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丁祖诒
2010-09-16劳志建
◎文/记者 劳志建
感知丁祖诒
◎文/记者 劳志建
对于人的误解大多源自人的出名,所以名人身后多是非。有的人要靠名人吃饭,俗语叫“吃名人”;有的人要靠名人出名,俗语叫“傍名人”,有的人要靠名人解闷,打发无聊的光阴,所以叫“侃名人”……
丁祖诒是名人,出名是因为中国的民办教育,是因为他创建的西安翻译学院,简称“西译”。
不能脱俗的我,一直在风言风语中感知着丁祖诒,误认为丁祖诒和大多名人一样狂妄、怪诞和敛财。近来因展开对教育现状的调研,才恍然这是几个误区:
误区一 :标志性的“狂妄”是丁祖诒在20多年前提出的要“创中国的哈佛”。
创中国的哈佛,真的气吞山河否?
“哈佛”是什么?在美国有一句常用语叫做:“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牛!“哈佛”竟是私立大学,牛到极点!
哈佛大学从哈佛学院建院溯源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哈佛”历史上,毕业生中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教授团中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今天,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
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1636年在查尔斯河畔建立“哈佛学院”时,只有1名教师,4名学生。100名清教徒并没有因为力量的弱小而放弃追求。
今天,在陕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衍生出了对“哈佛”的神往和宣言,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民族骄傲的事情啊!我们要对“哈佛”说:“西译”已经蹒跚起步了;我们要对“查尔斯河畔”说:拥有13朝帝王的古都西安来了!畏惧退缩不是中华民族的本性,看历史、看发展、看未来,我们有千万个理由去追求!
370年有了“哈佛”的辉煌,美国为此骄傲!我们用50年、100年拥有“中国未来的哈佛”有没有可能?
还好,丁祖诒来了,从48岁立下壮志,丁祖诒用23年的辛劳为这个蓝图带来了民族汉子的厚重献礼——西安翻译学院。
丁祖诒说得好:“中国拥有世界上1/4的人口,教育家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将中国的私立教育和教育理念问鼎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明确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绘制的“中国在10年内要有几所世界一流的公办大学和一流民办大学,将中国由世界教育大国转化为教育强国的教育蓝图”,中国自己的哈佛为期还会远吗? 30年不行50年,50年不行100年,丁祖诒愿意去滚这个地雷!
这样的狂妄,我们无可指责!我们不能忽略13亿中国人民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忽略一个需要几代人拼搏奋争的敢创精神,忽略一个不同于西方哈佛却带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东方”神奇。
误区二 :将“君子之交淡如水”和“不拘小节、不事权贵、嫉恶如仇”的丁祖诒说成是怪诞。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合影
丁祖诒确有怪诞之处,到北京一位国家领导人家中拜访,临出门竟把领导的皮鞋穿回宾馆,更有甚者,丁祖诒在西班牙王宫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时,激动地掏出手机私下拍了张照片,不料手机中留下的却是他自己的“倩影”。二十多个中秋夜,二十多个元旦日,丁祖诒置自己的小家于不顾,偎依在校园,身边永远是他的4万学子,他不但三天两头在校园检查早读,教室、食堂和宿舍,不辞辛劳地“要把4万学子放在眼皮底下管理”。从20多年前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创业开始,他就扛面袋、背床板、睡办公室,直到现在,70岁的他依然攀爬穿梭于自己兴建的70万平方米的每一栋校舍的楼顶。丁祖诒自己过着几乎清教徒般的个人生活,奉行着对顶头上司不请客不送礼、对亲朋好友对事不对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处事之道。丁祖诒除了对学生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将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再几乎全部地花在学生身上,对其他方面却不近人情地近乎吝啬。他的怪诞还在于认准了一个真理九条牛也拉不回头,他对教育产业化的深恶痛绝、坚持教育公益性之出污泥而不染、以学生为本之一往情深,维护尊严之不畏权势血战到底、嫉恶如仇之六亲不认铁面无私,他心中只有一杆秤,那就是他的学生,“在逆境中威武不屈,在顺境中永不停顿”是社会对他的共识。其实诸多的怪诞,莫过于向教育体制发起一场打造“无学历专才”的异类冲击。
2010年6月30日,又一批西译学子55人赴香港暨英国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喜获学士学位的学子们和丁祖诒在一起
误区三 :打造“无学历专才”引发的异类争论。
中国的“应试”教育,关键是文凭!没有文凭这块“敲门砖”, 各种尴尬会接踵而至。
“西译”计划内学生能发文凭否?能。西译计划外学生通过自考同样能拿到学历和学位.
