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要带你回家
2010-09-14侯拥华
侯拥华
1978年11月的一天,郭益民在河南省济源市入伍,途中和老乡李保良结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两人相互嘱咐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互相照顾。之后,他们又被编入同一部队,成为亲密的战友,并一起参加了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越边境群山中万炮齐鸣,地动山摇,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郭益民和李保良匆匆见了一面。分别之时,两人立下生死约定:“不管谁在战场上牺牲,活着的一定要把对方带回老家。”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分手后不久,郭益民就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李保良在一场战斗中中弹身亡。令他扼腕叹息的是,因为撤离紧急,李保良的遗体仍被遗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战争结束后,郭益民复员回家,带着深深的遗憾与无奈,开始了新的生活。一晃30年过去了,30年来,他每天都在受着良心的谴责,他常常在梦中与战友见面:炮弹轰鸣,子弹嗖嗖飞过,一个年轻的面孔对他说:“哥,咱们得相互帮助。”转瞬,面孔越来越模糊……从梦中惊醒后,郭益民一身冷汗。看表,凌晨三四点。之后,他点起一根烟,陷入深深回忆中,然后泪流满面。
2008年,50岁的郭益民下岗在家,终于下决心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去履行30年前的那个生死约定———找到战友李保良的遗骸,并把他带回祖国安葬。
2009年的2月,郭益民毅然开始了寻找之旅。为了确定遗骸失落的具体位置,他开始四处奔波忙碌。
他首先想到求助当年的老部队,几经辗转,才寻找到当年战斗的一些资料。从资料中,郭益民只了解到了当时部队战斗的阵地位置。
线索就此中断,郭益民又决定从能够回忆起来的战友中了解情况。他想起来了一些战友:一等功臣赵德宽河南济源人、连长冯汉欣广东人……他们应该知道李保良牺牲时的情况。可与他们失散多年,怎么才能联系上呢?
束手无策的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用自己的“壮举”来扩大影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2009年5月的一天,郭益民在河南许昌街头第一次打出“寻找烈士遗骸”的条幅,寻求帮助。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他要找的战友一等功臣赵德宽,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了着落。在赵德宽那里,郭益民得知,当时应该是一个叫许平的战士抢救过李保良。
告别赵德宽,郭益民踏上了寻找许平的征程。而许平在哪儿,赵德宽并不知道,他只是了解到许平的原籍在湖北武汉。
为了寻找许平,郭益民开始辗转奔赴湖北。2009年10月1日,郭益民来到武汉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许平。郭益民的义举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一篇《寻找老兵许平,你在哪里》的文章很快登报。之后,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见到了老兵许平。据许平回忆,李保良牺牲于1979年3月11日,最后,许平说,他并不是最后一个见到李保良的人,最后一个见到李保良的人是战友陈建国。
线索再次中断,下一步,只好寻找陈建国。与此同时,郭益民寻找战友遗骸的义举被多家电视台播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響,并结盟在网络和现实中展开声势浩大的寻人行动。
陈建国,原籍湖南。这是郭益民唯一的线索,他决定去趟长沙,像找许平那样寻找陈建国。11月24日,郭益民赶到长沙,和当地的一位战友开始了又一轮紧张的寻找。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长沙坪塘的一个工厂里,见到了他们要寻找的陈建国,经他回忆,李保良遗骸遗落的具体位置得到了进一步确认:“那晚9时,敌军对我军展开进攻,我们进行了坚决阻击……在换弹链时,敌人一火箭弹击中机枪阵地,一弹片穿过10厘米厚的防护板,击中保良颈部右大动脉,经过紧急抢救后,我把保良背下阵地至山下一公路处。保良牺牲在我怀中,这时,接到上级撤退指令,而敌军距离只有十几米,只能边打边撤,领导看到后说:‘情况紧急,把遗体放下吧。于是在无奈之下告别了战友的遗体……”
在陈建国的回忆下,郭益民标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位置:距离当时阵地100米至150米处的马路边。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远赴当年阵地,寻找烈士的遗骸了。郭益民激动异常,他觉得距离梦想的实现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2009年12月13日,郭益民匆匆赶回去,在河南济源市轵城西留养村第一次见到了李保良的亲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们。双方一见面就紧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此时,他才了解到保良家的现况:父母均已去世,而家里还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郭益民边哭边频繁地向保良的亲人道歉:“老姐姐,我没能把保良带回来,对不住你们啊……”
2010年元旦过后,郭益民又一次踏上了寻找的征程———奔赴遥远的中越边境,到当年战斗的阵地寻找烈士的遗骸。这仍将是一次困难重重,结果未卜的艰难之旅。30年了,那个阵地是否还在?那条公路是否拓宽?一切都是未知数。
30年前的那个约定,鞭策着他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说:“过去这么多年,保良也该回到祖国了。”
他说:“无论如何,兄弟,我都要带你回家!”
(图/贾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