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活动的人性指向

2010-09-14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开放传播人性

邹 雁

摘要:本文不作纯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略举实例,从大众传播的价值取向、传播的舆论监督功能、尊重客观的意义、传播方式的出新等方面加以描述和解析。本文阐述了传播活动与人性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了传播活动中的人性指向。

关键词:传播 人性 开放

传播活动是人为的,而人性的作用是无所不在的。如果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那么人性便是本质。如果说文化是一個形体,那么人性便是灵魂。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没有活生生的人性附体,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如欲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必须回到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对它的发生或起源以及功能等作出描述和解析,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包含丰富的、多样性内涵的文化范畴。”①

传播价值与人性

传播活动的目的,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传播活动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项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尤其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传播活动的舆论导向与各种信息发布,势必产生强烈的反响。不论是传播活动,还是社会反响,其中都包含着人性指向。

举个实例,湖南某大型国有企业建厂26年,含剧毒的高炉剩余煤气散到空中,每小时24万多立方米,巨大的淡蓝色火焰照亮了半边天。有人称其为“天灯”,也有人视它为“鬼火”。有记者拍下这个夜景,参加全市摄影展,不少人说它何其壮哉!居然被评为一等奖。1984年,厂里的科技人员设计改造了几台锅炉,一举把“鬼火”灭了。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800字的新闻《天灯灭了》,称赞该厂改造锅炉,大量掺烧高炉剩余煤气,不仅每年可创节能效益4000多万元,而且大大减少了市区的空气污染。《天灯灭了》由湖南《环境保护报》发布后,引起巨大的社会效益,许多技术落后的企业纷至沓来取经。此新闻因为标题新颖、刺激受众眼球、内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博得受众广泛好评,年终被评为全省好新闻。

上述实例,前者追求奇特与绚丽:市区的夜空,倒悬一轮“小月亮”,展示出一个不夜的钢城。后者关注科技人员杀出“黑马”:废物利用,化害为宝,保护市区环境,维护了人民的健康。对于“天灯”与“鬼火”的认知,十分尖锐地摆在面前,无不打上人性的烙印。人性爱美,生性猎奇,人性向善,生性理智。这是人性的两个方面,无可厚非。然而,传播的宗旨是把握人民的根本利益,褒其“好新闻”、“一等奖”,当是自然。

传播监督功能与人性

人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自私。这是人的本能,自然属性,原本是合理的。但是,人在社会中生活,面对人与人的关系,存在一个“游戏”规则,就是不能影响他人的利益,妨碍他人的自由,损害公共利益,这是一个社会属性。

新闻《故事从头说》,内容是因春节临近,锅炉车间司炉老工人要回农村过年,青年司炉工赵某受命顶班,因为安全阀失灵,导致锅炉满水事故,影响全厂生产。公司追究责任,最后落实到赵某个人。赵某生性不会说话,又恐得罪领导,只好做了“替罪羊”。

通讯员调查发现,赵某尚未拿到“司炉合格证”,不能上岗,主要责任在管理。通讯员抱不平,抓住要害,查证结果,减轻了对赵某的处分。《故事从头说》一曝光,舆论哗然。公司以往颁发单项奖,层层分割,领导拿大头,职工捡小头。现在出了事故要受罚,层层领导推脱干净。有了利益削尖了脑袋也要钻进去,出了事故,就纷纷逃脱。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因此报道有损厂领导形象,厂长泄私愤,变着法子扣了通讯员一级工资。

在生产事故面前,各级领导讳莫如深。通讯员犯了忌讳,捅了“马蜂窝”。虽说丢了一级工资,但感觉很踏实。这则新闻的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此例可见,其中的人性表现十分活跃,有着多样性内涵。

人性的自然属性,应当服从于社会属性。道理很简单:侵犯他人利益要引来公愤。社会生活不可或缺舆论的监督,不可或缺公平与正义,否则,社会就永不得安宁。

传播客观与人性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传播活动,或者因为意识形态的干预,或者因为审美的差异,或者因为利益关系的左右,等等,常见一个倾向掩盖另一倾向。受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失客观。这是复杂的人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又一个表现。