丁祖诒跳跃性思维的怪诞再次活跃起来,他要向“文凭”挑战,向中国教育传统观念挑战,更是向以文凭取人才的观念宣战。2003年,丁祖诒宣布:西安翻译学院要创建研修院,组织“敢死队”,封闭5年打造无学历专才。
为什么要培养无学历专才?丁祖诒说: “为了获取一张本科文凭,学生们备受应考的困扰,大量时间花在了对未来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太多帮助的课程上。我认为那不是学生成材的唯一通道。国外没有一家大学要国家颁发学历证明,都是由学校自己颁,社会上认不认,还得要看学校教没教给学生真本事。我们也要试一下发自己的国家不承认的文凭,看它能不能行得通。当然对4万人来说, 我们目前还是要把学历当成主流,因此还要孜孜不倦地促成学生取得文凭。但民办院学应该多样化,有自己的试验田,有一点体制和观念上的突破。”
这是一次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挑战, 想法是荒诞的,消息是爆炸性的,反响是不可思议的!
从2003至今,7个年头过去了,丁祖诒的试验田恰如袁隆平那样大获成功,袁隆平让中国超级稻谷遍地开花, 造福人民;丁祖诒让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批翻译专才远足涉洋,“语”惊四方!
研修院一律不准讲汉语,连保安、食堂炊事人员都不得讲汉语,这是丁祖诒特别安排的语言环境。研修院是个小院落,却做出了大创举。从首届“专才”毕业,研修院的学子就像天女散落的花蕾,芬芳着飘向远方。香港理工大学捷足先登,2007年第一届研修院学生毕业他们破格招收了17名研究生,至此年复一年地从这里录取了120多名研究生,而且他们不追究学生有没有国家颁发的学历学位,看中的是真才实学,认准了“西译”这个品牌。随之而来的,有为联合国培养译员的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等著名大学相继而来……与之同时,“西译”以研修院为排头兵,囊括了2006年《第二届全国翻译形象大使大奖赛》全国总决赛、2007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2008年《第三届全国精英口译大赛》全国总决赛,2009年《APEC“未来之声”全国民办高校决赛》等四项全国冠军,同时荣获《APEC未来之声》全国高校总决赛季军的郑悦被公派随团赴新加坡参加APEC峰会活动。2010年全国《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风云又起,“西译”学子与北外选手并列全国亚军。
近几年,“西译”在省以上大赛中夺得22项冠亚军,其他不胜枚举。“西译”,将中国民办院校的风采尽情地展现在强手面前,这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为此,丁祖诒诙谐地说:西安翻译学院就相当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出赛就是要去拿金牌的!
在各种桂冠之后,是一种精神风貌和实力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丁祖诒用自己思维的怪诞,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
误区四 :丁祖诒腰缠万贯?
