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实验法研究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

2010-09-15江云波李小霞张克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硅酸溶胶乙酯

江云波, 李小霞, 张克铮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

正交实验法研究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

江云波, 李小霞, 张克铮*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氧氯化锆(ZrOCl2·8H2O)、乙醇(EtOH)和水为原料,盐酸(HCl)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 F)为添加剂,经水解、缩聚,停留一段时间后,制备了ZrO2/SiO2复合溶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n(ZrOCl2)/n(TEOS)、n(H2O)/n(TEOS)、n(DM F)/n(TEOS)以及p H值对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溶胶稳定性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ZrOCl2)/n(TEOS)>温度>n(DM F)>n(TEOS)>n (H2O)/n(TEOS)>p H值。n(ZrOCl2)/n(TEOS)对溶胶稳定性影响最大,随着比值增大,溶胶稳定性降低。其次是温度、n(DM F)/n(TEOS)对溶胶稳定性影响,随温度升高溶胶稳定性降低,随n(DM F)/n(TEOS)比值增大,溶胶稳定性升高。当n(H2O)/n(TEOS)取9~15,随n(H2O)/n(TEOS)比值的增加,溶胶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在酸性条件下,溶胶稳定性随p H值增大而升高。

复合溶胶; 溶胶-凝胶法; 正交; 稳定性

溶胶-凝胶法是以金属醇盐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在一定介质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水解缩聚反应,使溶液由溶胶变成凝胶,再经干燥、热处理而得到合成材料。利用溶胶进行涂膜处理可制备特殊的材料,该工艺所能达到的超薄、高温稳定性、复合组分分子级水平的均匀性是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因此溶胶-凝胶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新材料的制备,受到材料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在溶胶合成无机膜工艺中,溶胶的稳定性十分重要[1-3]。许多学者对溶胶的稳定性作了研究,邱春阳和张克铮等[4-5]研究了二氧化硅溶胶的稳定性以及复合溶胶稳定性。本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各主要因素对溶胶稳定性影响的强弱顺序,并得出了各因素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合理的设计生产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正硅酸乙酯(TEOS,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氧氯化锆(ZrOCl2·8H2O,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EtOH,沈阳试剂四厂);N,N-二甲基甲酰胺(DM F,沈阳市东兴试剂厂);盐酸(沈阳化学试剂厂),以上试剂皆为分析纯。

HJ-4电磁搅拌器(常州国华电气有限公司); PHS-3B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雷磁仪器厂);JA 5003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工艺流程

配制20 mL混合液,根据正交实验表,计算出各物料的质量、体积。将氧氯化锆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倒入事先混合好的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滴加DM F,用HCl调节p H值,并保持一定温度搅拌30 min。

最后移取上述混合液3 m L于小试管中密封,记录凝胶时间。

1.3 正交实验方案

采用的正交表L16(45)设计试验,各因素和水平值见表1。考察温度、n(ZrOCl2)/n(TEOS)、n (H2O)/n(TEOS)、n(DM F)/n(TEOS)以及p H值对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各物质的加入量以正硅酸乙酯为基准,其中n(EtOH)/n (TEOS)=12为定值,溶胶稳定性用凝胶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表1 正交实验设计表Table 1 Orthogonal design table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因素对溶胶-凝胶时间的影响次序

本文正交实验L16(45)结果如表2所示,影响溶胶凝胶时间的各因素极差大小顺序依次为:n (ZrOCl2)/n(TEOS)>温度>n(DM F)/n(TEOS) >n(H2O)/n(TEOS)>p H值。

表2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2 Orthogonal test result

续表2

2.2 n(ZrOCl2)/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图1为n(ZrOCl2)/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n(ZrOCl2)/n(TEOS)的增加,凝胶时间缩短。随着其配比的增加,体系中类似Zr[OSi(OEt)3]4的物质含量增多,也就是说Zr和Si组成的络合物增加,从而缩短了凝胶时间。同时,溶液中胶核(SiO2)总是选择性地吸附同它组成相类似的SiO2-3而带负电荷,而锆以带正电的络合形式存在,这样两种胶粒相互吸引,形成交联度高的溶胶,随着氧氯化锆含量的增加,胶粒之间相互碰撞并聚沉的机会增多,因此ZrO2/SiO2复合溶胶的凝胶时间变短[5]。

Fig.1 The impact of n(ZrOCl2)/n(TEOS)to average gelation time图1 n(ZrOCl2)/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2.3 温度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溶胶配制时混合搅拌是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温度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如图2所示。温度对复合溶胶的稳定性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来说,低温下配制的溶胶较稳定。从图2中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凝胶时间越短。这可能是由于温度高时,布朗运动剧烈,小粒子发生碰撞或扩散的机率变大,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也都加快。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使溶胶体系中含有更多的交联点,加速了胶粒在溶液中的熟化,同时温度升高使得分子质量低的缩聚产物碰撞频繁,粒子团聚生长几率增大[7]。另外温度越高,有机溶剂挥发加快,缩聚反应所得的聚合物的含量也增大,进一步缩聚和聚沉更易于进行,从而凝胶时间缩短。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认为低温下配制的溶胶较稳定,配制含锆的复合溶胶时要避免温度过高。