例一:湖南某农场办得不错,记者写通讯稿需要配发主人公一张照片。可是,主人公个头不高,还是一个“独眼龙”。正面照不雅,记者就选择了一个侧面照。不料,一位美丽的姑娘情窦初开,两人书信往来,表达了爱慕之情,到了约会商量婚事之时,却成了笑柄,结果很尴尬,姑娘走了,花落湘江。

对比以上例子:火爆登场的四川“天仙妹妹”,没有按部就班走海选的选美程序,只是有人偶然贴了一张照片在网上,就大大发起酵来。记者采访天仙妹妹,她实话实说:最想的是好好读书,尽管有人劝她借此机遇赚一份丰厚的嫁妆。

上述二例,一个向钱看,一个向前看,人生价值取舍大相径庭。两个漂亮女孩,在不同的传播活动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闹出了笑话,闹出了人命;一个真情坦言,更显可爱,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传统媒体的传统模式,宣传先进人物,强调高、大、全形象。对于客观存在的一些不雅的形象很少涉及,甚至避而不谈。说来也有道理,先进人物要做榜样,不好的现象传播开了,受众没信心,社会也不稳定。可是,受众真的认为先进人物必须完美无缺吗?世界果然如此太平吗?实践证明,多少先进人物烂掉了,贪腐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传统媒体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报喜不报忧,妨碍了受众的知情权,拿“右脸”遮“左脸”。客观是一个存在,不能尊重客观,难免失去公信力。只有正视客观,相信人民大众,加大传播开放,才能提升人性的正面价值,遏制人性的负面影响。

传播方式与人性

归纳起来,人性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人性的两面,原本是在比较当中相对地存在的。所谓比较,就是有了真善美,才知道还有假恶丑。所谓相对性,就是指正面值加负面值相等时等于零,如果正面值飙升,负面价值就降低了。传播活动,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弘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旨在提升人性的正面价值。

这是一个生动的事例:2007年广东某民营医院效益非常好。年终分红在即,老板为吞占他人利益,采取暗箱操作,用打分手段提前炒掉了一些功臣,风波由此而起。员工们都很关注此事,网上QQ理论,传播活动频繁。众目睽睽之下,老板自己乱了方寸:没敢开车出入,也没回家,三更半夜打的回企业工作,会议可以不开,请来西藏高僧消灾化吉,先花了五万现金买鱼放生再说。

员工们的QQ留言生动地记下了老板的一举一动,人性的社会属性凸显出来,在这一传播活动中,没有发生暴力,没有动用法律,只有人性的良知,群众的参与,使得老板幡然悔悟,改弦易辙。

传播活动很多,不只是各类公众媒体的发布,也包括散布小道消息、日常生活行为及群众意志表达,等等。上述这一案例,在整个传播活动中,不只是直奔事件主题,而是对与主题相关的“环境”作了生动描述,爆出了老板的困顿。这种传播方式出新,与时俱变,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心理,也让老板感到人心的向背。众怒难犯,人性的社会属性凸显,创造了矛盾转化的条件。

结?摇语

作为大众传媒,从来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代表其既定的利益和意志,西方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当今世界,民主的潮流涌动,新媒体也给民众带来了话语权,传播的活动积极开展,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在西方的传媒理论、传播方式、传媒技术强于中国的情况下,传播活动走向大众化与人性化已是大势所趋。

关于人性,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告子说人性是不善不恶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性的善恶也是相对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当然可以相互转化。大众传媒影响大众行为,传播活动之所以大有所为,就在于其弘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呼唤人性的良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本文分析的传播价值取向,舆论监督功能,尊重客观的意义,传播方式的出新等例证,也许可以引人联想、发人深省,一个真正充满活力的社会,就应该是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本文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中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GXS5D118)]

注 释: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开放传播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