丁祖诒有钱没有?有。23年来,“西译”从零起家,没用国家一分钱,目前院校固定资产达到12个亿。有人咋舌说:丁祖诒发达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其实,这钱并不是丁祖诒的,国家有明文规定:民办教育资产是学费的公益性积累,停办时资产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来支持和发展其他民办教育。换句话就是说,哪天学校停办了,丁祖诒就得卷铺盖走人!有人建议,乘你在位,你丁祖诒可以“潇洒走一回”!确实,潇洒挥霍的大有人在,抽逃学费中饱私囊潇洒到国外的也大有人在,但丁祖诒不愿意,他的原则是“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他说:“人活一辈子,比钱更重要的是事业、理想和人格,是十几万西译学子的崇敬和眷念。”“西译”在院校建设上创造了许多第一。但丁祖诒的办公室和住宅寒酸得令人咋舌。丁祖诒说:“不做学商,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就是要把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再全部地还给学生,而不是中饱私囊。”所以,丁祖诒在困苦中奋力搏击,没用国家一分钱,却为中国教育事业累积了12个亿!
当一个人将所有心愿都化为理想,并用终生去追求实践,我们只有感动!
丁祖诒院长和万人晨读学子在一起
丁祖诒在追求什么?我想,答案应该在30年、50年、100年之后,中国有句老话:千年功过,由后人评说!尽管在中国民学发展的道路上,误解多多,非议频频,鱼龙混杂,硝烟弥漫,真假李逵,人妖颠倒,但谁也阻挡不了中国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走出了误区,我们还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丁祖诒,我们还需要信心,为中国民办教育加油,为中国的“哈佛”加油!
真实的丁祖诒是什么模样?我们来看看他人生的几个片段:
激情丁祖诒 :
从形象观察, 丁祖诒不是那种容易激动的人。他挽留着狂少时的英俊,身材魁伟,额宽鼻挺,飞扬着的双眉顽强地挑向鬓角, 长长的眼裂线在宽阔的脸颊上刻画出优美的曲线,几缕鱼尾纹恰如眼线涟漪,若隐若现地将仁爱、坚毅、高远、沧桑的眼眸托衬起来,但眼眸的黑亮犀利犹存,只有笑到极至时,眼睛才眯成一线柳叶弯,让眼眸收敛了锋芒,难怪丁祖诒曾当选为西安魅力先生,用丁祖诒的自我调侃来说:“老了,老了,还魅了一把。”
这不仅是一张动人的脸,更是一位历经磨难坎坷,又收获过太多痛苦和喜悦的容貌, 可以看出,丁祖诒虽年已70,脸面上却青春未去,依然斗志昂扬, 这说明他胸怀宽阔, 处世不惊不乍, 跳跃性思维的躁动和忧国忧民的多愁善感在眼光中时隐时现。
有过接触的朋友都知道,他永远地热血沸腾,天真、执著,伴随着永无止境的追求,再加上倔犟的品性、年已70依然青春的躯体, 所以就有了激情, 有了无所畏惧, 有了人生独特的展现方式。
中国“申奥”时,作为亲临“申奥”现场的中国教育界和西部被特邀的唯一代表,他有幸去俄罗斯现场亲历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幸福时刻,他激情洋溢,却又表现出孩童般的娇纵,且听他自己在散文《西行申奥漫记》中的描述:“北京时间10点钟——我全神贯注地捕捉萨马兰奇的英语第一手信息,哪怕比汉语翻译先入围几秒钟。当我依稀听到“北京”两字,周围人还在那儿发愣的时候,我已飞步跃上主席台,拉开了“欢呼北京申奥成功”的条幅。我不敢说我的“欢呼胜利”是中华第一幅,至少跃入大使馆主会场人群眼帘的第一声“欢呼”是我的,来自中国西部桥头堡的祝福。我的勇敢和前卫招来了摄像机的狂拍。瞬间,飘飘然的我似乎感到掀起大使馆欢乐海洋的不是萨马拉奇,而是我。”
丁祖诒的激情相当有感染力,在“西译”,激情成为一种象征: 4万学子一齐拥入操场,林荫小道,朗声早读是一种另类的壮观;今天,“西译”的学子见了丁祖诒就喊“丁爷爷”,许多人不理解,于是我问几个学生:为什么不叫院长叫爷爷,一位回答:是亲情。因为在丁爷爷眼里,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所以,“西译”的学生比其他的学生更容易激动,“西译”的各类活动比其他院校分外热烈,就因为,“西译”有个激情充沛的丁祖诒。
刚毅丁祖诒 :
我见过丁祖诒两张老照片,一张是当年开办“西译”时,年近50的他扛着面袋,上身穿着白汗衫,下身是深褐色的短裤,面袋的沉重压得他身体前倾,他极力前行的形态既憨态可掬,又让人黯然神伤;另一张是在一个破旧的小院落里,虽然一群热望的年轻人嘻嘻嚷嚷着,但无法遮掩情景的凄凉。丁祖诒站在台阶上,灰色的风衣掀动起一角,他情色凝重,目视远方,似乎面前的一切都不存在,他在思考什么呢?!