2.4 n(DM F)/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平均凝胶时间与n(DM F)/n(TEOS)关系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平均凝胶时间总体随DM 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复合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DM F可显著提高溶胶的稳定性。由于在酸性条件下,溶胶中的氢离子会和DM F发生氢键作用,使得进入紧密层中的氢离子减少,随着DM F含量的增加,胶团的电势增加,溶胶发生凝聚的势垒增加,从而溶胶稳定性升高[3]。另外,按照胶体化学理论,由于溶胶的Zeta电位对其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酸性体系中,过量的H+被压缩到Stern层,使Stern层的表面电性与胶核的表面电性方向相反,体系变为带正电的憎液溶胶,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增加了Stern层的正电性,使Zeta电位差增大,从而减缓了溶胶粒子团聚成大硅胶粒子的速度,因此凝胶时间会因为活性剂加入量增加而延长[8]。

Fig.2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to average gelation time图2 温度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Fig.3 The im pact of n(DM F)/n(TEOS) to average gelation time图3 n(DM F)/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2.5 n(H2O)/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当水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水就充当了溶剂,这时水越多凝胶时间越长。实际配液时n(H2O)/n (TEOS)一般取6以上,本试验n(H2O)/n(TEOS)取9~15,在水含量较小的范围内,考察其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n (H2O)/n(TEOS)在10~12比较适宜,此时有比较合适量的—OH基团参加缩聚反应从而获得了较大交联度的大分子,进而得到聚合物溶胶,平均凝胶时间较长,此时溶胶较稳定。

2.6 p H值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盐酸在本实验中是作为催化剂而加入的,同时调节溶液的p H值。本实验在酸性条件下考察p H值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p H值增大,平均凝胶时间逐渐变长。由于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其用量较多时,单个正硅酸乙酯分子水解比较彻底,在接下来的凝胶过程中,每一个原硅酸分子都可以作为“成核物质”与周围的原硅酸分子进行脱水缩合;相反,当催化剂的用量较少时,单个的正硅酸乙酯分子水解不是很彻底,从而延长了凝胶时间[9]。在酸性条件下,H+先进攻TEOS分子中的一个—OR并使之质子化,造成电子云向—OR偏移,使硅原子核的另一侧表面空隙加大并呈现亲电子性,负电性较强的Cl-进攻Si2+使TEOS水解,由于—OH或—SiO基不利于稳定正电荷或增加位阻而降低水解速度[3]。因此在本试验的酸性条件下凝胶时间随p H值增大而变长。

Fig.4 The impact of n(H2O)/n(TEOS) to average gelation time图4 n(H2O)/n(TEOS)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Fig.5 The impact of pH to average gelation time图5 p H值对平均凝胶时间的影响

[1] 贺俊,王跃超.无机膜制备方法与应用发展趋势[J].江苏陶瓷,2009,42(5):1-3.

[2] 张锐,秦丹丹,王海龙,等.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27(3):119-122.

[3] 王兴利,邱国民,张克铮.SiO2溶胶稳定性的正交实验[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6,26(1):30-33.

[4] 邱春阳,张克铮.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2):1-4.

[5] 邱春阳,张克铮.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5,12(4):22-25.

[6] 宋芳芳,郭兴忠,程本军,等.锆溶胶的制备、稳定及氧化锆粉体的特性[J].机械工程材料,2006,30(7):72-74.

[7] 刘羽,张建民.反应条件对SiO2溶胶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29(3):244-248.

[8] 刘娟娟,王元政,孙艳波,等.硅溶胶稳定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5):421-423.

[9] 李照磊,刘晶,高延敏,等.磷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38(1):1-4.

(Ed.:YYL,Z)

O rthogona Test Research of the ZrO2/SiO2Composite Sol Stability

JIANG Yun-bo,L IXiao-xia,ZHANG Ke-zheng*
(School of Petrochem ical Technology,L 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 L iaoning 113001,P.R.China)

12 M ay 2010;revised 14 September 2010;accepted 28 September 2010

ZrO2/SiO2composite sol was p repared by hydrolysis,polycondensation,a certain period time,materials of TEOS, ZrOCl2·8H2O,ethanol,water,HCl and additive DM F.The effectof temperature,n(ZrOCl2)/n(TEOS),n(H2O)/n(TEOS), n(DM F)/n(TEOS)and p H on composite sol stability was exp lored by orthogonal test.It show s the influencing sequence is n (ZrOCl2)/n(TEOS)>temperature>n(DM F)/n(TEOS)>n(H2O)/n(TEOS)>p H.The n(ZrOCl2)/n(TEOS)has greatest influence on sol stability,w ith the increase ratio the worse sol stability.Temperature and n(DM F)/n(TEOS)impact is secondary,sol stability decreased as increasing temperature,w hereas enhanced as increasing content of DM F.In the relatively small water content,n(H2O)/n(TEOS)is about 9~15,sol stability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 ith increasing water. As the p H<7,sol stability increased w ith greater p H.

Composite Sol;Sol-Gel p rocess;Orthogonal;Stability

O648.14

A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15

1006-396X(2010)04-0064-04

2010-05-12

江云波(1983-),男,山东临沂市,在读硕士。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009A 436)。

*通讯联系人。

*Co rresponding author.Tel.:+86-413-6865189;fax:+86-413-6865106;e-mail:zkz50@sina.com

猜你喜欢

硅酸溶胶乙酯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三硅酸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CdO对硅酸三钙形成的影响及其固溶效应
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异丙肾上腺素在硅酸铋离子交换薄层上的选择性分离与测定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咖啡酸苯乙酯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合成PbZr0.52Ti0.48O3前驱体
Ce:LuAG粉体的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和发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