝阳 湖南祁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426100)
自拟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33例
陈朝阳 湖南祁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426100)
目的 观察自拟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基础治疗一致,治疗组加用自拟消渴方治疗,15d为 1个疗程,2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O5,P<0.O1)。治疗后2组FBG、P2B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O5,P<0.O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O1)。结论 自拟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 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尤适宜于病程长、合并症多、服西药时间长、效果欠佳者。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血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血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易于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心、脑及其周围血管病变,已成为其最主要的致死或致残原因。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治疗上,西药降糖虽有一定效果,但对某些合并症改善不明显,治疗上甚为棘手。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丰富经验,症状改善效果良好[2]。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消渴方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33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符合1999年 WHO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 2型糖尿病,入选病例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糖尿病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P2BG)≥11.1 mmol/L(200mg/dL),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flL)。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气阴两虚型。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 65例,均为 2007年2月至2009 年 6月本院糖尿病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病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33例,男 22例,女 11例;年龄 40~73岁,平均(61.2±7.5)岁;病程最短 2年,最长 31年,平均(10.75±6.32)年;合并血管、神经、感染等并发症 26例。部分患者兼 2种以上并发症,其中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 9例,脑血管疾病 5 例,皮肤感染 3 例,月经不调 4例,泌尿系感染 7例。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 42~74岁,平均(62.6 ±5.5)岁;病程最短 2 年,最长29年,平均(11.21± 6.29)年;合并血管、神经、感染等并发症 22例,部分患者兼 2种以上并发症,其中高血压病 12 例,冠心病7例,脑血管疾病4例,皮肤感染 2例,月经不调4例,泌尿系感染6例。2 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资料经统计学均衡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定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继续给予相应的降糖药二甲双胍,每次 0.25g,每天3次;格列奇特(达美康),每次 80mg,每天2次,以及降压、降脂等一般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自拟消渴方治疗。处方:黄芪30g,党参、山药各 20g,黄精、山茱萸、葛根、生地黄、枸杞子各 15g,白术、茯苓各12g,赤芍药、丹参、牡丹皮、苍术各l0g。水煎服,每天 1 剂。15d为 1 疗程,2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3 对照组 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疗程同治疗组。
1.4 观察项目 ① 临床疗效;② 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善食易饥、自汗倦怠、四肢麻木、胸闷心悸、腰膝酸软等)改善情况;③ 治疗前后 FBG、P2BG变化情况,其中治疗后血糖结果为第1、2个疗程结果平均值。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疗效标准拟定[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FBG及P2BG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3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FBG、P2BG下降>2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FBG及P2BG无下降或下降幅度<20%。
2.2 临床疗效
2.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 2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2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n)
2.2.3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后2 组 FBG、P2B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X±s) ( mmol/L)
3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以及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造成人体气化功能失常,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气化输布和排泄,从而耗损肺、脾、肾诸脏,其病机以阴虚为根本,加之日久耗气,故临证以气阴两虚之证为多见。治宜益气健脾,养阴固肾,活血化瘀。自拟消渴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升阳、固腠理,山药益气阴、固肾精,二者共奏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涩精止遗之效。使脾气健旺,下源固壮,漏泄自止,尿糖减少或消失,且能改善脾虚乏力诸症;选用苍术治疗糖尿病,因其有“敛脾精” 之作用,术虽燥,但伍生地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二者合用可滋阴降火、健脾敛精,使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正常而血糖自降;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发脾胃阳气,而达升清降浊、敷布津液之功;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生地滋阴固肾。对于葛根,《珍珠囊》谓之:“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丹参、赤芍、丹皮活血化瘀。
西医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黄芪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及减少尿蛋白的排除。据现代中药研究,黄芪可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黄精具有抗脂肪肝、降糖、降脂、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葛根中可能存在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成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山药中分离出的薯蓣多糖,有显著降血糖活性[5]。葛根、苍术、山药、山萸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黄芪、丹参、赤芍、丹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栓素合成,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具有不同程度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葛根通过对抗胰岛素的升糖作用而降血糖;生地黄含地黄素,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而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降血糖作用。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养阴固肾,活血化瘀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滋阴生津配益气药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且对胰岛分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整体调节作用,不仅改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也具有调节胰岛素受体亲和力,以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红细胞携氧功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可降低血糖,减轻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综合全面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自拟消渴方对气阴两虚型 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能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尤其是胰岛素早期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协调胰岛分泌功能而起作用。中西药合用,显著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梁钊.中西医防治糖尿病浅识[J].光明中医杂志,2004,19(3):18-19.
[3] Alberti KG. Zimmlt,PZ.Diagnosis and Classife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nalreport of a WHO Cosultation[J]. Diabet med, 1999,16:442-443.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4,236,379,383.
[5] 王仁旭,王俊芬,谢素芝.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10):22-23.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22
1672-2779(2010)-10-0024-03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