我更见过丁祖诒现在的许多照片,和中央领导、和国外友人、和社会名流;在高山上、在大海旁、在学生的潮拥中,用无限风光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西译建校20年晚会现场演绎丁祖诒的《教育人生》
23年前的丁祖诒肩扛面袋开始了“西译” 的艰难创业
但我更喜欢那两张老照片,那是一种刚毅的永驻!
我们不能忘记丁祖诒上世纪80年代的笔名丁坦,在已经尘封的那一段时间里,“丁坦”也曾成了名人,因为这个人在各种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翻译文章,被多家“译丛”聘请为“特约翻译员”。他的出名还因为在文革中造反派硬是把丁坦的“坦”当成老修正主义分子伯恩斯坦来批判,全然不顾他心目中崇拜的那位爱因斯坦。
我们看看困境中的丁祖诒,了解他怎样的去辉煌自己的人生历程:1973年,丁祖诒由一个下放劳动10年之久的黑五类,凭借着19岁时自学四门外语,高中就自学完高数、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和南京中学生数学竞赛优胜的功底,一举插班进入一机部西安机电学院四年级,以三年的拼搏获取了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文凭。
什么叫奋斗,什么叫自强,什么叫性格?看看这个年轻的丁祖诒吧,当然还有那个“丁坦”!
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后,丁祖诒相继担任了中学外语教研组长,西安石油学院基础部外语老师,外语教研室主任,西安翻译协会创始者,1985年秋,丁祖诒毅然献身民办教育,缔造了“西译”神话,以民办‘老大”的风范,将中国民办教育推向了新时代。本人也完成了由落榜生到大学教授再到大学校长、由黑五类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再到陕西省政协常委的飞跃。
伟业丁祖诒 :
今天的“西译”是什么?是中国民办教育一面鲜亮的旗帜!
关于教育,历来是文明古国永恒的话题,从先秦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到中国近代张之洞、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中国教育名家的先行奠基了文明古国的厚重。教育陶冶着时代,时代演绎出教育家……
关于丁祖诒和“西译”,其存在与发展,就意义和价值而言,已经遥远地超越了自身,其内涵像先贤们一样,致力治学,无意苛求,却演示着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至伟。丁祖诒和“西译”,同样在有意无意之间,刻画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新时期中国民办教育的繁荣兴起。
今天的“西译”,是什么?
经过23年的拼搏创新和无私奉献,西安翻译学院迄今已拥有4万名全日制住校生,毕业了8万余名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拥有70万平方米自有校舍,校园占地2000亩,自有校产12亿元,西安翻译学院以其规模、实力和品牌占领了中国民办高教的制高点。
丁祖诒的人生是一种文笔的潇洒,是一种思想的飘逸,更是一种同坎坷命运搏击引发的酣畅!可喜的是,这种人生的淋漓尽致正在尽情发挥,我们有时间等待大手笔地挥毫,将“丁氏思维”演绎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新的传奇!
西译毕业生张菲向母校捐款100万元后与丁祖诒院长深情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