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2010-09-17曹敏
曹 敏
[摘要]切实、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应用人才,是当今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提出了“一个意识、一个整合、两个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能力
高职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基于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既符合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就更显得刻不容缓了。我院旅游管理系自2003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尤其是2007年该专业又分出酒店管理专业后,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以全面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把职业素质作为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素质,积极探索提升方法。本文阐述了我院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所作的探索。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第一线服务型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学生的能力却低于社会需求标准,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职业意识相对较低。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服务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应强调技能的实用性。除了要求该行业就业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而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对客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学生通过高考进入职院,内心都渴望能够通过三年学习掌握一技之长,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就业作准备。但是,生源决定了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而言,缺乏较全面的学习能力,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毕业于中专、中等职校、技校的学生(习惯称“三校生”),即使是高中毕业生,也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忽视,从而降低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院旅游管理系对此充分认识,根据高职生特点,积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个意识,一个整合,两个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方法。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
1.树立酒店人意识。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不同于第一、第二产业,其营销方式是直接对客服务,其产品就是服务,让客人满意。因此,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向学生灌输服务理念,树立酒店人意识。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树立酒店人意识,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西方酒店管理者认为,服务就是SERVICE(本意为服务)即s—Smile(微笑)、E-Excellent(出色)、R-Ready(准备)、V-Viewing(看待)、I-Inviting(邀请)、C-Creating(创造)、E-Eye(目光)。
(1)课堂启发。素质教育重在平时培养。我院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参与职业技能锻炼提升的探讨,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意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增加提升职业技能的迫切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酒店服务介绍或电视短片及电视剧,如《情定大饭店》,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获取到有效信息,增强感性认识。
(2)企业与在校学生互动。定期邀请行业代表或校企合作单位的人事经理、培训部经理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既能使学生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及酒店人的行为风格,从而加深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与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企业较早与学生沟通、交流,也促进学生为今后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就业做准备。
(3)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互动。定期邀请在单位工作表现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在校学生交流,学长以过来人身份交流心得体会,同时也将在企业学到的技能传授给在校学生,提高其职业技能。优秀毕业生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尤其是他们进入企业后重新看待学生生活的感悟会十分具有说服力,能给在校学生以启示,加深对职业意识的理解,激发对掌握职业能力的渴望。
(4)参观酒店,增强感性认识。每学期,我院利用专业课的实训环节组织学生前往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等行业典型酒店参观学习。形成对酒店的整体性认识。一方面邀请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对酒店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员工培养培训作简单介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如参观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后,对这些部门的功能、服务方式、工作内容有了全面而又直观的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技能。
2.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打破原先以理论教学为本的结构框架,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紧随职场需求的变化,整合原有课程的内容,开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几年来,我院不断整合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与磨合,共缩减理论《生态学基础》、《旅游美学》等课程132学时,增加课程中实践性学时的设置,如《会展策划与实务》、《前厅与客房管理》、《动植物观赏》、《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礼仪》、《专业英语》等课程126学时,增加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形体与艺术》与《旅游综合基础》2门共48学时。
3.双证书与模拟式教学相结合。我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创造条件,联系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学校并与之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考证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已组织学生参加《会务服务接待初级、中级》、《饭店管理预备技师》等证书,其中,前者的合格率初级达到100%,中级达到93%。《调酒师》也在积极准备中。学生通过考证,尤其是操作部分的训练,综合职业技能明显提升。
模拟教学法是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在实训场所模拟酒店的经营、服务与管理的教学过程,学生分角色扮演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各部门领班及不同层次的顾客,从而加深对岗位的理解。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以及服务意识的增强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模拟教学法对于没有可供学生实操训练的相对完善的酒店的高职院校而言,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职业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
当然,模拟式教学的训练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技能。因此,将模拟式教学与“双证书”结合是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前者的训练,为后者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同时。又以双证书的考核来督促学生训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
(1)努力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是当下较为普遍的公众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同于其它专业,后者的基本目的相对简单,就是为了提前熟悉社会。同时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而前者除了达到基本目的外,还应通过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自身能力与行业要求的差距,有利于与课堂理论知识的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回到课堂再进行针对性学习,真正提高职业技能。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要从不同方面努力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我院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各类快餐厅、高级茶餐厅、酒店等服务性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服务意识,培养职业技能。而学校则经常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向较为正规、管理更为完善的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推荐学生,使之不仅达到社会实践的基本目的,更促使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掌握专业技能,在做中熟悉酒店的运作,在做中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从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实践的情况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语口语水平、职业道德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后第三年实地进入并参与到酒店相关企业进行的学习与实践,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化和系统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锻炼各种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在酒店业中的创造力和活力。顶岗实习集中检验、实践前四个学期所学习的全部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学生深入到酒店的第一线岗位进行深度实习,集中整合四个学期以来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理论及实践的资料、数据、调查结果,为毕业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三、效果评价
新的培养模式经过近年的初步尝试,已初见成效,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
1.企业的反馈意见。我院教师经常与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对学生的能力跟踪调查,不仅关注已经毕业的学生,还包括正在定岗实习的在校学生,对他们在企业的就业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企业对学生的反映普遍良好,在《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的企业问卷中,80%的问卷单位对我院培养输送的学生的就业能力表示肯定与满意,认为比其他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并首先考虑留用我院的实习生。所以,我院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学校各系的前列。
2.学生的反馈意见。离开学校进入单位工作后,学生也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对教师在校期间的培养表示感谢,认同新的培养模式,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
3.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我院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惊喜地发现,他们综合素质的其它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由于学生的凝聚力强,在各类文体活动、各类比赛中常能斩获名次,全校师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予以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