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2010-09-12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李天顺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李天顺
一、国际视角
总体而言,教育信息化走过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两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古巴等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发现,虽然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各有不同,但都有同样的发展趋势:一是越来越强调网络,尤其是高速的宽带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二是越来越强调交流和资源共享;三是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四是越来越强调能力的培养;五是越来越强调交互式成果的诞生。
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追溯至1983年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走过了一条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道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校校通”、“农远工程”等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努力推进信息化,不只是在少数所谓的示范校、重点校、窗口学校形成一些星星之火,而是要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普遍形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燎原之势,由此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体制与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变化。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呈现方式的多媒体化,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教学的个性化,四是学习的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的虚拟化,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版图,纲要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一专列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大项目,并对三个大的问题做了专门部署。在今年的全教会上,中央领导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经验回首
首先,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从战略层面上部署和思考基础教育的信息化问题。信息化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础教育量大面广,必须要走一条低成本高速度大面积的推进信息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推广应用的一定是先进而成熟、经济而适用的设备,一定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共建共享资源,一定是以区域推进为发展方式的整体覆盖的发展模式。
第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必须高度关注质量与效益。应用和效益是检验信息化成败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同时要出效益。
第三,关注农村教育信息化问题。在边远地区,学校就是当地科技、文化、知识最集中的地方,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始终主张利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好一个网,服务一大片,在服务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也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发展策略在很多地方都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
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展望主要包括:①网络支撑之下,多媒体呈现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②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网络支持的教师培训、教学备课、教研交流和教师专业成长体系;④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广泛交流的友好平台;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等等。
从总体上讲,信息化是战略上的一个制高点,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标签。我们坚信,教育的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会继续产生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影响,我们共同为这样的事去努力、奋斗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book=15,ebook=108