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较发达地区中职发展策略: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的同步

2010-09-17朱孝平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专业化深度

朱孝平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任务,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策略。当前,较发达地区中职教育的发展策略应是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的同步推进。深度专业化是为了弥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的不足,泛专业化是为了修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过度分割,实现人的更全面培养,两者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专业化泛专业化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区域差异显著。从省市范围看,2008年上海市人均GDP达74596元,而贵州省仅为8450元,相差近9倍。而省内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也非常明显,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浙江为例,2008年。宁波市区人均GDP为93095元,而泰顺县仅为13054元,差距7倍多。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据此,中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是极为自然的。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策略上存在大一统的现象,在区域经济、文化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及办学模式几近相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没有很好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因此,有必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问题。

就不发达地区而言,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应是逐步建立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人才,同时解决劳动者素质提升和提供教育机会的问题。就较发达地区而言,其发展路径则应是有效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同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

一、关于职业教育的深度专业化

所谓深度专业化是指要弥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不足,在数量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明显存在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在数量上,各省市普遍要求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工作重点;从专业结构上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专业设置雷同现象普遍;从教学内容上看,无论是在养马的新疆某地、还是内地生产五金的永康,其采用的多为相同的教材;在教学模式上,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之间模式也基本一致,甚至在改革的方向上也采用类似的举措。不同的区域问中职教育发展的“雷同”,说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区域化程度不高。特色化不明显。近年来,较发达地区中职生源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低水平、高分化”的现象,也充分说明较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必须走深度专业化的道路。所谓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度专业化,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学校专门化。较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必须面向某一特定的专业群,从名称上看,应有明显的专业标志,如某旅游职业学校,某电子职业学校,某汽车职业学校,等等。这些专业化的职业学校的特点,其一是按行业来分类的,有特定的专业群指向,一般开设的专业数不能过多;其二是其开设的专业之间的关联。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师资、设备及课程都能有机地相互补充与促进;其三为开设的专业具有行业特色,如同样是会计专业,旅游职业学校的会计以旅游行业的特点实施教学,而建筑学校的会计专业则会较充分地考虑建筑行业的特点。

2.专业要素整合化。专业建设要达到新的要求与标准,其基本要素包括师资、设备、设施及课程体系。在师资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结构,专业师资中有大量的、富有行业工作经验的实训教师,而不是形式上的拥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在设备与设施方面,应体现科技含量,技能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技能基本功的训练。因此,必须具有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与设施。在课程方面,形成与地方经济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大量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及行业课程。三个要素经过有机整合,整个专业教学体现“做中学”的理念,教学重心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校企合作深层化。校企合作的初级层次是“关系层次”,即学校校长与企业老板之间通过“关系”形成合作的基础,这样的校企合作容易停留在形式上,是不稳定的校企合作,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这种原始阶段。较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应走向政策层面,即通过政府制订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要求合作的领域扩展到师资、课程、设施及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努力使学校与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发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常态化、深层化、系统化。

4.社会培训常态化。较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主动承担并开展社会培训。社会培训实际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检验,即检验学校相关专业是否达到了专业性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二是反馈,即通过培训发现专业教学内容是否切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第三是服务,即发挥职业教育本身应具有的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职业学校面向社会的培训除了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企业人员的进修培训外,还应承担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等。一个学校的某一个专业具备了各类型各层次专业人员的培训能力,并得到受训人员的充分认可,是这一专业建设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泛专业化

较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强调深度专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泛专业化问题。所谓泛专业化,是指要修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径渭分明的现象,通过职业渗透,逐步分流,使普职之间构成和谐的关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为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泛专业化”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减少职业学校数量。必须确立一种新的观念,即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企业的确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但是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诉求与企业是有偏差的,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高质量的,即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具有特色与比较优势的职业教育,同时,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不断后移的,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生子女社会,家长对子女抱有很大的成长希望,这种希望具体到求学上就是职业分流的延迟,近年来,较发达地区中职招生困难不断加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的这种普遍要求。因此。与这种长远的基于民众的要求相适应,较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数量应适当减少,为职业教育的延迟分流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泛专业化提供空间。

2.实施宽基础的职业教育。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要素的活跃,必然带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及就业岗位变动性的增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走出单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求,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可以这样说。人的生活条件越好,他所受的教育中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能力与技能

就越少。适当加强文化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种人力资源发展的考虑。其二是不能片面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应更多考虑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可迁移的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较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的结构形态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它是专业化的,但这种专业化是在注重基础能力、宽基础前提下的专业化。

3.扩展职业教育空间。就教育公平而言,学生的职业分流越迟越好。而其职业渗透则越早越好。经济越发达,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越高。目前,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初中阶段几乎没有职业渗透,但了初中后就开始了职业分流,从而产生了普遍的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抵触情绪。因此,在较发达地区,初中阶段应开展职业指导。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使学生对职业与劳动就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高中阶段,则应进一步进行职业教育的渗透。当前首先要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使学生对技术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是开展职业与就业教育,并作为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普通教育的课程理念与方法应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应加强与劳动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泛专业化的教育,是职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向普通教育的主动的延伸。

4.同步开设综合高中。几年前,江浙等地曾普遍开设旨在加强普职沟通的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这种办学形式曾受到社会与家长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反映了民众对职业分流延迟的期盼。但是由于办学中的普高化,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生源的挤压,目前综合高中基本停办。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高中是较发达地区高中段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综合高中应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开展泛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与综合高中的开设相配套,可开展高中后一年制的职业教育,这种三加一的职业教育可由职业学校举办,学生接受专业化的教育,并正式走向就业教育。这种办学形式,是一种由泛专业化到专业化的过程,与学生实际及家长的期待相吻合,较容易实现职业的合理分流。

三、关于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的辩证关系

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教育的诉求有着更加复杂的形态。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有特色又要与其发展环境相和谐,即专业化与泛专业化的同步推进,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所谓深度专业化。是指要弥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不足,在数量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泛专业化,是指要修正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径渭分明的现象,通过职业渗透,逐步分流,使普职之间构成和谐的关系。

1.对人的培养而盲。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是人的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人要就业,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接受专业化的教育,专业化的教育与训练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理由之一,职业教育不实现深度专业化,就会沦落为二流的教育,在普通教育的夹缝中无法生存。另一方面,除了就业需要,人接受教育还有更深层的动机,即为了自身发展与幸福生活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又必须是泛专业化的。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职业变动性加大,存在着所谓的“职业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泛专业化的教育。

2.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是两个阶段。深度专业化是职业教育功能与特色的进一步聚集,泛专业化则是职业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分散与扩展。表面上看,其中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泛专业化不是否定职业教育,是对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扬弃。深度专业化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特色问题,而泛专业化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问题,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和谐关系问题。因此,职业教育要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必须同步推进。

3.对整个教育结构而言,深度专业化与泛专业化是两个过程。在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格局中,不能离开普通教育谈职业教育,也不能离开职业教育谈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是两个层次的教育,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又是和而不同的。对职业教育而言,深度专业化的过程就是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价值与优势得到体现,它不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或是二流的普通教育。而泛专业化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渗透的过程,普通教育不再是经院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的渗透,加强了与劳动世界的联系,突出了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两个过程的作用,共同实现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社会的合格公民及高素质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专业化深度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